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2.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5.肾功能减退患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分时,给药间期自8小时延长至8~12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12~18小时或每次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5%~50%而给药间期不变。6.肌内注射时,每50万单位青霉素钾溶解于1ml灭菌注射用水,超过50万单位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青霉素类兽药用于动物肌体一般无不良反应,但对个别家畜偶见有过敏反应,严重的可产生过敏性休克。易过敏家畜以马、骡、猪、犬等多见,注射后不久出现流汗、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站立不稳、抽搐等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进行抢救。青霉素钾盐不宜静脉注射青霉素钾盐应肌肉注射,在使用时还应注意动物的血钾变化,一般禁止大量使用,特别对高血钾病畜禁用。避免空腹时使用青霉素类兽药不宜在病畜空腹时注射,以免引起昏厥。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类兽药,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动物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症状。也可使耐药菌迅速诱导产生分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青霉素类兽药应即溶即用由于青霉素类药物的水溶液不稳定,在室温下溶解的时间越长,其效价就越低,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所以应做到即溶即用,以确保药效。注意配伍禁忌磺胺类钠盐与青霉素混合,会使青霉素失效;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会使庆大霉素失效;青霉素与四环素、氯霉素、碳酸氢钠、维生素C、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使用,也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