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树如何栽培和管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11:46:22
字号:

园地选择

杨梅树如何栽培和管理

杨梅是亚热带、温带的耐寒性常绿果树,在北纬20°~31°的区域内,只要有野生杨梅生长的地方均可栽培。如果想要种植杨梅园的话,建议最好是立地条件要求在海拔≤800米,坡度≤45°,腐殖质层厚的黄壤、红黄壤,向阳通风,便于集约经营,交通运输方便的山地、丘陵地等。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在光辐射较大、热量充分、冬春季积温较高、4~6月降水分布较多、夏秋降水分布适度偏少的小气候条件下,其优质、丰产性更显著。

整地定植

整地应因地制宜,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坡度较小、坡面平缓的山地,开设环山梯土或梯田挖穴。由山坡自上而下成环山带状定距,株行距4米×4米、5米×5米、6米×6米均可,由下而上挖穴(1米×1米×0.8米),表土回穴,心土放穴外,然后将穴间开成水平梯土。坡度较大、地形复杂的山地,也挖1米见方的鱼鳞穴或三角形穴,株行距4米×4米、5米×4米、6米×5米均可,在以后的培育中逐步改为窄带形梯土。土壤板结、瘠薄的山地由山坡自上而下控环山沟,沟宽深各0.8~1米,表土回沟,底土堆于沟外筑梗。

品种选择应视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定植时选择健壮的优质杨梅嫁接苗,适度浅栽,然后在植干四周培一小土堆并及时覆土,以免露根。

肥水管理

杨梅果园可间种蔬菜或绿肥。此外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每株施农家肥或过磷酸钙1~2公斤;第二次在采果后,在树冠滴水线下开10~20厘米深的沟,施入0.5~1公斤氮肥、0.3~0.5公斤磷钾肥和50~100公斤土杂肥后覆土。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渍水等工作。

整形修剪

杨梅幼树的修剪主要是定干造形,培养早结丰产的树体,成年树的修剪主要是培养丰产的群体结构。整形修剪分为夏剪(开张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刻剥等)和冬剪(疏删、回缩、短截)。

病虫害防治

杨梅的抗逆性强,病虫害极少。以湖南靖州木洞杨梅为例,原产地群众就素有不施农药的习惯。不过,因地制宜搞好病虫害观察和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林地选择与整地

杨梅喜湿耐阴,树冠大,根系分布广,杨梅园要求建在海拔低于800米,坡度小于45度,腐殖质层厚的,pH值为4.5-5.5的酸性黄壤、红黄壤,向阴通风,便于集约经营,交通运输方便的山地、丘陵、光照不强、土层深厚之地。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在光辐射较大、热量充分、冬春季积温较高、夏秋降水分布适度偏少的小气候条件下,优质、丰产性更显著。

整地应因地制宜,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坡度较小,坡面平缓的林地,开设环山梯土或梯田挖穴;坡度较大,地形复杂的林地,也挖1米见方的鱼鳞穴或三角形穴,在以后的抚育中逐步改为窄带形梯土。

定植

杨梅的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已开始转暖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此时定植单株成活率高。品种选择应视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适合苏州西山栽种的有荸荠种和乌紫杨梅。选择健壮、根系丰富、无病虫害的优质苏州西山杨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内填入腐熟厩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5-10千克,适度浅栽,然后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并及时覆土,以免露根。苏州西山杨梅雌雄异株,定植时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肥水管理

当年林地可间种一年生菜、药或绿肥,以提高土壤肥效。幼树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常年施肥2-3次。成年树一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农家肥或过磷酸钙1-2公斤;或每株施硫酸钾1千克加尿素0.2千克,或尿素0.25千克加焦泥灰15-20千克。施后即覆土。第二次是在采果后,占全年施肥量50-55%,按多结果多施肥的原则,逐株在树冠滴水线下开10-20厘米的沟,施氮肥0.5-1公斤,0.3-0.5公斤的磷、钾肥和30-50公斤土杂肥覆土。苏州西山杨梅树的肉质根容易损伤,开沟挖穴时避免伤根。果实发育期还可追施叶面肥,可喷施 0.2-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l-2次。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渍水等工作,确保苏州西山杨梅的优质、高产。

整形修剪

杨梅树形以自然圆头形为主。幼树的修剪主要是定干造型,培养早实丰产的树体。一般采用“一干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冠。即对定干后萌发的新梢,选留3-4个生长强健、方位分布均匀、相互间有一定距离(约20-30厘米)的枝条作主枝,并在各主枝上选留2-3个副主枝或侧枝,使之分布合理,层次分明,在3-5年内基本形成树冠骨架。成年树的修剪主要是培养丰产的群体结构,调节生长与结实的关系,促进持续、优质、高产。整形修剪分为夏剪(开张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拿枝、刻剥等)、冬剪(疏删、回缩、短截)。

生长与结果的人工调控

(1)、抑梢促花保果

对于5年生以上生长势旺盛的未投产树、初结果幼树及生长势旺结果少的成年树,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同时,于10月至翌年3月(以11月为最适期)土施多效唑。方法为:将树冠投影面积内的土扒开,以见细根为度,将定量的多效唑与30倍左右的细土拌和后均匀撒在树冠下,然后覆土;或在开花前喷800pp多效唑,抑春梢保花果,终花期喷20-30ppm赤霉进行化学保果,3月上旬喷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10天喷一次,连喷2次,以提高座果率。5年生以下的幼树不宜施用。土施只可每隔4-5年进行1次,叶施也要间隔 1-2年进行1次。

(2)疏花疏果

一般于2月至3月中旬,对花芽分化过多的大年树,全树均匀短截结果枝1/5-2/5,同时每株施尿素等速效氮0.5-1千克,促发营养梢;或在盛花期用“疏5”200倍液或“疏6”100毫克/千克液进行化学疏花。疏果多在谢花后20天,根据树体挂果数,适量进行,一般是树冠上部多疏少留,下部少疏多留,通常进行2-3次;也可视树势灵活进行。

适时分批采收

杨梅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在全树 20%果实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1次。以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宜,避免雨天或雨后初晴时采收。苏州西山杨梅果实无果皮保护,极易擦伤,应轻采、轻放、轻运。所采果实盛于底部和四周衬有新鲜蕨类或柴草的小竹篮或小竹篓中,随采随装,减少挤压。每篮 (萝)不宜超过5千克,以利于果实完好、新鲜、好销。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 Yánɡ Méi Shù

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阳的林中。分布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湖北咸宁依托其非常适宜杨梅生长的酸性红壤及典型梅雨季节的自然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杨梅种植,其产量及品质都与传统产区不相上下。

性味《云南中草药》:涩,平。

功能主治消炎,收敛,止泻,上血,止痛,治痢疾,肠炎,崩漏,胃痛。

①《云南中草药》:树皮消炎止血,收敛止泻。治血崩,痢疾,胃痛,胃溃疡。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根皮消肿散瘀,止痛,杀虫,收敛。治痢疾,肠炎,腰肌劳损,跌打扭伤,湿疹,秃头疮,慢性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外用:研末撒或熬膏涂。

摘录《*辞典》 该种植物除野生外,已有长期的栽培历史,由于经过人工栽培,培育产生许多园艺品种,曾勉从园艺学的观点曾作了详细的研究,并分别出6个变种,我们认为这些变种视为不同的园艺品种较为恰当。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5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