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因为底肥施的不够,尤其是氮肥不足。小麦长得瘦小,还会发黄。缺少水肥的麦苗发黄不如冻害的麦苗发黄快,而且小麦的发黄程度也不一样,因为土地的地力不一样,所以小麦有的地方发黄重,有的地方发黄轻。
过去种小麦非常重视封冻水,即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封冻。现在小麦管理过于粗放,如果整个冬天无雨,土壤过于干旱,小麦苗在无水情况下对肥料的吸收也不好,势必影响长势,在气温突降的情况下难以抵御,造成黄叶和干尖。
若是因为底肥不足,且田地里缺少水分,可以在浇水的时候撒一些化肥,化肥要撒速效肥,"宴沃微生物菌剂”就可以尽快的发挥功效。尿素在低温的时候转化的比较慢,所以不太适宜在冬天的时候使用,而“宴沃微生物菌剂”,有提高低温的作用,无激素,20亿活菌数量多,营养赛燕窝。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保证小麦单株有适宜的营养面积,群体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麦区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等行距窄幅条播:行距一般有16厘米、20厘米、23厘米等机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单株营养面积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对亩产350千克以下的产量水平较为适宜。
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如宽幅耧,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水平的麦田使用。
宽窄行条播:各地采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高产田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较等行距增产5%~10%。其原因,一是株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体状态比较合理;三是叶面积变幅相对稳定。
小窝密植:西南地区麦田土质比较黏重,兼以秋雨较多,整地播种比较困难,采用小窝密植方式。每亩45万窝左右,行距20~22厘米,窝距10~12厘米,开窝深度为3~5厘米,氮、钾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粪水中充分搅匀后集中施于窝内;过磷酸钙、油饼等混在整细的堆厩肥中盖种,盖种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使用工具为小橇橇窝、小锄挖窝点播,近年来研制的简易点播机,也可开沟点播一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