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习性:田鸡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二、养殖池:田鸡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田鸡养殖场告诉大家,池面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
三、饲养管理:田鸡处于不同的阶段,养殖方式也会有不同,只有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养殖方式,才能保证田鸡的成活率。
扩展资料:
养殖田鸡的注意事项:
1、密度:田鸡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进行分池饲养,并且要经常对田鸡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根据田鸡的生长情况,科学的进行密度调整。
田鸡养殖的密度不宜过大,否会很容易出现争食或打斗的现象,如果养殖密度过大,对养殖环境的污染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最好是饲养二十到五十只左右。其次就是田鸡在分群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它们的强弱进行,这样方便后期的催肥。
2、水质:田鸡对水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对水质进行严格的管理。
如果采用的的露天池塘死水养殖的话,我们就需要经常的进行换水,但如果是活水养殖或流水养殖的话,则需要适当的增加水流的速度,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还有就是在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不定期的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处理,以防病菌感染。
3、温度:养殖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田鸡的生长都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田鸡适合在温度为十六到三十二度的环境中生长,但田鸡食欲最佳、摄食量最大的时候,温度一般是在二十三度左右。
当养殖场的温度低于十五度的时候,田鸡就会慢慢的停止摄食,等温度再次下降,则进入冬眠。但是如果温度过高,田鸡也会停止摄食,而这就是不正常的现象,对田鸡的生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4、喂食;田鸡喂食也是有讲究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乱喂。在给田鸡喂食的时候,我们要将活饵和死饵进行混合饲喂,起到一个诱食的作用。
因为一般的田鸡它都只吃活饵,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那么的活饵进行饲喂,所以就需要诱导它们进行死饵的食用。
还有就是活饵的养殖的成本比死饵养殖的成本要高,所以对养殖户来说也是不利的。一般进行诱食的活饵也就是前两个月,等到田鸡适应之后,就直接投喂死饵,当然有时为了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也可以适当的喂一些活饵。
5、防逃田鸡养殖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做好防逃措施。在养殖场周围我们要提前就设立好围栏,防止田鸡逃跑,如果防逃措施没有做好,田鸡逃出去之后就不会回来了,对养殖户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怎样避免公鸡打鸣,有什么办法
1、看鸡嘴:
(1)、鸡龄较短的鸡嘴甲尖细,两边的嘴角窄而且较薄,没有结成硬疙瘩,一年以上的鸡会有结成硬疙瘩。
(2)、由于长期在室外觅食,成年后的鸡,一般在8个月后,鸡的嘴甲粗短,末端变硬而且光滑,两边嘴角宽厚而粗糙。
2、看脚垫:未成年的鸡脚垫薄而软滑;成年鸡脚垫厚而硬,粗糙且颜色较暗。
3、看脚拐:鸡的年龄越大,脚拐越长,越坚硬,越粗糙。
4、看鸡腔上囊:
(1)、腔上襄也称法氏襄,位于肛道(肛门内一段)背侧上方,其形状象梨样的盲囊,腔上囊内粘膜有许多皱褶,内有发达的淋巴组织,对抗体生成有重要作用,是雏鸡免疫中枢器官。
(2)、随着鸡的年龄逐渐增大,免疫能力也在逐渐增强,鸡的腔上囊就会逐渐变小,因此幼鸡的腔上囊比较大,成鸡时变得较小,两年后腔上囊变得很小,或者只剩一点痕迹。
扩展资料:
1、土种鸡通常适合散养,除了可以在山地,果园内散养外,还可以在旱作农田散养。由于作物生长期较短,农田养鸡应养公鸡,养140-150天出栏,母鸡生长期在350天以上,不宜在农田散养。
2、一般选择种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田地养鸡,要求地势较高,作物的生长期在90天以上。
3、进雏时间可以安排在玉米、高粱等作物播种前后1周左右。育雏方法与常规养鸡基本相同,只是应从雏鸡1周龄开始对鸡进行训练,在每次饲喂前吹口哨或敲击碗盆等建立条件反射,以便于以后放养管理。
4、雏鸡转群前,在农田地势高的一头建简易鸡棚,供鸡避雨和晚间栖息。棚高3米左右,棚内靠近两山墙和后墙处倾斜着放几个栖架,架高1.5-2米,一般3-4层,宽度依鸡舍大小而定。始先小规模半圈式散养。
5、在鸡舍周围用网围出一块场地,让鸡在场内自由活动,适当提供一些青绿饲料。同时要训练鸡上栖架,夜晚两人合作,一人打手电筒照着鸡群,另一人双手抓鸡,将鸡逐只放到栖架上。一周后,鸡便会自己上栖架了。
6、此时鸡对外界环境已经逐步适应,可以将围网去掉,让鸡到农田中自由活动,采食,每天晚上补饲精料。放鸡入田时要求作物有一定的高度(50厘米以上),以免对作物造成大的损害。
7、农田养鸡密度不能高,每亩地不超过150只。遇暴风雨及时吹口哨或敲盆将鸡群唤回。鸡在受雨淋、水淹之后常发生扎堆现象,要及时赶开,防止一些鸡被压死。
8、在炎热多雨季节注意防暑,可以在补饲的精料中加抗应激药物。到秋后鸡痘多发季节,注意预防鸡痘,防止鸡长痘影响售价。
9、作物到了成熟期,如果鸡还不能上市,可以半圈养为主,大量补饲精料催肥。公鸡鸡冠发红即可上市。
百度百科-公鸡
原因及方法
公鸡打鸣是因为受到生物钟影响,和领地警示这两方原因,公鸡和人一样都有生物钟天黑睡觉,天亮起床,天亮后公鸡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打鸣,同时警示其他公鸡这是我的领地,不可侵犯。
知道原因之后可以尝试一下办法解决:
1、把公鸡关在不见光的屋子或空间里,人为的控制公鸡的见光时间,这样就能控制公鸡打鸣的时间。比如让他早上8:00见光,慢慢的公鸡就会适应这个生物钟,就会在8:00这个点打鸣。
2、把公鸡放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面,或者实行一夫多妻制,没有其他雄性对他的领地有侵犯行为也可减少公鸡打鸣的机会,没有竞争慢慢就会变懒。
养鸡方法
土种鸡通常适合散养,除了可以在山地,果园内散养外,还可以在旱作农田散养。由于作物生长期较短,农田养鸡应养公鸡,养140-150天出栏,母鸡生长期在350天以上,不宜在农田散养。一般选择种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田地养鸡,要求地势较高,作物的生长期在90天以上。
进雏时间可以安排在玉米、高粱等作物播种前后1周左右。育雏方法与常规养鸡基本相同,只是应从雏鸡1周龄开始对鸡进行训练,在每次饲喂前吹口哨或敲击碗盆等建立条件反射,以便于以后放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