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发生应激综合征时有哪些表现?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9:39:52
字号:

由于应激原的不同,作用时间的不同及猪品种和遗传性的不同,猪的应激现象各式各样,有的猪对一些应激因素敏感,有的猪则不敏感。有人利用氟烷(一种麻醉剂)检测猪对应激的敏感度。对氟烷高度敏感的猪,表现为用氟烷试验时体温快速升至43~45℃,呼吸困难,肌肉震颤或僵硬,出现严重酸中毒症状,屠宰可发现“白肌肉”的变化。凡是氟烷阳性者称为应激易感猪;阴性者称为应激抵抗猪或应激不易感猪。

猪发生应激综合征时有哪些表现?

临床上猪的应激表现主要有以下形式:

(1)急性死亡这是应激表现最严重的形式。个别应激敏感猪在受到抓捕、惊吓或注射时突然死亡;有的公猪在配种时,由于兴奋而急性死亡,有些猪在车船运输中突然死亡。(2)猪应激综合征应激综合征的病理反应过程稍长,可见到一系列的症状。因应激原和作用时间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①猪心性急死又叫心性急死、致死性昏厥、心肌变性及地方性猝中、急性心衰竭等。主要特点是急性死亡和心肌及全身横纹肌变性。仔猪和育成猪都可发生,死亡多突然发生于酷热的季节,事先无任何症状。②桑葚心病主要发生于3~4月龄的小猪,常突然暴发死亡。病因不明。最典型的病变是心肌广泛出血而使心脏外观状如桑葚。③猪应激性肌病发生于肥猪,主要特征是宰后肌肉水肿、变性、坏死及炎症。眼观色淡,有渗出液,质地松软。猪应激性肌病有三种。国外报道有两种,一种是PSE猪肉,又叫水猪肉;另一种是背肌坏死,后者以背肌坏死为主要特征。我国有一种以腿部肌肉炎症坏死为主的肌病,称为腿肌坏死,病变性质与背肌坏死相似,但发生的部位不同。

PSE肉宰后45分钟的pH低于6.0,肌纤维分离,肌肉保水性差,纹理粗糙,不宜做新鲜肉,煮熟后耗损大,口味也不好,加工出次品,在国外全部废弃。

④暗猪肉又名DFD猪肉,即猪肉色泽深暗,质地粗硬,切面干燥。DFD猪肉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所受应激原作用的强度小而时间长,肌糖消耗较多,糖原贮备水平低,体内乳酸生成少并被呼吸性碱中毒所产生的碱中和,故出现DFD肉变化。这种肉保水能力差,切割时没有液体渗出。⑤猪恶性高热综合征多见于待宰的肥猪。使用某些全身麻醉药物,如氟烷、琥珀酸胆碱和氯仿等可引起某些敏感猪产生与药物药理作用无关的应激综合征。前期表现肌颤抖和尾发抖,继之表现呼吸困难,体表有充血紫斑,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2~44℃,心跳亢进,后肢痉挛收缩。重者,进一步发展导致全身无力,肌肉僵硬,体温过高,最后死亡。⑥猪胃溃疡在集约化管理、机械化饲养以来,由于完全舍饲,更为常见。我国曾经在北京、长春、武汉等地进行过调查,其发生率达84%。病猪平时无明显症状,常常在运动、斗架、运输中突然死亡。因此,归类于应激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溃疡灶大出血而致。⑦大肠杆菌病猪的消化道存在着条件性病原微生物菌群,应激时,动物的抵抗力降低,可成为致病性微生物。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此时也易继发侵入,酿成疾病。无论是仔猪黄痢、猪水肿病都被认为与应激有关。⑧母猪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无乳综合征又称产褥期无乳综合征。主要表现是产后无乳或少乳,食欲不振,发热,强直,乳房肿胀和阴门排出污秽物。母猪死亡率1%~2%,仔猪因饥饿、低血糖、下痢和母猪挤压而死亡20%~80%。⑨猪咬尾症当饲养密度高,天气骤变,饲料变化时,猪易发生咬尾。有咬尾癖的猪往往对外界的刺激因素敏感,表现凶恶,食欲不振。发生咬尾的时间大都在下午。⑩生理异常肝即肝脏变性。多发生于待宰猪。运输,拥挤,宰前绝食,驱赶,过冷过热等应激因素,都可使猪的代谢发生紊乱而产生“生理异常肝”。主要表现为肝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肝糖原减少。猪体内皮下脂肪或其他内脏脂肪被动用,使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急骤升高。

(3)慢性应激死亡猪心脏肥大,以右心及中隔最为明显;肾上腺肥大;胃肠溃疡等;无其他特殊病理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应激原作用的强度不大,时断时续,作用的方式和症状比较隐蔽,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不加以控制,这类应激也可能产生有害影响。例如噪音,冷应激、热应激、饥饿及恐惧等都可能产生不良的累积效应,致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

育肥猪的热应激怎样预防?在管理上应该注意什么?

对养猪业的发展来说,母猪的高产性能特别重要。同时对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养殖场来说,母猪的繁殖性能对其经济收益有决定性影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繁殖技术的选择、母猪品类的不同、猪舍环境的好坏及喂养饲料的均衡等。本文就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之一的夏季高温进行分析和讨论,需要养殖人员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由此造成的影响。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养猪人必须要懂得高温季节管理,高温时节怎么管理母猪?

1.减少阳光辐射,加强舍内通风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也可在猪舍周围进行绿化,种些树木或丝瓜、葫芦等藤蔓植物,减少阳光辐射,以降低舍温。加强通风可有效的降低舍内温度,通风最好采用纵向通风。在猪舍的山墙上设置进风口,在对着的另一端的山墙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排风扇,沿猪舍的纵轴进行摆放,它比横向通风可降低3~5℃。有条件的可采用循环水加通风来降低舍内的温度。

2.饲料中添加抗热应激药物

经过在多家规模猪场实践,母猪在产前、产后7天,饲料中添加母猪金方,抗菌消炎,防止产后感染,对母猪产后恢复采食十分有利。母猪泌乳能力强,仔猪吸吮调理好,减少弱仔、僵猪出现。由于母猪健壮,奶水充足,乳汁中又含有药物,仔猪吸收后,很少有拉稀现象。

3.母猪、仔猪饲料的饲喂管理

夏季母猪由于水分消耗大,蒸发多,尤其是哺乳期母猪,容易没有食欲,容易上火导致大便干结,便秘,饲喂上,适当增加青菜,隔一天补充一些青菜:如空心菜,苋菜等地里可随便种的一些蔬菜,还有一些甘薯滕叶,改善胃口,调节肠胃,人尚且夏季没胃口,喜欢清淡青菜饮食,何况是孕期母猪和哺乳期母猪,上一段说了,夏季饲料的保存尤为重要,夏季母猪不怕拉,就怕便秘,天热加便秘,体内毒素难以排出,容易毒素过多生病,饲料上,高温会加速变质,所以尽量每餐都饲喂新鲜饲料。仔猪就相反,夏季怕拉稀,拉稀会快速脱水,导致死亡,教口饲料同样要保持新鲜,新生仔猪,母猪健康,仔猪就健康,母猪出现问题就仔猪会吸食有毒素母乳,影响仔猪健康。

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相较于人来说,猪更容易中暑。夏季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引发脑充血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严重障碍,加之处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会导致体内热量散发不出而引起体内积热,从而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出现中暑现象。

仔猪的耐热温度最高可达32℃,成猪的耐热温度最高可达25℃,每个阶段的猪对于温度的需求都有所偏差,如果超过适宜的范围,且温度过高就会产生热应激,出现中暑现象。而夏季环境温度过高,加之蚊蝇叮咬和骚扰而带来的烦躁,不管是哪个阶段的猪,如果处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很容易产生热应激。

不同阶段猪的适宜温湿度

急性热应激引发的猪中暑一般是突然发病,严重的可在短短的2-3小时内死亡,大多数情况下是因虚脱或心力衰竭而死。

为了防止猪发生热应激,猪场应建立综合防控措施:

第一,要对内外环境做相应的改善,减少太阳的热辐射。可以在圈舍周围种植绿植,尤其是藤蔓类植物或搭建凉棚,减少烈日的照射;猪舍内修建一层泡沫天花板,也可起到隔热的作用,也可以直接在屋顶起一层隔热板。同时做好卫生清洁,每日清理粪污,防止细菌滋生和有害气体的危害;最好每3-5天进行一次喷雾式消毒,即可以消除病菌,又可以辅助降温。

第二,通过辅助设备或其它措施进行舍内降温。可以在猪舍内加装水帘,定期用喷雾式喷水降温或建江浅水游泳池,同时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可用换气扇或风量较大的电扇机械通风散热。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给猪提供充足清凉的饮水,可以帮助猪降低体内温度,防止燥热,同时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猪舍热气的释放。

另外,夏季猪场疫苗免疫特别容易造成应激,尤其是母猪,因此猪场疫苗免疫工作应尽量避开酷暑时间,同时适当添加抗应激药物或添加剂。

热应激对猪场,甚至对整个养殖产业带来的损失不容小觑,热应激对动物的健康影响非常之大,从而进一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养殖场应做好夏季畜禽热应激的综合防控,尽量避免热应激的发生,减少对动物的健康危害。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4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