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槟榔是呈弱酸性的植物,所以先用清水清洗,并加入适量的碱,这样不仅可以中和槟榔果的酸性,使槟榔呈中性,还可以彻底地清洗槟榔果的表面,在这里要注意加工前必须用清水彻底将槟榔清洗干净。
2、 为了防止因为槟榔果过的早霉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发子的水一定要注意消毒。尽量保持槟榔果所存放环境的干燥。发子过程对最终的产品口味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保证发子的时间。一般发子时间为5-7天。
3、 因为表香过程将最终决定产品槟榔的最后的口味,所以在香料的配合使用上必须要力求达到最佳的香气组合和使用量,选用香精时应考虑耐挥发的香精,为了防止香气的流失和外观的美观性,可适当涂点胶体。
扩展资料:
槟榔最开始是作为药材的,具有消食醒酒、祛痰止咳、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记载:“驱虫、消积、下气、行水”。而且吃槟榔具有提神的效果,能够提神醒脑,并且吃到嘴里感觉很清爽,不少长时间工作者会通过吃槟榔来解乏。
槟榔固然好,但随着近些年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再加上出现了不少人因为嚼槟榔而患上了口腔癌,于是被人们所重视。
长期吃槟榔的人,会使得牙齿变黑,并且使得牙齿出现动摇、磨损甚至是牙龈萎缩,对牙齿的磨损比较大,从而容易形成牙周炎。
并且有些槟榔是浸泡过石灰的,在槟榔汁和石灰的作用下,还容易形成牙结石,不仅容易影响美观,而且对牙齿健康造成伤害。槟榔的纤维比较粗,可能会刺伤牙龈或者堵塞牙缝,容易压迫牙龈而导致发炎疼痛。
百度百科-槟榔
槟榔种植技术
1、摘槟榔技巧:用锋利镰刀绑紧在长竹竿上,由下而上将果托基部割下,有人在树下接住割下的果实即可。槟榔因商品规格要求的不同,其采收期也不同,一般分两个采收期,第一个采收期是11~12月采收尚未成熟的青果加工成榔干。
2、以采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带宿萼,剖开内有未成熟瘦长形种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干品质为佳;第二个采收期,是3~6月采收成熟果实加工成榔玉。
3、果熟时为橙**至鲜红色。
4、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 L.),是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但其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1类致癌物。
你好,
槟榔繁殖技术
槟榔的主要是通过种子育苗来繁殖的。
1、育苗前选种:据资料报导,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个,但能入药的就是我们栽培的一种。从海南种植的槟榔来看,有多种不同的果形:有圆形、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心脏形、长圆形。从对槟榔不同果形与产量关系的调查表明:果形与产量关系很大,所以选种很重要。
①株选:采种母树应选20~30年生,结果正常,产量稳定、无病植株、单株结果不少于300个,果托不少于3托,叶片8片以上,浓绿下垂,茎干上下大小均匀,上节节间较密为好。
②穗选(果托):槟榔一般植后7~8年可开始结果,但10年以后果托才有3个以上,也有5个的,个别也可以达7个。因为第一托果实成熟早、不均匀,果多呈长椭圆形、且小,种仁细、不饱满,不能作种。因此宜选第二、三托的果实作种,此果托一般在5~6月成熟。
③粒选:据药农经验,以卵形、椭圆形种子为好,选择个大、饱满、无病斑点,无裂痕,或裂痕不明显,充分成熟时,果皮呈金**采选最佳。
2、种子的催芽: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避免由于发芽时间不一而造成不整齐、不便管理。果实采收回来后,应置太阳下曝晒1~2天,让种子蒸发部分水分,果皮干缩。并可吸收一定热量,有利种子熟化、分化,即可进行催芽处理,方法有下列两种:
①堆积催芽法:把槟榔果实摊放在靠近水源、并能起荫蔽作用的大树底下,地上铺一层2厘米左右的河沙,堆成高20厘米以内的种子,长度不限,但要便于淋水,并盖上稻草,不宜盖茅草(因茅草受潮后易诱发白蚁),厚度以不见果实为宜,每天淋水一次。约7~10天,外果皮开始发酵腐烂,即可取出用水洗净,重晒1~2天,晒时要注意翻动,使温度均匀,然后继续堆放,重新盖稻草、淋水,约经20天,就要剥开果蒂检查,具有白色小芽点的果实,应及时取出播种育苗。若所长出芽点(胚根)过长时,播种时易碰断,影响出苗率。所以应发芽多少、播种多少。这种方法从堆放到播种完毕,约需25天左右。产区药农习惯用此法。
②箩筐催芽法:如果种子不多时,可将果实装在箩筐内,用稻草封盖箩筐El,置于屋内保温、淋水,待果皮发酵腐烂后,将箩筐连同果实一起放在河沟内洗擦干净,然后依照上法放于屋内,当露出白色芽点时,即可播种。
3、槟榔的育苗
苗圃地应选择靠近水源,有一定树木荫蔽,向阳、避风的坡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经深翻、细耙后,作成宽1米、高30厘米的畦。然后按株行距30×30厘米开小穴,施一定基肥,每穴播一粒催芽露白的种子,覆土2~3厘米,稍为压实、淋水至湿,盖草。一个月左右,小苗会陆续顶出土面。苗木经过1~2年培育、待苗高50~60厘米、具有6片叶以上时,便可移植大田。一般每亩可育苗3500~4000株。目前,生产上多采用营养袋育苗,即将经过催芽露白的种子,放入盛有营养土的塑料袋中,每袋1粒。营养袋的直径25厘米、袋高30厘米,袋底要打2~3个洞,以利通气排水。营养袋育苗好处很多:便于移栽,减少伤根,可以提高成活率。
营养土按1:1的表土肥泥与腐熟猪牛栏肥混匀堆沤,育苗时先装入3/5的营养土,然后把已催芽露白的种平放,每袋一枚,覆土一厘米左右,再在上面放上小粒塘泥,防止板结。
4、田间栽培管理
①盖草淋水:为了避免太阳直照畦面,可用稻草覆盖,自然荫蔽,还需搭设荫棚。旱天要注意淋水,保持苗床湿润,但水分不能过多,否则导致种子腐烂。
②施肥:当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要施肥,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可使用里贝里宴沃水溶肥,促进槟榔生长,有条件的最好顶端箭叶未展开时施肥,以农家肥为主,若施化肥,则应在土壤潮湿时施,干旱时绝对不能施。方法是在小苗侧旁两边挖沟(穴),每株施硫酸铵2~4克(尿素减半),或1:10人粪尿水适量,施后盖土。当幼苗长到4~5片叶时,可在幼苗周围施入,浓度加大、用量增加,化肥5~6克、或7~8克,绝不能把化肥撤在心叶上,以免烧伤。
③除草:施肥前最好先进行松土除草,但宜浅不宜深。把杂草覆在幼苗周围,腐烂变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