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果其实并不难种,种植方法如下
1、气候:释迦果属热带、半热带植物。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年平均气温21~23℃,年降水量1200~1800毫升,空气湿度70~95%的气候条件最适合其生长。一般来说,冬季无霜冻、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的南亚热带气候更适合释迦果种植。
2、土壤:释迦果为浅根植物,其根系多分布在35厘米以内的土层中。而且,新根木质化晚,气氛好,避免积水。宜栽于陆上,避风向南。风大时,必须建防护林,否则易受风害,导致根茎腐烂。最适宜的土壤是土壤肥沃、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砂质壤土。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酸性土壤宜用石灰改良。黏性土和中性土虽然也能生长,但效果不如沙土或沙壤土。
3、种植时间:释迦果的种植时间为每年2-4月,冬季无霜地区可提前至上年10-12月。京郊大棚栽培宜在4月中下旬落户(无论大棚是否覆膜)。此时,温度升高,有利于植物的缓慢出苗和生长。种植规格应根据温室的具体情况确定。
4、幼苗处理:释迦果幼苗定植前进行处理。首先对其进行消毒,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溶液,同时对苗木进行分级修剪。根据幼苗的大小和根系的质量进行分级,选择健壮的幼苗或好坏的植株。移栽和外地贮藏过程中失水的幼苗,必须将其根部在水中浸泡3~5小时后才能定植。
5、种植密度:株距因品种而异,一般为3X4m或4x5m,最密可增加到2X3m。种植前,应提前挖好种植穴。孔的尺寸为0.8x0.8x0.8m。表土与沤有机肥混合后置于下方,内层土置于上方。然后将其放入定植苗中,压实,一次用固根水浇水,然后盖上一层生土,防止水分蒸发。如果种植在雨量充足的平坦地方,不宜挖大坑种植。种植在高垄上是可以的,以防止在积水造成植物死亡。
6、水分:水分不足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发芽不规则,幼果大量脱落,果实发育不良,裂果率大幅度增加。不过,释迦牟尼也是最怕沉思的。即使是短期的积水也会导致与缺水相同的结果,并可能导致根腐病和植物死亡。因此,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释迦果树一般在3月份种植,播种前要选择健康、无病害的种子,然后均匀撒播在土壤中,覆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如果环境温度低就需要覆盖地膜,或者用温室的方法来提高温度。
幼苗期需要3到5天浇水一次,土壤干旱时每天浇水一次。
要注意病虫害防治,主要的病害是根腐病,要做好防治措施。
释迦果喜光耐阴,光照充足植株生长健壮,叶片肥厚。
在果实发育阶段增加光照可提高果实的品质。
释迦果最适生长温度为25到32℃,释迦果果树安全越冬的温度为0℃。
释迦果类果树对各类土壤的适应性都很强,但是要获得高产和稳产,则以砂质土或砂壤土为好。
释迦果每年都要进行修剪,以保持树形和促进花芽分化;修剪一般每年分2次进行,冬、夏季各1次,冬季修剪要进行整株人工强制落叶,以促使花芽分化。
释迦果除可作热带果树种植外,适宜在园林绿地中栽植观赏,孤植或成片栽植效果均佳。
释迦果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我国热带地区的几个省份有栽培,果实味道清甜,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