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土壤肥沃、保水保湿、不易板结的土壤地块种植紫苏,整地时将土壤和肥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耙平整细即可。春季3-4月份适宜种植紫苏,撒播要注意将撒好的种子轻轻的压入土中,条播需提前开沟,沟距20-25厘米,播种后覆土即可。后期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追肥2-3次,根据紫苏需水情况、降雨情况进行浇水和排水。
一、选地整地
紫苏在土壤肥沃、保水保湿、不易板结的土壤地块种植最为适宜。每亩苗床表土上施腐熟有机肥200-400公斤,翻入土壤中后,垡晒一周左右,再施复合肥5公斤、尿素2公斤作为底肥,将土壤和肥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耙平整细即可。
二、播种
1、紫苏播种的时间通常为春季3-4月份左右,这时的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充足,符合紫苏生长的要求,所以出苗率极高。
2、播种方式为撒播或者条播,撒播要注意将撒好的种子轻轻的压入土中,并且要撒的比较均匀,否则会出苗不整齐,加大了后期管理工作的力度,条播则需要提前开沟,每条沟的距离为20-25厘米左右,播种后覆土即可。
三、肥水管理
后期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紫苏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2-3次追肥,主要是根据紫苏苗的长势来进行施肥,以提高紫苏的产量。其次要注意的就是水分管理,在播种之后要进行一次浇水,一定要把土壤浇透,等到紫苏出苗之后,进行一次浇水,再是定植之后浇一次水。根据紫苏的需水情况以及降雨情况来进行浇水和排水。
四、病虫害防治
紫苏最常见的病害是锈病,可以用敌诱钠和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最常见的虫害有甲虫、蛾虫以及螟虫等,针对这些比较常见的害虫,分别可以使用乐果乳油、敌百虫以及杀螟松进行防治。
紫苏怎样种植?
1、不同品种的紫菜苔对温度的适应能力都不要太一样,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适应温度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增大了紫菜苔的种植难度。
不过不管难度如何,在种植之前我们都需要了解一下它的适应温度。总体来说,紫菜苔在发芽和幼苗的时候温度保持在25度到30度最佳;紫菜苔叶子生长的时候适宜温度应该下降五度;而在菜苔的最后生长期适宜的温度又要下降一些。
2、除了对温度有要求外,紫菜苔在生长时要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时间和吸收足够的养分。
当紫菜苔开始形成菜苔的时候,是最需要养分的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够的话,可能就会影响到紫菜苔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当紫菜苔生长到后期的时候一定要经常进行查看,一旦发现紫菜苔开始结成菜苔的时候,就要及时补充养料,促进紫菜苔对养分的吸收。
3、在种植紫菜苔之前,需要在种植的土地里添加一些养料,使土地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能够足够早期紫菜苔的生长。
在播种时也要注意,每株紫菜苔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也要把握好,既不能太过密集,也不能太稀疏。过于密集的话,可能会导致营养成分不够,最后就只能导致紫菜苔都生长得不够好了。
紫苏依其叶色可分为红紫苏(紫苏、红苏)、绿叶紫苏(青苏),依形状可分平滑叶种、皱缩叶种等类型。红紫苏叶片中香气浓,但生长势不及绿紫苏。紫苏宜行高畦或半高畦栽培。一般用种子繁殖,每公顷750克左右。可春秋两季直播或育苗移载。紫苏种子细小,苗床整地要精细,以利出苗。春季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撒播或条播、穴播,当地温达19℃时,需10天才能出苗。育苗移栽者,当苗高10厘米具4对叶片时,即可移栽,株行距均为30厘米左右,单株定植。苗期生长缓慢,受杂草侵害严重,需及时除草。高温雨季是紫苏生长盛期,应注意排水。缺水时,应适当浇水,并在移栽成活后和封垄前追肥2~3次,主要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当叶宽长至5厘米时即可陆续采叶食用。要求叶面无斑点,无损伤,几片紫苏叶成一沓。采收时,要注意摘除花芽分化的顶端,消除生殖生长,以延长采收期。紫苏留种宜适当稀植,因密植时,分枝小,种子产量低。一般株行距45~60厘米见方。种子成熟期为9—11月。采收要适时,过早则成熟种子少,过晚则种子散落,均影响种子产量。通常在果穗下部2/3处的果萼已经变成褐色时采收。采收种子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在下午则成熟种子易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