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鱼夏天容易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6:57:32
字号:

我爸有在家里面养鱼,倒是了解一些关于养鱼的小知识,帮您解答一下夏天容易死鱼的原因,在告诉预怎么防夏天养鱼容易死。

为什么金鱼夏天容易死?

一、夏天鱼病多发的原因?

⒈水质调控问题

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如果使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

⒉用药不合理问题 

在鱼病防治方面,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消毒,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在高密度精养以及夏季高温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不但不实用,而且往往会造成水质变坏的效果,这也是养殖管理上的一个误区。杀虫药物和消毒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呈中毒状或鱼病暴发。

⒊养殖密度问题 

养殖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和配套设施情况而定,并不是无止境地年年上升,池塘内养殖密度过大则造成水质无法控制,致使鱼病多,死亡高,效益差。池塘的水质在有机质污染和自净能力相平衡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当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不稳定而极易变坏,鱼病增多。在持续高温的夏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是处于缺氧状态,非常容易使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更加困难,容易暴发各种鱼病且来势凶猛,死亡率高。

⒋饲料问题 

饲料质量不高、选用不当等也是引发鱼病的重要原因。使用低质、低价饲料,容易造成鱼类营养不良、肝脏色淡、胆囊增大并变色,在高温季节鱼体因抵抗力差而感染各种疾病。若饲料中含有不良的促生长素、违禁药物或是变质原料,长期被鱼类摄食后,也容易造成机体组织病变,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会诱发各种疾病或出血性死亡。使用低质饲料,养殖鱼类的排泄量大,特别容易加剧水体的污染,使水质难以控制,各种病害增加。投喂量过多,造成鱼体肠道总是处于充实状态,一方面饲料利用差,排泄多,污染水体;另一方面易造成鱼体消化不良,肠道产生病变。

?二、鱼病防治办法?

⒈水质调控 

使用颗粒饲料进行精养的高产池塘,一般来说水体中有机质沉积较多,在管理上绝不能用肥水养鱼的理论来调控水质,而应做到:每年坚持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上应达到过去的1.5倍,且坚持不用或少用有机粪肥。春季水质清瘦、水体透明度大时,可用氮肥加磷肥来调水。在夏季水温高的情况下,如水质突变、藻类死亡、水体透明度增大,绝不能用氮肥来肥水,而要适当应用底质改良药物和少量磷酸二氢钙,结合换水和多开增氧机即可。

⒉注意用药 

一方面,在夏季持续高温的情况下,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水体上、下层对流停止,下层水体处于缺氧状态,缺氧分解的各种有害物质大量产生,亚硝酸盐或氨态氮含量较高,容易暴发各种鱼病,因此应常用环保型的底质改良药物和增氧药物来调节水质,白天加开增氧机,即使暴发鱼病也必须用调水加灌服药物来治疗。另一方面,高温季节防治鱼病不能大面积用药,以防造成水质突变而加重病情,应查清病因,在喂鱼时用少量药物在水中溶解后泼洒在饲料台附近,形成药浴环境,采取以灌服为主,食场消毒为辅,结合调水的治疗方法为好。

⒊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使池塘的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基本平衡。

⒋调节饲料 

在整个过程中,应选择优质饲料,增加鱼体自身抵抗力,减少鱼类排泄物,促使鱼类健康生长。一方面,应选择蛋白质适中、氨基酸平衡好、加工工艺优良、饲料系数低的优质饲料;另一方面,控制好投喂量,日常使鱼类摄食到八成饱即可。在发生鱼病时,一是投喂药饵,二是减少投喂量至六成。

梭鱼出现急性出血之后,如何进行分析和预防?

怎样预防鱼类病害?

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彻底清理池塘池塘是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池塘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所饲养水产动物的健康和养殖效果,所以一定要做好清除敌害,消灭病原生物的工作,首先要做好清塘消毒。

①干池清塘。在捕鱼后,把塘水排于或抽干,挖去一层淤泥,然后曝晒和冰冻(天数多些较好),以达到清除病原生物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埂斜坡上的杂草,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效果也好。

②药物清塘。利用药物杀灭池中危害饲养鱼的各种凶猛鱼、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包括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为饲养鱼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清塘药物的种类较多,生产中常用的并对水体环境、水产品安全不会构成危害和效果较好的有生石灰和漂白粉。

生石灰清塘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干池清塘是先将池水排至6-10厘米深,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将生石灰加水搅拌成石灰浆,向池中均匀泼洒。最好第二天再用长柄泥耙在塘底推耙l遍,使石灰浆与塘泥充分混合。带水清塘中生石灰的用量为200-250毫克/升(虾类为350-400毫克/升),将其均匀撒入池中。生石灰能清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细菌性鱼病,亦能改善池塘水环境。但在水较深的情况下,除害效果不大理想。用生石灰清塘7-10天后可放鱼。生石灰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

含氯量30%(以下相同),用量20毫克/升,加水后混合均匀,全池泼洒(操作人员应戴口罩,在上风处泼洒,以防中毒)。漂白粉易吸湿分解,应密封保存,以免失效。使用前须测定有效氯,推算实际用量。漂白粉用于清塘能改善池塘水环境及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用漂白粉清塘4-5天后可放鱼。漂白粉勿用金属容器盛装,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

无论用何种药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水生动物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不同。放养前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加强饲养管理。淡水养殖中疾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和水体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水质过瘦草鱼苗易患白头白嘴病;水肥而不爽易患细菌性烂鳃、肠炎病,操作不细心,鱼体受伤,易受细菌、霉菌和寄生虫侵袭。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四定法投喂,注意水质变化,改善水体环境,细心操作,防止水生动物机体受伤是防病工作不可忽视的措施。

(3)做好药物预防和免疫。在疾病流行季节放养苗种,进行药物预防也是防止水生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药物预防包括苗种药浴、全池泼洒药物、投喂药饵、食场和工具消毒等。免疫就是通过疫苗接种,使鱼体产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或不发病。关于鱼类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报道。对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可用免疫方法进行预防。

(4)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5)做好疫病处理工作。饲养的水生动物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不应将其出售或转移,其水体也不能随便排放,以免疫病进一步传播。应原池进行药物治疗或做好消毒处理,病、死的永生动物不要随便抛弃,而应集中起来掩埋,使用过的工具应用药物做好消毒处理,或在太阳光下曝晒,防止病原生物传播。

梭鱼养殖 ?

近年,苏北地区水产养殖行业中梭鱼养殖比重逐渐增加,梭鱼属鲻形目梭属, 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连云港地区俗称丁鱼,海淡水均有养殖。由于环境污染和混养模式下梭鱼养殖的推广和普及,梭鱼出现了一系列的病害,而急性出血病在各种病害中传播性广,发病速度快,危害性最大。连云港永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对苏北地区养殖户的走访和各发病池塘的研究与分析,对梭鱼的急性出血病提出了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梭鱼急性出血病成因

梭鱼急性出血病(连云港地区养殖户俗称眦眼病)是由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的变种病毒感染引起,草鱼出血病病毒原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因所在,是中国分离的第一种鱼类病毒,多年的混养模式使梭鱼被交叉感染从而产生变种,因为病鱼症状与草鱼出血病相似,故而按照草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只能起到延缓发病的作用,且维持时间短,症状缓解约2~3天后,继续大批量死亡,直至大部分鱼死亡,死亡率约为85%~95%。因为死亡率和传播速度使养殖户闻之色变。

流行症状

理论上梭鱼的急性出血病发病时间在4~11月,水温在9~36℃时均可发生,但在梭鱼养殖中以夏至到冬至为主,且立秋后较为高发,此病易与肝胆综合症混淆,病鱼前期出现口腔、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背部从头到背鳍发黑,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后期充血症状加剧,眼突出,肝肾肿大,部分病鱼腹部膨胀、腹腔内有腹水,整个背部发黑,鳃丝肿大发紫,严重时出现烂鳃、白鳃症状。

诊断方法

梭鱼急性出血病一般分为:潜伏期、急性期和发病期,在养殖过程中非常难以实现通过免疫学来诊断疾病,大多数养殖户只有发现死鱼了才知道,而此时梭鱼急性出血病已经进入了发病期,对梭鱼养殖已经构成了危害。潜伏期一般是4~10天,梭鱼无明显症状,摄食、活动均正常,潜伏期的长短因水温的高低而不同,水温越高潜伏期越短,反之则较长,此阶段基本无法判断是否感染。急性期一般为1~2天,病鱼停止摄食,背部颜色明显变深,出现离群独游。经解解剖可见皮下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肝出现灰白色或局部充血,脾、肾肿大并伴有轻微出血,胆囊颜色较深,因病毒毒株不同也有部分胆囊颜色变浅,易与肝胆综合症混淆。发病期长短不一,短则2~3天,最长可达15天以上,在此期间,病鱼出现眼突出、急性脏器出血等症状,同时开始大批量死亡。

防治措施

鱼急性出血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可大大降低疾病的发生:1、改良底部环境,定期交叉使用聚铁类、过硫酸氢钾类和中药添加的底改产品;2、水环境消毒,每半个月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鱼虾混养池塘建议使用聚维酮碘溶液,且用药要避开虾类集中蜕壳期;3、科学饲养管理,定点、定时、定量投喂正规厂家的饲料,提高鱼的机体抗病能力,不可过量投喂饲料,保持优良水质;4、解除水体毒素,定期使用正规厂家的有机酸类解毒产品,解除藻类代谢死亡产生的毒素以及日常进水的农残、重金属离子等毒素。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3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