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和农作物一样,处于休眠或者半休眠状态,使用除草剂,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能力非常差,根本失去除草剂的药效,效果十分低微。农作物以及其它植物,在冬季休眠期内,一般比较耐寒作物处于半休眠状态,生长十分缓慢,根本不可能存在旺长现象,也根本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调节生长发育。露天种植的作物,冬季寒冷天气是不建议喷施农药的,冬季露天种植的作物,基本上处于“越冬”状态,以小麦除草剂来说,不论是阔叶草除草剂还是尖叶草除草剂,如果温度过低,喷施过后,很容易出现药害情况。
冬天使用农药时,在农药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应低温环境的农药,喷施作业时尽量选择气温稍高时,或者是晴天的时候进行,并且在药量上要适当加大浓度。这样做就能提高农药的药效与作用。要注意一点的是,在冬季农药的散发时间要长,因此在作物采收前尽量拉开喷药时间,避免作物上残留农药量过大。有的农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温度比较低的时候,病虫害防治效果会减弱。
尽可能的选择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农药。平时打药防病虫害,每次都要是四五种药一起配合,包括除虫的,防病的和一点促生长剂,还可根据植物的情况加微量元素和叶面肥。而且农药要轮换使用不同的,不能够总是用同样的几种。冬季植物生长缓慢,病虫害减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喷打农药的次数。比如在夏季10到15天喷打一次农药,到了冬季可以间隔20到25天喷打一次。当然,一切都要根据自己的农作物实际情况而定,做灵活的安排。
1.情况下,胃毒剂和触杀剂受温度的影响小些,内吸剂和熏蒸剂受温度的影响大些。如敌杀死等农药,低温会明显影响其杀虫效果;而石硫合剂等农药,在较低温度下施用仍能发挥较好的杀虫杀菌效果。此外,冷天施用除草剂,其显示效果的时间比高温季节施用要长得多。因此,用药后要耐心等待,只要药液喷到了位,一般不需重新喷药。
2.择晴天高温时段用药 在晚冬早春气温较高的时段,害虫的取食量与呼吸强度大于阴冷天气,喷到虫体上的药液被带到体内的相对多些,有利于发挥毒杀作用。
3.药量要适当 在夏季按常规用量施药,害虫往往食药而死亡。在晚冬早春天气,由于气候因素,农药发挥药效较慢,因此,药效低时可适当提高浓度,具体根据气温高低而定,但一般不超过常规用药量的
4.先使用土农药 土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防治害虫既经济又有效,但要注意避免药害。
5.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冬季和早春施用农药,农药的降解速度变慢,农药在作物体内的残存期也相对延长,防治作物病虫害时,应特别注意延长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以确保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