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灌溉农业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6:29:31
字号:

灌溉农业

什么是灌溉农业

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故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亚洲的长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 中国的灌溉农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战国初期,即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 的大片农田得到灌溉,至今仍在发挥效益。② 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外江南”之称。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中国的三大灌溉区农业是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灌溉区农业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紧缺、水旱灾害频繁,特殊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农业、兴修水利最早的国家,早在5000年前的大禹时代就有“尽力乎沟洫”、“陂障九泽、丰殖九薮”等农田水利的内容,在夏商时期就有在井田中布置沟渠,进行灌溉排水的设施;

西周时在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已经有较多的小型灌溉工程,如《诗经,小雅?白华》中就记载有“泥池北流,浸彼稻田”。

意思是引渭河支流泥水灌溉稻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大量土地得到开垦,灌溉排水相应地有了较大发展。

著名的如魏国西门豹在邺郡(现河北省临漳)修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和改良盐碱地,楚国在今安徽寿县兴建蓄水灌溉工程芍陂,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统一国力强盛时期,也是灌溉排水工程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特别是西汉前期的水利建设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郑国渠(建于公元前246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兴建的灌溉工程,当时号称灌田4万顷,使关中地区成为我国最早的基本经济区;

于是“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汉武帝时,引渭水开了漕运和灌溉两用的漕渠,以后又建了引北洛河的龙首渠,引泾水的白渠及引渭灌溉的成国渠。

汉代除在统治的腹心地区渭河和汾河谷地修建灌溉工程外,还为了巩固边防、屯兵垦殖,在西北边疆河西走廊和黄河河套地区也修建了一些大型渠道引水工程。

百度百科-灌溉农业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3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