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成熟期的田间管理对水稻高产没有决定性作用。因为水稻进入催熟期后阶段采取的农艺管理措施对增产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奶熟末期以后的田间管理是稳定产、质、
既然谈到了稻子的成熟,那么,拔稻子后熟将必然涉及三个阶段:奶熟期、腊熟期和黄熟期。一般来说,稻子开始成熟的标志是稻子开始灌浆。如果田地里的稻穗出现部分低下头的阶段,意味着稻子将进入逐渐成熟的阶段。由于水稻的生长、有效穗数、穗长、穗数、结实率已经规定,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对水稻高产没有促进作用,但科学的田间管理、科学的病虫害控制直接影响水稻的稳定产、质量。
田间水分管理稻子开花后,事实已经进入老年。营养增长中断,吸收的养分大部分积累在穗上,满足对水稻种子充电的养分需求。另外,水稻进入两化期后,以前施用肥料的肥料效果反应接近尾声,水稻开始逐渐变绿,叶色变浅。但这并不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重要的是,这时稻子的水分需求也开始下降到低谷。
水稻花期结束后,可以采取“间歇灌溉”的水分管理措施。特别是黑龙江部分地区有排水“处暑”的习惯。因此,稻子抓住穗后,到处暑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因此,稻子开花后可以进行间歇灌溉,排出田面水分,平整田面,如果田面出现一些缝隙,可以恢复浅水层,直到干透。一些水稻的稻穗低下头时,可以排出田面的含水层。这时低下头的稻穗基本上到了断奶的时候。一般来说,只要自然降水就能满足此时稻田水分的需求,而不是需要人工。还有。采用间歇灌溉技术,有利于早泄干燥层,保持干燥,也有利于秋机收获。
病虫害管理。水稻进入灌浆后,病害的影响很小,只有纹枯病才能影响水稻的灌浆。虫害方面,水稻种叶虫、稻虱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预防治疗。
纹枯病。纹枯病近年来在黑龙江地区迅速扩散,一些发病严重的地块在水稻进入蜡质成熟阶段时,所有功能叶片都因纹枯病的影响,从下到上逐渐枯萎,直接影响水稻的馆长充实度、出苗率和质量。现阶段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对病害预防方面的压力较小。如果田地发生一定的纹枯病,要继续进行纹枯病的预防治疗,减少对最后四个功能叶的影响,稳定产量,保证质量。
种植水稻灌溉用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打井抽地下水种水稻称之为打井种稻。虽然目前打井种稻是一项投人少、见效快的生产技术,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科学打井,提高灌溉效率。为防止因常年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而使可灌溉面积减少等问题,打井种稻,特别是面积较大的种植区城,必须要做好水资源的调查和预测,根据地下水资源情况和地面水的消耗情况,科学确定打井密度,保证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2)提高水温,科学灌溉。东北地区地下水温度低,一般只有5~7 ℃,与水稻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相差较大。直接用从井中抽出的水进行灌溉,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提高水温是打井种稻的关键技术措施,最好在井附近设晒水池,并延长和加宽灌水渠,并注意灌水方法。灌水方法有4种。第一,间歇灌溉。除返青施肥、化学除草和孕穗开花期,需要保持水层时补水外,其他时间尽可能大水灌深些,待自然落干再灌水,延长两次灌水的间隔。第二,昼停夜灌。提高水温同时还能减少夜间呼吸作用消耗。第三,昼远夜近。白天灌水时,尽量液远处田块,使冷水经晒水池和渠道增温后进入稻田。第四,换进水口。进水口温度较低,长期从一个进水口溉灌,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灌水1~2次后应换进水口,分散对水稻的影响。(3)盐碱地打井种稻需注意的问题。盐碱地种稻,需水量较常规稻田需水量大,每口井所负担的稻田面积要少一些,并要建立完善的排水体系,确保“洗盐排盐"效果,否则容易引起稻田次生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