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这种改变还在持续加剧。基于互联网的长尾理论则改变了很多产品的生存方式,能够一下子把来自全国各地、口味相同的小众消费者“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个性化市场”,即使看起来有点儿规模,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
新中式茶饮发展趋势
背景
中式茶饮从老一辈人茶杯中,创新再造,成为年轻人在奶茶时代后的“新”爱好。
在以往传统的茶饮消费中,受限于“传统茶文化"的理念框架,茶饮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显得不那么“接地气”。
新中式茶饮的出现改变了对"茶"的刻板印象,把“茶”做的更年轻,将健康、品质、时尚元素综合起来,不断发展精进。
产品标准化,便捷化
向上游渗透,参与茶叶种植。
和上游茶园、茶农签订独家协议,并出资改良土壤、改进种植和制茶工艺。这样能有效改造土壤的种植质量,减少农残和金属残余,确保品控。
在传统古法茶上做减法,在新式茶饮上做加法。
以茶为基底,水、奶、酒、果、咖的融合,药食同源的食物与茶的创新结合,新中式茶饮口味更加多元。
标准化调制流程,喝茶更简单更快捷。
煮茶、调制环节均有标准操作程序,制茶者了解茶文化、冲泡技巧,消费者只需点单即可喝到一杯茶。
服务专业化,体系化
高知识输出、调饮专业化,从业门槛更高。
新中式茶饮的从业者是产品研发的创新者,也是茶文化的传播者。同时,在服务客人的时候需讲解原料知识、制作手法等。
培训机制:学习途径规范化、体系化。
现有国家认可、具备协会资质的新茶饮培训机构,培训师是国家中级评茶员或国家高级评茶员及以上,整体培训更加专业化。
体验轻量化,沉浸式,社交感
注重空间体验。
区别于传统茶馆的古朴厚重,新中式茶馆精致、简约、禅意,更符合现代人对于茶饮店的空间需求。
强调文化属性。
陈列传统古法制茶工具,还会将茶叶以博物的方式作展览。新中式茶饮在制茶工具和品茶器皿上有明显的中式印记。
打造年轻人的社交新空间。
新中式茶饮以茶文化为核心,打造了独特艺术气息,供消费者“凹造型打卡”。
品牌营销年轻化,成图率,破圈
用户画像年轻化。
茶正在从爱茶人士中破圈,逐渐渗透进Z世代群体。和咖啡、奶茶一样,走向职场打工人的办公桌。
宣扬新式纯茶美学,让年轻人爱茶晒茶。
以茶文化为抓手,宣扬茶叶的知识、茶艺与空间环境,能打卡拍照很重要。
品牌合作共创IP,多渠道触达用户。
与年轻人喜欢的新晋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联名活动,抓住传播触点,更好地触达年轻群体。
总结
产品研发向上游渗透,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新中式茶饮注重茶叶的品质,通过与茶园合作参与种植过程来实现品控。在研发上,偏向饮品的健康属性在制作工艺上,制定指南,实现标准化出品。
人才培养体系化,服务专业化
新中式茶饮对于员工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的要求更高,从业具有一定门槛。现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对新中式茶饮从业者提供帮助。
注重空间社交属性,强调文化属性
新中式茶饮空间设计以精致简约、古典禅意为主,在充斥着茶文化的环境里享受生活和社交聚会。
品牌营销瞄准年轻人,边喝边玩
新中式茶饮对话年轻人,联名营销、内容种草多渠道触达年轻受众,培养爱茶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