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种植黄花菜和水地有区别。黄花菜耐瘠、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地缘或山坡均可栽培。对光照适应范围广,可与较为高大的
作物间作
。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温。忌土壤过湿或积水。旬均温5℃以上时幼苗开始出土,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20℃~25℃较为适宜。旱地种植的黄花菜种植出来的不如水地粗大,口感较好。
一、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
金针菜
、柠檬萱草,
忘忧草
,属
百合目
百合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花葶长短不一,花梗较短,花多朵,花被淡**、
橘红色
、黑紫色;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花果期5-9月。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
大便带血
、
小便不通
、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二、栽培方法
1、
合理密植
。采用密植可发挥群体优势,增加分蘖、
抽薹
和花蕾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适当深栽。黄花菜的根群从
短缩茎
周围生出,具有1年1层,自下而上发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点,因此适当深栽利于植株成活发旺,适栽深度为10~
15cm
3、中耕培土。黄花菜为肉质根系,需要肥沃疏松的
土壤环境
条件,才能有利于根群的生长发育,生育期间应根据生长和
土壤板结
情况,中耕3~4次,第1次在幼苗正出土时进行,第2~4次在抽薹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4、施肥。黄花菜要求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补
施蕾
肥。
冬肥(基肥)。应在黄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即秋苗经霜
凋萎
后或种植时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施优质农家肥3万kg/
hm2
、
过磷酸钙
750kg/hm2。
苗肥。苗肥主要用于出苗、长叶,促进叶片早生快发;苗肥宜早不宜迟,应在黄花菜开始萌芽时追施,追施过磷酸钙150kg/hm2、
硫酸钾
75kg/hm2。
薹肥。黄花菜抽薹期是从
营养生长
转入
生殖生长
的重要时期,此期需肥较多,应在
花薹
开始抽出时追施,追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硫酸钾75kg/hm2。
蕾肥。蕾肥可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应在开始采摘后7~10天内,追施尿素75kg/hm2。同时采摘期每隔7天左右叶面喷施0.2%的
磷酸二氢钾
,加0.4%尿素,加1%~2%过磷酸钙(经过滤)水溶液,另加15~20mg/kg九二O于17:
00后
喷1次,对壮蕾和防止脱蕾有明显效果。
旱田 水田 菜田有啥区别和标准
旱地(Dry land)通常是指种植旱地作物、一般不需要季节性灌溉的耕地。可分为平地旱地和坡地旱地。包括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和无灌溉条件的一般旱地。我国的旱地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在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南方丘陵山地亦广泛分布。
旱地作物主要有莜麦、土豆、玉米、高梁、小麦、谷子、棉花、荞麦、各种蔬菜、油菜等等。
水田(Paddy field)主要是指种植水稻及其他水生作物、每年有季节性积水的农田,分为平地水田和梯田水田两大类。水田多分布在水源丰富并有灌溉保障的地区。我国的水田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且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北方水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水田多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北方水田分布区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
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以北为北方旱地,面积49 191.6千公顷,占全国旱地总面积的66.5%;以南为南方旱地,面积24 729.8千公顷,占全国旱地面积的33.5%。
扩展资料:
南方的水田中的土壤称之为:水稻土。 水稻土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种植水稻后,采用各种栽培措施的影响下形成的。
它由于长期灌溉和干湿交替,形成了不同于旱地的土壤性状。水稻土在种稻灌水期间,耕作层为水分所饱和,呈还原状态;在排水、晾田、秋冬干田季节,耕作层呈氧化状态。这种周期性的干湿交替过程,形成了水稻土特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
水稻土在淹水缺氧的情况下,有机质分解比较缓慢,腐殖质程度高,肥效比较稳长,养分损失较少。但如果土壤还原性较强,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则产生多种有机酸,阻碍稻根的泌氧能力。还原性更强时,还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毒害稻根,严重时稻根发黑、腐烂、死亡。
参考资料:
一、旱田、水田及菜田的区别
1、水源条件不同:
(1)旱田一般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2)水田可以经常蓄水,用于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耕地。
(3)菜田有一定的水源保证或灌溉设施,正常灌溉,无续蓄水。
2、种植作物不同:
(1)旱田一般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旱生农作物。
(2)水田一般种植水稻、莲藕、茭白等水生作物。
(3)菜田常年种植蔬菜,包括萝卜、白菜、小青菜等作物。
二、旱田、水田及菜田的标准
1、旱田:指的是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的田地,或浇不上水的耕地。在我国,旱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青海西藏地区。
2、水田:城、镇、村庄、独立工矿区内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于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土地。按水源情况分为灌溉水田和望天田两类。
3、菜田:一般常指的菜地,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扩展资料:
1、旱田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很明显,人们为了获得高产,除考虑旱田的种植属性外,还要配合作物的生长季节性和作物需要水分的关键期。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发展了不同的旱田利用方式。
(1)中国的长城以北地区,庄稼的熟制基本上是一年一熟。
(2)而到了长城以南,积温有所提高,熟制也发生变化,可以实现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2、水田一般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水旱轮作方式。不同地区随气候条件和熟制不同而异。
(1)中国湛江以南、雷州半岛、台湾和云南省南部地区,属热带气候,水稻可一年三熟。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水稻可一年两熟,冬季可种油菜和麦类等。
(3)北纬40°和长城以南,西到新疆南部地区,属暖温带气候,作物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多为单季稻加冬小麦或两季旱作物。
(4)暖温带以北到黑龙江北纬50°以南,内蒙古、甘肃北部,新疆的北疆大部地区,属中温带和寒温带气候,作物一年一熟,只能栽培单季稻。。
百度百科——旱田
百度百科——水田
百度百科——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