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途径主要有:
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播种
用块茎繁殖,把马铃薯按芽眼切成块状,垄播,3月份播种,平均温度超过25°C时,地下块茎停止膨胀。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适时早播:要适时早整地施肥播种,使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处于相对冷凉、气温较低的季节,使薯块形成和膨大避开高温时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于12厘米。若播种时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匐茎易窜出地面。
栽培技术:
马铃薯的植株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有地上茎、羽状复叶、花蕾和果实;地下部分有地下茎、根、匍匐茎和块茎。地上部分结果与否与品种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和同年份种植时间不同均会影响到是否开花结果。
栽培马铃薯所获得的产品是地下所产生的块茎,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它们具有地上茎的很多特性。匍匐茎、块茎和地上茎可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扩展资料:
马铃薯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其产量高、营养丰富、味道佳,深受大众喜爱。马铃薯是喜凉作物,在地温低于25℃时可以播种,秋季播种时一般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用20-30克的整薯作为种薯时,能提高成活率。
秋马铃薯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抗旱排涝,查苗补苗,除草施肥等,秋季病虫害比较活跃,因此要特别加强防病防虫管理。
①环腐病
环腐病多为种薯带毒所发生,因此在整个秋马铃薯的栽培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病。幼苗期间,环腐病会抑制幼苗生长,苗叶卷叶、皱缩,严重时会有死苗的状况发生。开花期,茎叶自上而下萎蔫枯死,切开病薯可发现呈现乳**或褐色环状腐烂。
环腐病对秋马铃薯的生长损害较大,如大面积发病会导致减产或绝收。因此要从源头上切断环腐病,选择无病种薯,切块时注意消毒刀具,以免交叉感染。
②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病毒,患病秋马铃薯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面卷曲,颜色发暗等。
防治病毒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选择抗病毒的马铃薯品种,用整薯或实生薯作为种薯;
(二)防治蚜虫。蚜虫会在薯间传播病毒,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喷杀;
(三)发病初期可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化学药品防治。
参考资料:马铃薯(土豆)_百度百科
如今,我国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很多蔬菜都是反季节种植的,所以我们能吃到一些反季节蔬菜,以满足更多人的饮食需求。现在,许多人会选择在春天种土豆。由于反季节种植,大部分采用塑料薄膜。但是,它在管理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马铃薯生长后期,管理不当会影响产量。现在让我们看看后期如何管理覆膜的马铃薯。
一。清除薄膜并培土
用地膜种植春马铃薯时,当植株地上部分长到30厘米左右时,马铃薯地下块茎开始生长,温度也达到了25度左右。这时,应尽快把塑料薄膜去掉,否则高温会对马铃薯的生长不利。摘膜后要做好除草工作,马铃薯的根部要进行两次培土,对增加产量很有帮助,还能预防马铃薯的病虫害,为生长提供优质环境。
二。肥料和水分
无论什么蔬菜,水和肥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当马铃薯进入生长期,即块茎膨大时,马铃薯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因此必须做好肥料和水分的管理。当块茎长到乒乓球大小时,就可以浇水和施肥。这时,土豆需要更多的钾,所以在施肥时,需要增加氮、钾的用量,同时要做好追肥,大约十天一次,大概两次。由于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如果天气干燥,必须及时浇水。
三。害虫防治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害虫容易出现,所以此时必须做好防治工作。一般来说,马铃薯害虫包括蛴螬、蚜虫等,蚜虫能阻止叶片生长,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吡虫啉可以用来控制这种害虫,每隔一周一次,连续两次。蛴螬对茎块的影响很大,大大降低了产量。控制它,可以用辛硫磷等药物灌根,效果不错。
四。注意控制长势
这也是马铃薯生长后期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马铃薯生长过快,地上部分会消耗大量营养,地下部分则营养不足,块茎无法膨大,将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因此,控制徒长是非常重要的。当植株封行时,应将水平方向花絮打掉,而花絮的主茎生长点也可以用化学药剂来控制,主要用磷酸二氢钾或代森锌喷在马铃薯叶片上,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剂量。如果它太浓或太多,对马铃薯的生长不利。
春季种植马铃薯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管理也要重视,特别是后期。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土豆就能在更好的环境中生长,这对增产非常有利。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好收成,那就努力做好吧,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