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大,棚室蔬菜如何防治茶黄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2:29:23
字号:

茶黄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属蜱螨目跗线螨科,其食性杂、分布广、繁殖快、世代重叠。主要危害辣椒、茄子、番茄、黄瓜及豆类等,会导致植株生长停滞、早衰、果实畸形等,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农户经济损失。

危害大,棚室蔬菜如何防治茶黄螨?

茶黄螨是近年来温室辣椒生产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主要危害辣椒花、嫩叶、幼果等,造成落花、落果现象的发生,同时影响辣椒果实,降低辣椒的商品性,直接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一、为害特点

1、症状表现

成螨和幼螨集中在幼嫩部位刺吸危害,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生长点受害时不发新叶,萎缩,形成秃顶,变为黄褐色,植株矮小。花和蕾受害,会导致落花落蕾,不能坐果。果实受害,果柄、果皮黄褐色木栓化,丧失光泽,后期会造成果皮龟裂,成为锈壁果。

2、与病毒病的区别

二者均会使叶片变小畸形、植株矮小,分枝减少,结椒果少且小,对产量影响极大。二者的区别是茶黄螨主要危害植株幼嫩部位,叶片背面呈灰褐色具有油渍状光泽,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受害植株矮小丛生,病毒病危害时,叶片黄绿相间,叶脉时有断裂,小叶叶缘上卷,叶面不平整。

二、发生规律

茶黄螨寄主范围广,已知可危害37个科80余种作物,包括辣椒、茄子、番茄、黄瓜以及豆类,多样的寄主为茶黄螨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在温室内全年都可发生,繁殖速度较快,一年可繁殖20代以上,繁殖最适宜温度是16~23℃,相对湿度80%~90%,在29~32℃时,4~6天可繁殖一代,在18~22℃时,7~10天可繁殖一代,过高的温度对其繁殖不利,当气温高达34~35℃时,持续2~3小时,若螨死亡率可达到80%,成螨死亡率高达60%以上。温室大棚从4月份上旬开始慢慢发生,5月份上旬会出现第一个高峰期,7-9月份是为害盛发期。茶黄螨虫体小,肉眼不易察觉,为害症状常与病毒病混淆,在生产中不易辨别,常造成用药不当,延误最佳防治时期,且茶黄螨有强烈的趋嫩性,多据记载植株幼嫩部位,如叶背危害,尤其是刚开始危害时,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危害症状,螨量已经很大,防治困难。

三、防控措施

1、农业防治

(1)清除虫源,培育无螨幼苗

棚室内蔬菜收获后,特别是越冬虫源,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杂草,及时清理棚内及周围的杂草,尽可能消灭虫源。同时在育苗期,若有茶黄螨发生,在移栽前全面施药两次进行防治,不要从发生茶黄螨的地区引进蔬菜种苗。

(2)加强温湿度管理

合理调节棚内温湿度,尽量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及时通风换气,并可通过中耕划锄、覆盖地膜、沟畦间铺秸秆等方式降低田间湿度。

(3)合理施肥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科学追施各种大量元素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2、生物防治

利用捕食螨进行防控害螨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比较多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可通过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或胡瓜新小绥螨,对防治茶黄螨有较好的效果。

3、化学防治

做好虫情观察和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茶黄螨易发期,及时喷药防治。

茶黄螨发生初期,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要注意重点喷植株上嫩叶背面和嫩枝、花蕾、幼果,7~10天喷雾1次,连续喷3次。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

病虫防治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

A.生物防治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B.化学防治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1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