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1:41:55
字号:

1.发酵菌种的准备

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

生态发酵床养猪的核心技术表现在菌种功能方面,猪排出的粪便由发酵床中的EM有效微生物菌来分解,EM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猪舍粪尿的降解效率。

EM菌种的培育:

材料比例:EM菌种1瓶(十克):红糖(黄糖或白糖)1公斤:水(井水或放置24小时以上的自来水)10公斤

培育方法:先将红糖加部分水加热溶化,再倒入一定比例的水,30-40度水温时加入EM菌种,容器加盖密封,温度控制在30-35度发酵5-7天,闻到酸香味即可(PH值3-4之间)。

菌种用量:一般微生物发酵菌的用量是每立方米2-3公斤;EM菌种因有效活菌含量高,一瓶即可培育出十公斤发酵原液,每瓶菌种可做5-8个平方发酵床。

菌种保存:放在室内阴凉、干燥处或冰箱保鲜室2-8度之间保存。

2.发酵床垫料的制作

(1)垫料层组成。猪舍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制成,有机垫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锯末、稻糠或切短铡碎的秸秆、谷壳、土和少量粗盐.锯末和稻糠约占垫料总重的90%,其质地松软,可吸收水分多.泥土要求新鲜干净无杂菌,没有施过化肥或农药。

(2)垫料层厚度。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约为50-90厘米,每平方米垫料重约150千克.有条件的可先铺30~40厘米厚的木段作为疏松通气底层,然后铺锯末、稻糠等有机垫料;若木屑来源不足,也可用树枝或秸秆打碎来代替,泥土的用量约占垫料总重的5-10%,要求使用未施过化肥或农药的干净泥土.垫料中加适量的盐有利于木屑的分解,用量为垫料总重的0.1-0.3%左右.

(3)混料。将EM菌种发酵原液、木屑、稻糠、泥土、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有条件的还可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使水分含量达到40-60%(手紧抓一把物料,指缝见水不滴水为宜),以保证功能微生物菌能够大量繁殖,经一周左右发酵,即可上猪使用。垫料可常年不换。饲养几天后,因微生物菌发酵作用,猪舍内臭味消失,蝇蛆停止繁殖。20天-1个月后,猪舍床底层也进入自然繁殖状态,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丝,温度可达50~60度左右的温度。(表层温度一般在20度左右),猪粪发酵后成为饲料或肥料。

(4)活性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活性剂可使发酵床的利用形成良性循环。但其使用与否,视不同的发酵菌种而定,如EM菌,因其活性强,一般不需使用活性剂.发酵床经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当微生物活性降低时,可用EM菌种发酵原液稀释至适当的比例,泼洒到发酵床床面,以便提高微生物菌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平时若发现猪大便堆积较多,可将堆积粪便深埋于发酵床内并喷洒EM菌种发酵原液稀释液,促使其加快对排泄物的分化降解。

3.猪舍的建设

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 m2,可饲养肉猪15-20头,猪舍墙高3m,屋脊高4.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4.发酵床的制备

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床两种,在南方,地下水位比较高,一般采用地上式的,如果在北方,地下水位比较低,一般采用地下式的。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cm,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了。在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用发酵床养的猪,又回到了“土生土长”的环境,猪可以自由嬉戏,,恢复本性,心情好,自然吃的多,长的也好,个个皮毛光亮,长势喜人。

5.发酵床的管理

总体来讲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但发酵床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平时的管理也有不同的地方:

①猪的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m2为宜,小猪时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②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于干燥,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会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定期在床面喷洒EM菌种发酵原液;

③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④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必要时需加EM菌种发酵原液来调节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地进行;

⑤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适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

⑥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生猪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粪、撒尿,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

⑦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40-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湿度;

⑧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物品,防止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的杀害作用,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

金宝贝发酵床操作规程

一、基础建设

1、猪舍的建设: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0 m2(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但猪舍以不低于10m2为宜),可饲养肉猪15头左右,猪舍墙高3m,屋脊高4.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

2、发酵床建设:发酵床分地上和地下两种方式,地下式发酵床应该下挖50公分左右,铺上垫料后与地面平齐,地上的则需要在周围砌矮墙。发酵床用土地面即可,既省钱又能通气,但如果老圈舍已是水泥地面,一时又不想废掉,可暂时保留,但时间一长(一般是几个月后)面积过小的圈舍可能积水,此时可采取在底部打洞通气、将过湿部分垫料清出晒干、添加干燥锯末垫料等应急措施。圈舍一般应尽量做成封闭式。北方应注意避免下雨天将圈舍弄湿,南方应注意地下水不能渗入床内。地基过湿的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

二、建床注意事项

1、菌剂用量:20㎡猪圈(15头猪左右,)用金宝贝发酵助剂2公斤,先将1.6公斤一次性撒完,其余作增补用。猪圈面积不能小于10㎡,养猪密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因粪尿积累超负荷而停止发酵。

2、如何稀释:金宝贝发酵助剂应与米糠(或玉米粉,或麸皮),按菌剂:米糠(或玉米粉,麸皮)=1:5以上的比例均匀混和稀释(新鲜米糠的营养效果优于陈旧米糠),再均匀撒入锯末中,有条件的可适当喷撒浓度为5%左右的红糖水到米糠菌剂混和物中。

3、锯末用量:面积20㎡、垫料厚度不低于50厘米的标准圈,锯末总用量约10立方米。太薄导致不发酵,太厚则可能导致内部升温太高太快。发酵助剂可一次性均匀撒入全部垫料中,也可分3-4层局部性集中撒入。尽量用干燥老锯末,新鲜锯末等垫料最好晒干后入床(紫外线还能消毒,防止皮肤过敏),如发酵床垫料过于干燥而且起扬尘导致影响猪的呼吸,此时可在表面喷少量清水或红糖水,床的内部垫料一般情况下不宜加水加湿,一段时间后随着粪尿增多自然会形成合适湿度。

4、替代垫料:尽量用锯末,锯末不易得到可部分用稻壳、秸秆等替代,表面二、三十公分仍用锯末。应注意稻壳要破碎,秸秆应切短(0.5cm以下)或粉碎,但不宜太细。

6、湿度面积:发酵床应控制好湿度,垫料一般干撒即可,如垫料太干燥且易引起扬尘,影响猪的呼吸,则只在表层喷点水以即可。拉尿后垫料的最大湿度也不能超过65%.。注意雨水或地下水均不能渗入床内。标准猪圈面积应在20㎡以上(其他动物酌情调整),禁止10㎡以下做猪圈发酵床。

三、发酵床日常管理

1、调节水分 核心发酵层的垫料的含水量(指事先不加水,在猪已拉屎拉尿后)一般控制在50-60%左右(判断依据见说明书,即用手紧抓一把物料,有湿印,但不能滴水),这是由功能微生物发酵繁殖的生理要求所确定的,在这个含水量范围内微生物繁殖最快最好。但表面10㎝左右的那个垫料层则不同,这10㎝左右的垫料层一般不发酵或发酵强度很低,表层含水量一般低于内层,为30-40%左右(抓在手上较干爽,而无潮湿感),最低含水量以不起飞尘或扬尘而影响猪的呼吸为度,一般在锯末垫料上量喷一点点水即可;而最高含水量以没有明显湿感,以不影响垫料透气性、不让猪有受潮着凉感为限。用干锯末做床一般均不会过于潮湿。

2、添加活性成分 红糖水和尿素水等活性成分一般情况无需添加,在冬天天气较冷发酵不易启动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活性成分以利于发酵的顺利启动。在平时发酵强度降低时也可适当添加以增加发酵强度。

3、环境清洁 用金宝贝发酵助剂制作发酵床可长年不清粪。垫料会因发酵而不断分解、降解、碳化而变少变薄,如用户需发酵好的垫料作肥料或作饲料(可用于饲养低等动物,用秸秆作垫料的发酵物还可用于养牛羊),可定期或不定期清理运出,不过应注意及时补充垫料和发酵助剂,这样才能维持发酵床持续稳定地工作。所以,究竟清不清粪,可由养殖户根据需要而定,有用则清,不用则可长期不清。

4、母猪日常管理 金宝贝发酵床对育肥猪、母猪、种猪等均通用,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母猪分娩期间一周内,应尽量避免乳猪的脐带伤口及小猪阉割后伤口沾上锯末或其他杂物造成伤口发炎,应采取相应措施。也可暂时移圈或换圈几天,伤口愈合后再返回。母猪怀孕期间,因肚皮鼓胀,体重剧增,肚皮与锯末层接触紧密,所以应注意新鲜锯末最好曝晒几天消毒,以防止某些树木的新鲜锯末使怀孕母猪皮肤过敏。一般过敏很少发生,万一发生(如皮肤上出现一些红疹、红点),一般三、五天自行会好,不需用药。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0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