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从种子中经过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五年生,开花结籽的生活过程被称为魔芋的生活周期。由此可见,魔芋的生活周期需要4 ~ 5年,生长过程初期是营养增长,后期是生殖增长。
魔芋生长过程一般是“不见面花瓣”。即长叶无花,开花时无叶。营养增长可以获得更多的地下球茎,生殖增长会消耗芋头营养,所以生产上只想要长叶,不需要生殖增长。当年种植的影响芋头是营养生长还是生殖生长的原因是芋头的主芽是花蕾还是叶芽。
华坤药在秋冬挖出来后,可以从球茎的主牙长度判断,一般主牙5厘米以上是花顺,如果截面被切开,就可以看到花序的原型。否则就是叶芽。白魔芋花蕾的形成和发育是在第二年芋头下田后进行的,所以种植时不方便判断,生产上只判断大小,经常错误地种植花蕾。
影响魔芋花芽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魔芋芋的年龄。一般1、2年生魔芋不发生花顺,少数3年生魔芋发生花顺,4年生魔芋普遍发生花顺。我国魔芋产地芋头大部分都能暴露冬天,因此不能准确地分离土属魔芋年龄,一般只能通过个体大小来大致判断当年能否形成花蕾。一些地方群众采用调节大小的方式,生产上经常错误地种植花蕾。
在实际生产中利用一年生芋头发展魔芋芋头基地。这是因为一年生芋头的体内干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耐运输,在种植过程中质量增加的倍数较高。2年生和3年生的魔芋经常被用作明年生产商品芋头,也可以直接作为商品芋头销售。4年生魔芋仅以商品芋头销售。
魔芋属于浅根作物,生长周期需要半唱片量的环境,种植需要垄沟、深沟排水、充分通风、排水、通风的环境。魔芋可以快速生长。
魔芋属于天南星科,草本植物。生长周期长,从种植到收获需要180天以上,种3年以上就会开花,根茎会失去再生能力。种植时只能选择第一代、第二代种植。魔芋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喜欢“怕四喜蛇”、“喜阴怕晒,爱胖,爱湿,爱积,爱松树,怕紧”的特点。
要认真度过魔芋种植的成败、效果高低,就要充分理解魔芋生物的特殊性,掌握基本预防病害的执事,不能把魔芋种好,忽视各过程的运行。但是没有意识到会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全国种植业类似的问题更多,有的造成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损失惨重。正是马力魔芋公司为了实现魔芋种植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魔芋是三高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为了实现高收入收益,请打好基础,过好8关。
魔芋栽培技术
魔芋属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发达的地下块茎,鲜球茎含水高达78—88%。微生物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向外界排泄代产物,都需要水分作为溶剂或媒介质,魔芋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和酶促反应,都是在以水为介质的环境中进行的。魔芋富含丰富的葡甘露聚糖(Gluco-mannan),是自然界唯一获取葡甘露聚糖的来源。葡甘露聚糖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在工业、食品、医药等上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魔芋具有特殊的生长习性和独特的生态特点,目前全国魔芋基地发展缓慢。
种植技术:
第一节 生物特征
魔芋为多年生草本,块茎扁圆球状、肉质、红褐色,叶从块茎中央抽出,叶柄直立,柄较粗,直径可达20厘米,青白色,叶片大,3回羽状分裂,长椭圆形,先端渐尖,与叶柄联成翼状,全缘,花萼块茎顶部生出,基部有数个鳞片状的叶包被,佛焰苞暗紫色,先端急尖。肉穗花序、扁平,较佛焰苞为长,紫褐色,花紫红色,微臭,浆果球形,熟时黄绿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魔芋性喜阴湿环境,在丽江市分布在海拔1800—2500米金沙江河谷区的半山区,土壤肥沃的林下、山坡及住宅旁,忌阳光,怕旱、怕涝、怕风,土壤以肥沃、疏松、土层较厚的砂土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为好。忌连作,一般要隔2-3年才能再种。种子有后熟特性,采后需沙藏约5个月,无性繁殖1-2年后可采挖,种子繁殖2-3年可采挖。
第三节 良种培育
1.留种繁殖 魔芋留种繁殖包括根状茎繁殖,小球茎繁殖,切块繁殖和分芽繁殖等。现采用的种芋单体重:花魔芋为200—500克,白魔芋为100—250克,通过精选,选出无损伤、芽眼多、无病害的种芽用石灰水通过24小时浸泡,除去表皮病菌,放入组培架,通过多次的保温、保湿和农药喷洒,降低病菌存活量。栽种前进行种芋的消毒和催芽处理,以提高魔芋成活率和产量。
2.组培技术的应用 魔芋的生产栽培过程中,由于种芋带有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以及软腐病病原细菌和白绢病病原真菌造成严重危害;为此,可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病毒和病原菌条件下繁育出优质脱毒种芋,保证魔芋生产的迫切需求。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脱毒魔芋种苗,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克隆魔芋试管苗敏殖系数高,一个150克重的块茎切割成20—40个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180天(15—20天转接一次)可得到640—1280块俞伤组织及胚性愈伤组织,胚性组织经增殖培养(20—30天转接一次)后扩大系数2—3倍,按65%有效芽计算,可获得1280—3840株脱病魔芋试管苗,移栽大棚进行扩繁以获取原种。
第四节 种植技术
1.选地、耕作 根据魔芋的生态条件,最适宜区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带选择经常保持湿润但不积水的缓坡地为生产用地,土壤要求选择富有有机质的沙壤土。栽种前对土壤进行全面翻耕,深度以30厘米—50厘米为宜,一般进行垄作、开沟、作垄、整细土壤、施基肥。基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土壤的深耕有利于促进基肥的熟化。
2.栽种 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春播为宜,种植按一定的密度进行,一般每亩种2000株,为保证魔芋正常生长需套种玉米进行遮荫,该措施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魔芋发病、稳定产量、提高品质。
3.田间管理
(1)灌溉:魔芋喜湿忌渍,要做好排灌水的工作。魔芋前期怕水淹(特别是刚种下时忌灌水),后期怕干旱,雨季要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渍害;干时应浇水保苗,避免日灼病,灌溉一般结合追肥进行,但在7、8月夏秋连旱季节,要及时灌溉,防止魔芋种植提早衰老倒苗而严重影响产量。
(2)除草:中耕除草,一方面可以消灭杂草,另一方面保持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每次锄草都要结合培土与覆盖进行,采用本土与火土灰相结合的培土方法,使除草与追肥结合。
(3)合理施肥:魔芋喜肥,施肥与魔芋的产量和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栽培时,除下足底肥外,还需适时适量追肥,其中:对钾、氮肥需求量较大,其次是磷肥,一般施用比例为钾肥40%,氮肥34%,磷肥26%。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魔芋的主要病害有白绢病、软腐病、叶枯病、根腐病等。其中白绢病、软腐病危害最大。虫害主要有魔芋线虫,甘薯天蛾、豆天蛾等。魔芋病害重在预防,主要是种子彻底消毒,同时采用农艺措施,选用抗菌品种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深耕整地,改良土壤,及早发现消灭病株,并结合药剂防治,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由于魔芋体内含有毒生物碱,目前能危害魔芋的害虫不多,苗期为药剂防治害虫,可在魔芋展叶前进行,用农用链霉素200PPM喷洒植株近地表的叶柄,消毒杀菌。
第六节采集加工及销售
魔芋营养物质的积累在整个生育期不断进行,只有到了冬天环境不适时才停止,因此收挖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一般在霜前后(10月下旬)收挖。收挖应在晴天和土壤干燥时进行,逐窝挖收,尽量减少对块茎和根状茎的损伤。挖收应十分细致,晾干后分类,分龄用果箱或箩筐分层垫草隔离装放,减少搬运损伤,企业每年在挖收期都将在各主要乡镇设立定点收购站,减少农户销售鲜魔芋带来的运输困难和降低销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