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4.02元/公斤。2012年4月6日内三元生猪平均价格14.14元/公斤,其中最高地区内三元猪价: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15.4元/公斤,最低地区内三元猪价: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13.4元/公斤。2012年4月6日土杂猪平均价格13.37元/公斤,最高地区土杂猪价格: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14.5元/公斤,最低地区土杂猪价格:广西玉林市兴业县12.6元/公斤。2012年4月6日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14.54元/公斤,最高地区外三元猪价: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15.8元/公斤,最低地区外三元猪价: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13.8元/公斤。
近期猪价跌幅超出此前预期,主要是由于春节后淡季效应叠加地方释放储备肉、进口量上升等因素,根据2011年母猪补栏情况,以及今春仔猪死亡率升高的情况,我们预计猪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越来越小,未来二至三个季度猪价很可能呈现反弹、震荡格局,养殖基本面风险提前释放。全国性猪价跌势依然,除东北猪价保持稳定外,全国多地猪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广东省生猪市场继续受外省猪冲击,目前生猪供应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目前全国生猪供应量较多,并助推猪价跌势,养户抛售生猪心理出现,将继续造成猪价下行压力。经营部评估全国肉猪行情本周仍有下调压力。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非常多,饲料、养殖数量、市场需求量,甚至还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很难说将来是什么走势,不过从往年情形看,五一前后猪肉价格可能会有一个小幅提升。“现在肉价连续下跌,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不高,到下半年,出栏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猪肉价格可能还会出现小幅上扬,并逐渐趋稳”。生猪养殖户坦言。
了解中华鳖:
中华鳖是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鳖摄食水生昆虫、蝌蚪、小鱼虾、水蚯蚓等。成鳖摄食螺类、小鱼虾、动物内脏,也摄食植物性饵料。常温养鳖的养殖周期长,要经过4~5年的饲养,才能达到商品规格,温室养鳖可缩短养殖周期,只需14~16个月即可养成商品规格的鳖。
1.形态特征 体型椭圆形,有背腹二甲,背甲中央凸起,周边有厚实的“裙边”。头前端呈三角形,鼻孔在吻的前端。口较大,上下唇有坚硬的角质齿板。颈部较粗长,能自由伸缩转动。尾呈扁锥形。四肢扁平且短,内侧3趾有爪,趾间有蹼,爪利于在陆地爬行,蹼利于在水里游泳。
2.生活习性 鳖主要生活在水中,只有晒背、产卵和转移环境时才到陆地上活动。鳖是用肺呼吸的动物,平时只将吻尖露出水面呼吸,一般3~5分钟呼吸1次。鳖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温暖无风的晴天便上岸晒太阳,俗称“晒盖”,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鳖是变温动物,适于鳖摄食和生长的水温为20~33摄氏度,20摄氏度以下摄食量很低,15摄氏度以下停止摄食,10~12摄氏度时即潜入泥中冬眠。
3.繁殖特性 鳖的性成熟年龄为四龄。体内受精,水温达20摄氏度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交配后两周开始产卵,适宜产卵的水温为25~29摄氏度,产卵期为5月中旬到8月中旬。雌鳖一年中可产卵3~4次,每次产卵间隔2-3周,每次产卵10~40个,1千克重的雌鳖年产卵50~100个。卵为乳白色球状,直径1.5~2厘米。由卵到稚鳖孵出约需60天左右。
中华鳖的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模拟自然界中华鳖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生产出接近野生的、高品质的商品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王国顺仿野生养殖中华鳖换池技术:
第一次换池:严防天敌。
放生态养殖的中华鳖,味道、营养都和野生鳖相似,所以卖价也高。不过这项技术有个最大的难点,就是鳖的成活率偏低,一般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然而在湖南省常德市,有位叫王国顺的养鳖高手,他养的鳖不仅品质好,成活率也比别人高得多,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王国顺高人一筹的成活率,主要得益于他给小鳖换了三次池子。
常说的仿野生养殖,就是模拟野生鳖的生活环境来养殖,在野外挖几个水塘,每个水塘的面积有两三亩,上千平方米,等小鳖孵化出来以后,直接投进去,在一个池子里长三四年,捞上来卖就行了。而王国顺的三次换池养鳖法,第一次便是把上千平方米的大池换成十几平方米的小池,目的是为了防天敌。
王国顺以前养的鳖成活率偏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鳖被天敌祸害了。一条拇指粗的蛇吃起小鳖来,一口一个,一晚上能吃掉一二十只小鳖。除了蛇,青蛙和老鼠也都是小鳖的死敌。青蛙的危害程度跟蛇差不多,一晚上能吃掉十几只小鳖。最可恨的是老鼠,在每只鳖身上只咬一两口,一晚上能祸害二三百只小鳖。从前王国顺的养殖场里,受天敌危害的小鳖几乎达到了投放量的一半以上。
由于上千平方米的大池监管太费力,王国顺决定在池塘的大小上寻找突破口。于是,他把小鳖从上千平方米的大池子换进十几平方米的小池子,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一旦有天敌现身 ,抓起来是手到擒拿。经过多年的实验,王国顺还设计出了小池子的具体尺寸和合理的投放量。
第二次换池:改善水质。
小鳖长到15天的时候,就要吃东西了,这时如果还挤在狭小的空间里,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就会溶解在水里,造成水质的恶化,小鳖在这种环境里,就会出现腐皮、烂皮的情况,一旦伤口被水中的病菌感染,很快就会死掉,所以,需要换到一个大一点的池子中生活。
第三次换池:公母分开。
在王国顺的养殖场里,公鳖和母鳖是分开养的,这是他给鳖第三次换池的结果,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成活率。
以前王国顺也和其它养殖户一样,把公鳖和母鳖混养在一个池塘里,等到两三年后鳖长大了,该上市的时候才发现,池塘里剩的几乎都是公鳖,母鳖则是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中华鳖本性好斗,长到一年半,即将性成熟的时候,在一个池塘里,公的和母的会自发地分成两个相互对抗的团体。可是,小鳖在孵化的时候,公母的比例是七比三,也就是100鳖里,大约有70只公鳖,30只母鳖,池子里的公鳖比母鳖多,所以在对抗中,母鳖就要吃亏。母鳖在性成熟之前打架不敌公鳖,受伤死亡的数量很大,到了性成熟以后,所剩不多的母鳖因为交配时的公母比例悬殊,绝大部分也会死亡。因此,提前将公母鳖分开养很有必要。
正是经过了连续三次的搬家,和对细节的重视,王国顺养鳖,不仅轻松而且收益高,他的鳖已经远销到了全国的十几个城市,成就了他的财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