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边凡看世界” 走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219国道即新藏公路:界山达坂是新藏公路沿途最著名的山口之一。海拔5347米,翻过界山达坂,便进入新疆地域,海拔也开始慢慢降低,心情开始舒畅了,地势却渐渐平缓了,泛着金属光泽的山体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著名的景观大道喀喇昆仑山脉。
西藏拉萨 —— 新疆叶城,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219国道,海拔高度表。新藏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成为了众多人心中的“勇者之路”。沿途有着壮美的风光,拥有众多著名的世界级的景观,让你流连忘返。
著名的景观大道G219国道(新藏线)"从这里走向世界屋脊"。由新疆叶城到阿里的行政中心狮泉河这1100公里,也被称为"死亡天路"。我们今天要向世界巅峰西藏与新疆的交界、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界山达坂挺进。
经过阿里藏区的一个小镇,前面的山形很奇特。
海拔5378米的红土达坂已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了。
有一种独属于新藏线的记忆,那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上坡公路,翻越一个又一个的达坂。到处是不尽的岩石山寸草不生,满山敷满褐色砾石。
那是一种极其寂寞的景象,荒坡,尘土,白色的山顶,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经过的货车才能提醒我们这里还是地球。
自然景观属高山荒漠,气候严寒干旱。
朝着界山达坂的方向出发了。路并不难走,现在更是全线柏油路了,不到200公里的路吧,很快就翻过了红土达坂。
经过海拔5248米的松西达坂。
这里的风景很美的,你看那蓝天白云下的山丘上覆盖着那么一层薄薄的霜雪,看起来如此的冰晶玉洁,周围还有几条小河是如此的美丽。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由于这条公路沿途经过的特殊生态环境与独特的苍茫大地,让它显得更加迷人和壮阔。
途中遇到二个骑行者。
佩服他们的勇气,敢于骑行在G219国道上。
我们开始爬上了号称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在界山达坂雪线上行驶,走过新藏线的人会说,这是一条无比难走的路,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描述它有多么凶险。
那些群山之巅的蜿蜒曲折,高原的通天之路,更多的是带来自驾的快感,壮阔山川亦是直击心灵。
享受着人类所认为的荒芜的世界,享受每一朵白云和阳光带来的变幻,享受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道路,享受 汽车 引擎迸发的力量。
达坂,意为“山口”。为西藏自治区与新疆之间的交通要冲,新藏公路由此经过。自然景观属高山荒漠,气候严寒干旱,年降雨不足50毫米,降水量少,人迹罕至。
来到了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界山达坂,海拔5347米。
界山达坂是新藏公路沿途有名的山口之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松西村,高原咸水湖龙木错西南岸,新藏公路K718公里处,喀喇昆仑山支脉西罗克宗山与东罗克宗山的鞍部。
界山达坂山口还是沿昆仑山南缘横穿羌塘无人区的起点三岔路口。由阿里高原经克里雅山口进入塔里木盆地于田县普鲁村的进出西域的吐蕃古道,也是以此为起点。
班公湖里洗过澡,界山达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这是行走在新藏线上流传已久的俗语。
开始下山了、从这一刻起海拔在不断降低,越走越低,最终到达新疆的叶城(但要二天后),囯道219的起点海拔将不到1000米!还在雪线上行驶,界山达坂囯道219两旁的风光。
然而沿途可欣赏连绵的雪山、密布的湖群,还能看到成群的藏野驴、黄羊等野生动物。
从没有一条公路,像新藏线这样,艰难困苦而又充满奇异魅力,它的高陡达坂,它的苍凉荒芜,它的风霜雪雨,它的奇异风光……西藏那么美,让我带您去看看。
这条称为"死亡天路"的进藏路,并非每个人都敢尝试,新藏公路,又称国道219线,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路段最艰险的公路。
新藏线上风光之冰山达坂,新藏线上一路的达坂风光一点点映入眼帘。
走新藏线,除了戈壁沙漠、无人区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尽的达坂。一眼望不到头的上坡公路和一个个达坂,这是属于新藏线的记忆。
当常规进藏线路都被商业化后,只有这条线仍然保持着它的寂静与壮阔,这就是 G219——新藏线。
翻过界山达坂,看到新藏线上第一汪绝美湖泊-龙木措,太惊艳了。
海拔5118的泉水沟,俗称“死人沟”,是新藏公路上一道鬼门关,即便是长年生活在高原的藏人,谈起死人沟也会色变。
死人沟最初的得名,是因为第一批进入阿里的解放军连队在这里露宿一夜,就这样一睡不醒,当时人们对高山反应还没有多少认识,觉得这个地方神秘可怕,便起了这么个名字。
这里海拔还不是最高的,但它四周环山,形成一个谷地,含氧量只有43%,容易发生重度的高反症状,也就有了这恐怖的名字。我感觉死人沟就在这一带。
离开西藏,进入新疆地域,自9月18日从拉萨出发,至9月29日用时12天,全程走完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219国道,即新藏公路。
回望西藏右边石头上刻有天上阿里,藏西秘境的字。这一路,云追雾随、天气多变,你可能会被突然而至的大雨淋到崩溃,对无尽的上坡下坡紧张到心跳加速,被各种复杂的路况搞到绝望,但这一路的风景足以抚慰人心。
历史上曾有过秦相赵高“指鹿为马”的事,那是因为秦相赵高想试试自己的同行们对自己的畏惧程度,这是一种故意混淆是非的行为。但我们的先人并非由于篡权的野心,而由于粗心大意犯过“指驴为马”的错误。在我国的西北部的一些省分,有一些地名前冠以“野马野驴现在是珍稀物种”的地方,如野马山、野马渡、野马滩、野马大泉等等,据说都是由于分布着野马的缘故。其实先人们看到的都不是野马,而是野驴。因为野驴在形体上比较近似野马,他们就“误驴为马”了。
野驴可分为两大类:亚洲野驴、非洲野驴。亚洲野驴有五个亚种,分布在我国的有西藏野驴、蒙古野驴这两个亚种。
野驴在我国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西藏、四川西北部。主要栖息在有稀疏灌木的沙漠地带。
野驴的体毛为沙**至深棕色,腹部为浅**,四肢内侧为白色。从肩部至尾基部有一条深褐色的背脊毛;头顶至背脊中部长着短而直立的鬃毛;尾部下半则长着近乎黑色的毛。野驴肩高90至150公分,体长2至2.4米,尾长50至90公分。体重在150至250公斤。从总体上看,蒙古野驴毛色略浅些,形体略小些。
野驴喜欢结群生活,一般五六只七八只不等,也有上百头结群在一起的,大约五六十年前,我国野外考察队员还发现过上千头野驴结群迁移的壮观场面。在结群走动时,大多为雄性成年野驴居首,幼年的野驴居中,雌性成年野驴居后。如果停驻下来或进食时,总要派出成年野驴当“观察哨”,一旦发现险情,“哨兵”即刻向群体发出警报,带头驴就领头奔逃,直至安全地带。野驴很善于奔跑,其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以上。遇到溪流、湖水,它们少不了要游泳、洗浴一番。栖息在沙漠地带的野驴在缺水条件下常可数日不饮水,极能耐渴。
野驴的食性较单一,主要吃野草、野葱、猪毛菜。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每天都要游走二三十公里,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定居地,终日大都为生活奔忙。野驴大约在夏秋之间发情、交配。为了选择理想的伴侣,雄性野驴之间免不了要有激烈的争斗,或踢或咬,直至一方认输为止,输的一方常被踢咬得遍体鳞伤,胜的一方也会留下些光荣的标记。受孕的雌野驴的孕期为一年左右,幼仔生下后就能跟随父母活动。野驴有时还与放牧在野外的家马自动交配,生下的后代体壮力大,运物载人都极受牧民的欢迎。野驴的寿命约为30年。
野驴有一种似乎矛盾的性格。它的视觉、听觉、嗅觉都很灵,因而极其容易发现险情。遇到野狼,它们就拼命奔跑,使野狼望尘莫及,但是对猎人却极少提防。在野外,它们只要发现汽车,就喜欢追过去,与汽车并驾齐驱,并努力争取跑在汽车前面。这样一来,就等于把自己“送”到猎手的枪口前面,走向死亡。当猎手们驻营在帐篷里的时候,它们又常到帐篷前后张望,自动“送货上门”。野驴与野马的主要不同之处有:
首先从毛色上看,野驴的毛色背部深,腹部浅至近乎白色,对比度很鲜明,而野马则由深至浅较自然地过渡,色差不那么显明。
其次,野驴的背脊上有一条很清楚的背纹,而野马夏季背纹不明显,冬季没有背纹。
第三、野驴的鬃毛较短,而野马的鬃毛较长。
第四、野驴头部较小,而耳朵相对较长;野马的头部明显大于野驴,而耳朵又较野驴的耳朵短。
第五、野驴的蹄部窄小,野马的蹄部要宽大得多。
第六、野驴的四肢与驱体颜色一致,而野马的四肢比驱体的颜色明显地深得多,颜色近乎于黑色。
注意了以上几点,就比较容易把野驴和野马辨别开来。但是在茫茫野外的荒原上,远远地观察,也仍然难以分辨清楚,只有当野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走近人们的时候,我们才能识别它的庐山真貌。
野驴在解放前数量还不算太少,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开发范围越来越大,再加上少数人的狂捕滥猎,野驴的数量日见减少,那种成百头群集的现象尤其少见。近些年来,国家很强调对野生动物、濒危动物的保护,有的地方还划定了保护区,野驴的数量略有增长,偶尔也能见到上百头野驴群集的情况了。现在野驴已被定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共同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上,野驴家族繁荣起来的前景,终究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