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养殖技术:
1、养殖场所: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
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2、饲养投放: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
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
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整: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
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扩展资料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1、田螺养殖成本
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基本不需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家里有田,那剩下的就是田螺苗了。
养殖田螺效益比较显着。专养田螺,667m2可产400kg,目前市场价格为3~4元/kg,以3.5元/kg计,667m2产值可达1400元。
另外田螺池还可混养少量草鱼,增加螺池单位面积效益。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田螺养殖的纯利润大约有1000元/667m2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2、田螺的营养价值
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酶的活性;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富含铁,铁是造血的必要成分,适宜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百度百科-田螺
我有50平方米池子养鳝鱼,里面养了不少田螺,供鳝鱼捕食。下面网上资料,我觉得可以。
田螺养殖技术要点
2009-02-20 信息来源:信息田园网
视力保护色: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田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消痰爽口,营养丰富,其苗种来源方便,养殖技术简单,投资少,效益大,是很有前途的养殖品种。现将田螺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特别提示:因为田螺对溶氧十分敏感,当水中溶氧达到3.5mg/L时,食量明显减少,降到1.5mg/L时便会引起死亡。所以养殖田螺必须注意选择水面,搞好饲养管理。
2、螺池建造:要注意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微有流水,没有污染的地方建造螺池。最好几个螺池相连分级建造。一般池宽1.5m,深30~50cm,长度因地制宜,便于操作即可。螺池的外围筑60~80cm的土围墙或围网,分池堤埂高出水面20cm左右,以利人行。螺池对角设进排水口,安上铁丝网或塑料网,以防田螺外逃。池底污泥最少1Ocm,适当种植茭白、芦笋、水草或放养水浮莲等,以利田螺遮阴、栖息以及提供饵料。
3、螺种放养
(1)螺种来源:所需种螺可以到稻田、池塘、沟渠采集,或到市场上购买。一般应选择螺色青淡、壳薄、体园、个大、螺壳无破损、厣片完整者为种螺。
(2)放养时间: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制作肥床:放养前一周,每平方米施用鸡粪和切碎的稻草,按3:1制成堆肥1.5kg,堆成肥床,以培育天然饵料。
(4)放养密度:关键在于根据实际灵活掌握放养密度。一般每平米放100~150个。
4、饵料投喂
(1)饵料要求:田螺的食性很杂。除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植物外,还可投喂艾叶、豆饼、米糠、蕃薯、土豆、蚯蚓、昆虫、鱼虾残渣、以及动物内脏、下脚料等。饵料要求新鲜有营养。应注意先将固体饵料泡软、把鱼杂、动物内脏、下脚料及艾叶等剁碎,再充分拌和米糠或麸皮分散投喂。不必定位,多设投点,以适于田螺舔食。
(2)投饵时间:仔螺产出后两星期即可投喂。每天上午8~9时投喂一次。
(3)控制投量:一般日投饵量为田螺总重的1~3%。可根据田螺生长和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水质较肥、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较多可酌情少投。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一般不投喂。
5、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要视天气变化进行调节,控制水位,保证溶氧充足,水温适当。要密切注意夏秋高温摄食旺季,除提前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以遮阴造暑外,还要采取流水灌池行半流水式养殖:以降低水温.增加溶氧。
(2)严防污染:要严防水质污染,凡含强铁、强硫质以及受化肥、农药污染或工业废水都禁止使用;一旦发生污染,要立即排干池水,换注新水。
(3)注意观察:如发现田螺厣片收缩后肉溢出时,乃缺铁所致。可在饵料中添加虾皮糠、淡鱼粉、贝壳粉等补钙。如厣片陷入壳内,则为饵料不足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饵料投喂量,以免影响田螺生长和繁殖。
(4)加强巡查:经常检查堤围、池底和进出口拦网,发现裂缝、漏洞要及时修补、堵塞、以防漏水田螺外逃。
(5)预防敌害: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鸟、猫、鼠类天敌的伤害。注意螺池中不能混养青鱼、鲤鱼等,以防田螺被吞食。
6、成螺捕捞:当年成螺可达10~15克/只。此时肉质肥实,鲜嫩可口,及时上市,最受欢迎,可分批采捕上市。但要注意在田螺怀胎产仔的三个高峰期(即6月中旬、8月下旬、1O月上旬)要有选择地捕捞,尽可能多留些母螺以利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