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瘟的发病规律:
?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其中,病草是早稻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引起发病,形成中心病株。以后在感病的稻株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水稻收获后,病菌在病草和病种上越冬。
? 稻瘟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品种.水肥管理和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其中品种的抗病性强弱是内因,水肥管理好坏是影响水稻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造成年度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子是气候条件;造成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子是栽培管理措施和品种的抗病性。
(1)气候。温度在20- 30C,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稻瘟病的发生:江淮地区早稻穗期常处于梅雨季节,往往导致穗颈瘟的流行。在晚稻孕穗、抽穗阶段.如遇低温、阴雨或多雾多露时,水稻抗病性减弱,也易导致穗颈瘟的流行。
(2)水肥管理。施用氮肥过多,特别是施用过迟,会诱发穗预瘟的严重发生。长期水淹或冷水串灌,漫灌, 将妨碍稻株根系生长,降低稻株的抗病力,发病较重。
(3)晶种的抗病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籼稻比粳稻抗病,粘稻比糯稻抗病。同-.品种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抗性也不同。- -般在秧苗的4叶期,大田分蘖期,孕穗末到始穗时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稻瘟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应以选用高产抗病良种为基础,消灭病原为前提,提高栽培技术增强水稻抗病力为主,根据天气、苗情、病情进行重点施药防治。
(1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措施,可在当地农技部门指导下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2)消灭菌原。带病稽草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直接回田或在秧田附近堆放。不用带病稻草搭棚、催芽、扎秧,以免将病菌带入稻田。稽种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理,方法主要有:用25%保鲜克乳油3000倍液(即2毫升一支兑水6千克,可浸种3千克)浸种,常规稻浸种48小时,杂交稻间隙浸种8~10小时,浸种后捞出直接催芽;用500倍的强氯精药液浸种12-24小时(每隔3-4小时翻动一次),浸后用清水洗净药液后催芽;用10%生石灰浸种,早、中稻2-3天,晚稻1~2天。
(3)加强水肥管理。做到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氮、磷、钾配方施肥,同时科学用水,防止长期深灌和孕穗期断水,做到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晒田。
(4)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和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特别是急性型病斑出现时,应立即喷药防治,发病中心要连续用药几次。防治穗颈瘟,掌握在破口至齐穗期,用药2-3次。药剂可选用: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兑水喷雾,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或40%灭病威悬浮剂200克兑水喷雾。
稻瘟病在水稻生育前期发生较轻,生育后期发生较重。苗瘟在直播田及平铺薄膜育秧田基本不发生,只发生在揭膜锻炼较晚的拱架薄膜旱育秧田,在秧苗3叶~5叶期
(5月上中旬)发生较重。苗瘟为叶瘟提供菌源,移栽较晚或堆放于田角和渠沟中的水稻秧苗,及田边被芦苇遮阴处的水稻秧苗,往往是叶瘟的发病中心。叶瘟发生较为普遍,除发病中心田块外,一般为害减产较小。叶瘟为节瘟和穗瘟提供菌源,水稻孕穗期
(7月中下旬)为叶(节)瘟发病盛期。穗颈瘟和枝梗瘟对水稻的为害最为严重,水稻在出穗至灌浆盛期
(8月至9月)为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病盛期。防治措施如下:
防治稻瘟病的农艺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尤其是在目标产量每667平方米600千克以上、雨水较多、栽培防病措施和化学防病措施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2)播前种子消毒。可用咪鲜胺或乙蒜素等药剂浸种杀灭稻种携带的稻瘟病菌。
(3)减少菌源。水稻本田补完秧后,要及早清除田间剩余秧苗,除掉稻田周围遮阴的芦苇丛,发现叶瘟发病中心后,对该发病中心及周围的秧苗,及时喷施药剂防治1次~2次。
(4)科学施肥与合理灌溉。减少氮、磷肥用量,增
施钾、硅肥;一般稻田,氮肥总量纯氮应控制在每667平方米18千克以下(折标准氮肥硫酸铵每667平方米85千克以下),穗肥纯氮施用量每667平方米3.5千克以下;增施磷肥在低氮水平下可减轻发病,但在目前一般稻田高氮水平下反而加重发病,每667平方米施用磷酸二铵不宜超过15千克,钾肥用硫酸钾每667平方米10千克,硅肥用35%硅锌肥每667平方米7千克。水分管理采用生育前期浅水灌溉,分蘖后期适当落干晾田,灌浆期浅、湿、干间歇灌溉,有利于防止稻瘟病的发生。
稻瘟病的药剂防治方法:
(1)防治苗瘟:北方稻区一般很少发生苗瘟,如果发生苗瘟,每667平方米可用40%富士1号(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2%春雷霉素水剂10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100毫升,或80%乙蒜素乳油20毫升~25毫升,对水30千克喷施。
(2)防治叶瘟:应在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每667平方米用25%施保克75毫升~100毫升,或2%加收米80毫升~100毫升,对水5升茎叶喷雾。
(3)防治穗颈瘟和枝梗瘟:一般要提前施药预防,最好防治两次,第一次在水稻孕穗打苞期(破口前5天~7天,剑叶与倒2叶叶枕相齐);第二次在水稻抽穗期至齐穗期(抽穗5%~20%为最佳时期)。对于生长嫩绿、多肥贪青的田块,最好隔7天~10天即灌浆期再用药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每667平方米可选用:40%富士1号乳油75毫升~100
毫升,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30克对水50千克~60千克喷雾;2%加收米80毫升~100毫升,或25%施保克75毫升~100毫升;2%加收米80毫升和25%施保克60毫升;也可选用20%稻瘟酰胺悬浮剂80毫升;还可选用咪鲜胺或乙蒜素等,用药量同上。养蟹稻田宜选用2%春雷霉素水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100毫升,对水30千克喷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防治穗颈瘟和枝梗瘟时一定要注意防治方法。晴天打药一般应选择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兑水量必须充足,确保药液能在叶片上保持一定的吸收时间,以提高吸收效果和药效。用富士1号乳油防治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加适量米醋(每667平方米加100克~150克)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