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效和作用:
1、疾病作用:
小便淋漓的人可以将虎杖制成药引子,因为它对小便淋漓等疑难病症有非常好的疗效。此外,腹部有肿块的人也可以用虎杖作为药材,因为它对治疗此类疾病足够有效。但是治疗期间不要吃鱼食,这样最有效的从根源上治病。有些人患有急气症,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很难恢复。患者经常会感到坐立不安,甚至用手挠患处,但如果服用虎杖制成的汤,就可以好转。
2、保健作用:
很多女性认为月经来潮或者痛经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调理,久而久之就会对女性的生理和心态产生严重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虎杖进行调理。此外,虎杖还有解渴的作用,所以作为保健食品也是非常有价值和疗效的。
二、注意事项:
食用富含虎杖的药物或偏方后,尽量避免食用一些不宜食用的食物,如鱼类或凉性的,也不容易饮酒。另外,吃虎杖期间尽量避免性生活过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果想得到虎杖这样的植物作为药材,可以选择在春季或秋季采挖。
?虎杖叶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你好,植物是虎杖。
简介:
虎杖药材学名?Rhizoma?Polygoni?Cuspidati。
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基原本品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采制贮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英文名:Tiger?stick,Japan?Fleeceflower,Giant?Knotweed
形态特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无毛,高1—1.5米。根状茎横走,木质化,外皮黄褐色。茎直立,丛生,中空,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叶片宽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6—12厘米,宽5—9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托叶鞘褐色,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结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蕊8;花柱3裂,柱头鸡冠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9—10月。?另附: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Hǔ Zhanɡ Ye
来源
药材基源: 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Zucc.[P.reynoutria Makino;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
采收和储藏:春季及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的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份茎叶含少量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并含枸橼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等。叶中尚含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瑞诺甙(rey-noutrin),扁蓄甙(avicular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1
2],以及较多的叶绿醌(plastoquinone)C和B[3],鞣质约17%[4]。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解热毒。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蛇咬伤;漆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浸渍。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捣敷蛇咬。
2.《本草推陈》:治风湿痛。采其嫩芽,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