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场高产攻关田基本插秧株数5-7株,采用磁南偏西23.5度高光效栽培,但由于2011年前期气温较低影响水稻分蘖,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我场高产攻关田没有达到预期产量。取样时产量最高值为833.7kg/亩。
[关键词] 水稻;高光效;高产;增产
前言:为了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垦区400亿斤粮食的生产目标,为分局起到示范和带动标准化生产,检验科研技术成果,综合集成各种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目标。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时间、地点、供试土壤地力指标
本试验于2011年在前进农场2号地进行,供试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多年老水田,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mg/kg;速效钾143mg/kg;速效氮232mg/kg;速效硅2100.1 mg/kg。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持续性低温寡照,对水稻播种不利。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分蘖期雨水较大,分蘖迟缓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在7月9日出现了一场大暴雨。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高温、高湿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
2.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品种:空育131,主茎11片叶。
采用毯式钵育中苗机插、施用有机肥、合理施肥模式、严格水层管理、增施叶面肥等栽培措施,力求达到高产目标850kg/亩。面积不少于12亩地。
3.取样及测定方法
全田随机抽取3点,每点1m2进行调查分析,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对株高、有效分蘖个数、无效分蘖个数及相应叶龄进程进行田间调查。同时对水稻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按此公式进行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5%。成熟时,全田实收进行测产,收获时,扣除边际1m,以避免边际效应,减少误差。
4.主要栽培技术
(1)育苗:气温稳定通过5℃,置床温度稳定通过13℃开始播种,每盘播芽种80-100g,稀播培育壮苗。
(2)插秧:气温稳定通过15℃开始插秧,带蘖插秧促早分蘖,密度9寸×3寸,密插,每穴6株,每平米保穗数900穗。
(3)施肥:每亩施用农家腐熟有机肥300kg,化肥总施用量氮、磷、钾总和每亩不低于35kg,其中氮肥14kg,磷肥7kg,钾肥14kg,其中氮肥按照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2:3:1:2:2施入,磷肥和硅肥总量基肥100%施入,钾肥总量60%做基肥施入,钾肥总量40%做穗肥在孕穗期配合微量元素硼镁锌施入,同时在孕穗期开始每3-5d茎叶喷施叶面肥一次。
(4)灌溉:浅湿灌溉,每5-7d更换进出水口一次,防治低温对进出水口水稻产量的影响,延长水线的长度,采用灌隔夜水。达到增加水温的目的。
(5)其他管理技术按照寒地水稻技术规程进行。
二、栽培技术措施
1.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合理稀植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是增产的基本前提。根据设计,播量为100-120粒/cm2。苗期管理的原则是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以控温为主,后期以炼苗为主。温度管理方面,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为主;出苗至1.5叶期,温度控制在28℃,1.5-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如超此温度几十通风炼苗,可在早晨7点以后接膜通风,通风口先大后小,下午3点以后盖膜保温。水分管理方面,要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掌握“三看”,浇水必定浇透。插秧前一天,做好“三带”。
2.及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5月15日-5月2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结合我场5月份气温情况、所选地块土壤肥力情况以及计划产量,确定插秧时期为5月18日,结合高光效栽培模式,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cm,小垄20 cm,株距10 cm,5-7株/穴,达到平方米有效穗数850穗。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
3.合理灌溉,采用浅湿干溉
合理灌溉是增产的重要手段,实施合理灌溉,能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根据水稻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的要求进行灌溉,灌水的原则是:前期灌水以浅水层为主,目的是促进分蘖不过盛;中期灌水以晾田或烤田为主,目的是控蘖、壮杆、蹲节、防病、促转换;后期灌水以浅水间断为主,目的是透气养根、保蘖、活杆成熟。
4.合理施肥,结合氮肥后移技术
合理施肥,应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以及叶色变化进行施肥。根据土壤条件以及目标确定全年施用46%尿素15Kg/亩,基蘖穗肥比例为:3:(2:1):(2:2);蘖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4叶期施用,第二次在5.5叶期施用,穗肥也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7.5叶期施用,第二次在9.5叶期施用;60%氯化钾10Kg/亩,基肥施用40%,穗肥施用60%;基施旺25Kg/亩,许博士生物硅肥5 Kg/亩,基施。自分蘖期开始,每隔一周喷施农丹叶面肥一次,亩施用量为125mL,3000倍液,叶面喷施。
5.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由于今年5、6气温低分蘖少;7、8月份气温较高,导致水稻生育期延后。因此,防病的时期也相应的延后,第一次施药在6月21日,采用2%加收米80mL/亩。第二此施药在间隔2周后的7月5日施用,选用药剂为稻瘟酰安,施用量为45mL/亩。之后在齐穗期以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2%加收米80mL/亩。
三、结论
我场高产攻关田基本插秧株数5-7株,采用磁南偏西23.5度高光效栽培,但由于2011年前期气温较低影响水稻分蘖,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我场高产攻关田没有达到预期产量。取样时产量最高值为833.7kg/亩。但该试验证明较常规栽培比较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的田块,在生育期及产量上有一定影响。在大田生产上应以此为参照,适当扩大高产攻关田面积,并将此技术推广应用。
水稻抽穗灌浆期间高产的管理方法,水稻应该好养吗,怎么养殖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寒地水稻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其需肥量与普通水稻不同。下面介绍寒地不同类型水稻的施肥方案。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参考施肥量
选用11个叶圆粒品种,中等育性小区,移栽密度(9× 例如,每公顷的产量是10吨
1、二铵300公斤64%
2、尿素500 kg 46%
3、氯化钾400公斤60%
4、硫酸锌20 kg 34.5%
5、黄腐酸、生物细菌和微量元素
小心:
1kg尿素可用2kg硫酸铵代替。
用35kg的21.5%硫酸锌代替20kg的34.5%硫酸锌。
每公顷化肥净施用量:
1、总氮(n)284 kg
2、纯磷(P2O5)138 kg
3、纯钾(K2O)240 kg
4、氮磷钾比为2:1:1.8/hm2
5、每公顷35公斤21.5%硫酸锌或20公斤34.5%一水硫酸锌
6、以黄腐酸或氨基酸或腐殖酸为宜。
7、生物菌或益生菌适量注意:施用黄腐酸、生物菌和微量元素可减少化肥用量。
施肥方法及比例
1、全部磷肥(二铵)用作基肥
2、氮肥按
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
各时期的纯氮利用率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114:85:28:57
3、钾肥,一半作基肥,一半作孕穗肥
4、锌肥占分蘖施肥总量的2/3,调节施肥总量的1/3。还是分蘖肥
寒地水稻施肥受水稻品种、插秧密度、*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施肥品种、施肥温度、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的影响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案。
肥料和水田施肥方案(HA)
1、基肥
(1) 二铵300公斤
(2) 尿素130千克
(3) 氯化钾200斤
2、四叶期分蘖肥的施用
(1) 尿素100kg
(2) 硫酸铵200斤
(3) 硫酸锌(34.5%)15kg
3、七叶期施用调节肥的研究
(1) 硫酸铵130斤
(2) 硫酸锌5kg
4、第二叶顶施用孕穗肥
(1) 尿素80kg
(2) 硫酸铵100kg
(3) 氯化钾200斤
5、每公顷:
二铵300公斤
尿素310 kg
硫酸铵430 kg
氯化钾400 kg
硫酸锌20 kg(34.5%)
沙土稻田施肥
1、基肥
(1) 二铵300公斤
(2) 尿素80kg
(3) 氯化钾150斤
2、分蘖肥
A首次在4叶期移栽后及时施用
(1) 硫酸铵150斤
(2) 硫酸锌(34.5%)10 kg
B第二次,5叶期
(1) 硫酸铵100kg
(2) 尿素80kg
(3) 硫酸锌(34.5%)10 kg
C第三次在6叶期施用
硫酸铵150斤
3、调节肥(7叶期施用)
硫酸铵130斤
4、第二叶顶施用孕穗肥
(1) 硫酸铵100kg
(2) 尿素80kg
(3) 硫酸钾150斤
盐碱地施肥方案
1、基肥
(1) 二铵300公斤
(2) 尿素150千克
(3) 硫酸钾150斤
2、分蘖肥
第一次
(1) 硫酸铵150斤
(2) 硫酸锌(21.5%)20kg
第二次
(1) 300斤硫酸铵
(2) 锌肥(21.5%)15斤
3、孕穗肥
(1) 硫酸铵200斤
(2) 硫酸钾150斤
4、移栽后及时施第一分蘖肥,6月10日前五叶期施第二分蘖肥,后两叶期施孕穗肥。7月5日前后,观察苗木生长情况,孕穗肥施氮量增减。
泥田施肥方案
1、基肥
(1) 二铵300公斤
(2) 尿素150千克
(3) 硫酸钾150斤
(4) 适量生物菌
2、分蘖肥
(1) 尿素150千克
(2) 硫酸锌20 kg(34.5%)
3、移栽后,在4片叶片前施一次分蘖肥
4、孕穗肥
(1) 硫酸铵200斤
(2) 氯化钾150斤
5、孕穗肥应在第二片叶顶外露时及时施用。如果生长过旺,可以少施氮肥,也可以不施氮肥。
旱地转水施肥方案
1、基肥
(1) 二铵240公斤
(2) 尿素100kg
(3) 氯化钾100kg
2、分蘖肥(两次)
(1) 第一个4叶应用程序
硫酸铵150斤
硫酸锌(21.5%)20kg
(2) 第二次5.5叶面喷施前
尿素100kg
3、7叶期施肥
(1) 硫酸铵100kg
(2) 硫酸锌(21.5%)15kg
4、第二叶顶施用孕穗肥
(1) 硫酸铵200斤
(2) 氯化钾100kg
以上为寒地水稻施肥配方,内容仅供参考。农民需要根据自然环境、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进行调整。希望水稻种植者能找到自己的施肥方法,获得最大的效益。
我们都知道,种植庄稼时,我们最想要的是高产。水稻怎么能增产?事实上,抽穗灌浆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时期。你知道吗?我们来看看具体的管理实践吧!
水资源管理
1、间歇灌溉
水稻抽穗至成熟期需间歇灌溉管理,即一次灌水后,待水分自然干燥,一天后再灌水,依次重复。这种灌溉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渗透性,使水稻根系呼吸正常,达到促进根系保护叶片,防止叶片过早衰老的目的。
在抽穗期,如果长期淹水造成土壤渗透性差、缺氧,极易导致水稻根系中毒和发黑。水稻根系发黑会降低水稻对水分和肥料的吸收能力,导致水稻叶片枯黄、早衰甚至早死,严重影响产量。判断水稻是否出现黑根现象,首先要看田间土壤和水分是否变黑发臭,以及堆积层。如果有臭鸡蛋的味道,说明地里的根系已经被破坏了。这时,拔出水稻根系,检查根系颜色。水稻具有干根、湿芽、气根和水芽的特点。当水稻根系变黑时,应立即抽干,以提高土壤渗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水稻根系:白根壮,黄根旺,黑根病,灰根死
2、浅水灌溉
深水灌溉会导致水稻茎叶连续生长,即贪绿现象使生育期推迟,株高增加,倒伏风险增大。因此,应提倡抽穗后进行浅水灌溉,田间水层应在5cm左右。抽穗20天后,可采用跑马水灌溉法,即保持土壤湿润,既能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倒伏,又能使土壤变硬,便于后期收割。
施肥管理
在水稻抽穗期,由于穗的发育已经完成,籽粒数和穗数已经定型,即产量性状已经初步定型。此时施肥主要是防止水稻失肥,增加千粒重,所以不宜施肥过多,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青枯晚熟。
因此,建议抽穗前2天或抽穗后7天施用3~5kg尿素和2~3kg钾肥。施肥时,田里要有浅水。施肥后不要立即浇灌,自然晾干后再浇灌。
病虫害防治
1、稻曲病:在水稻裂穗初期喷施苯并丙环唑或井冈霉素,可有效控制稻曲病的危害。假丝黑穗病只能预防。一旦发生,基本上没有补救办法,必须在违约时处理。
2、防治穗颈瘟和纹枯病:2%春雷霉素乳油每亩80毫升。
3、防治稻飞虱:25%噻嗪和异丙威可湿性粉剂每亩50克。
4、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48%毒死蜱乳油每亩80克。
为防止农药残留,建议在水稻抽穗前期进行喷施。
如何应对特殊气象灾害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了水稻抽穗期和杨树开花期的高温,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没有收获。我还调查了各地的情况。在自然灾害面前,不抵抗的损失更大,稍有管理的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有两个农户在相邻的田里,同一个品种,同一个播种期,一个没有减产,另一个减产50%以上,所以管理非常重要。
在抽穗杨树开花期,建议采取日灌、夜间排水、深水灌溉、适度增温、低温等管理措施;施用氮肥能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延长生育期,避免高温;喷雾提高湿度,降低温度,避免小穗枯萎。
抽穗期、开花期连续降雨时,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深挖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雨停时白天用绳子拉水,以促进水稻在雨停期开花授粉。
水稻抽穗灌浆期的高产管理方法就是上述内容。除了对这一时期的水稻进行有效管理外,其他水稻生育期也不应粗心大意。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水稻的生长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