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1、主要是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感染所致。机械化收割和秸秆还田的稻秆上积累了大量病菌;稻埂杂草割后就地放置,孢子发生密度较高,易于田间菌源的恶性积累。
2、大量增施氮肥,且施肥时期偏晚,导致水稻抽穗后过于繁茂,贪青晚熟;同时钾肥、硅肥的施用量少,因而使品种的抗病力下降,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3、由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等引起的病变。
发病条件 :
抽穗后不久遇强风、雨易发生,抽穗不久谷粒组织软弱,遇强风、雨易损伤。而且,成熟期间低温、降雨多的年份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消灭池埂及四周禾本科杂草,减少病原菌来源。
2、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1.5%多抗霉素150毫升/亩或1.5%多抗霉素130毫升/亩 + 50%扑海因75毫升/亩。
3、在水稻孕穗期、出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克/亩,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
请采纳
在实际生产中,每年在这一时段水稻穗部都会发生不同成度的褐变穗或褐变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穗,黑壳。褐变穗和褐变粒是我们寒地水稻惯发病害,受不同年份气候影响发病率的轻重也会有所差异。、如果抽穗扬花期,遇到大雨,则应该将稻田里面的水全部退干,调解提高田间地表温度,降低田间湿度,促使水稻正常抽穗开花受粉。
抽穗、扬花期的黑穗、黑壳、空壳,主要的发生原因还在于破口期的鞘腐病、抽穗之后的穗颈瘟、枝梗瘟等病害的影响。而且,这类黑穗、黑壳、空壳的发生与病害发生的时期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适时播种早移栽,可以促进水稻对季节的充分利用,提高水稻对田间基质营养的吸收,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增穗、增粒、颗粒饱满,提高产量。
,无任你打什么药都不适宜,反而对水稻生长有害,化肥更不能用,否则水稻就不能成熟,水稻田间管理时期是在水稻未长穗前严加管理,哪个时候农药适当可用点,化肥不行水稻从生长的初期到孕穗期,防病治病是关键,发现的早尚可预防,发现的迟即使预防也是没用了,在水稻生长孕穗中,黑壳病多为赤霉菌毒类疾病,这都是造成黑穗病的主导诱因。
写到这我们先来了解下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危害时期及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此病害是影响水稻生长的第一大病害水稻黑壳也叫作褐壳,而空壳就更好理解了,就是秕谷现象十分明显,这都是影响水稻商品性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黑壳空壳?通过相关的种植经验来看,施肥不当是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