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曲分为麦曲、小曲、红曲、大曲、麸曲等。
1、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从晋代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以来,名称繁多,宋代《北山酒经》中共有四例。其制法大同小异,采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先浸泡蓼叶或蛇麻花,或绞取汁。取其汁拌米粉,揉面米团。
2、大曲是从麦曲中分化出来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献资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确。一般指曲的形体较大的麦曲。这里所说的大曲,是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所用的麦曲。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的主要区别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养温度这三个方面。
3、古代制红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实际上就是红酒糟。该红酒糟是用红曲酿成的。红曲相当于一级种子,红酒糟是二级种子。曲母的酿法与一般酿酒法相同。现代可以直接采用红曲粉或纯培养的红曲霉菌种接种。
4、麸曲是采用纯种霉菌菌种, 以麸皮为原料经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酿酒时,需要与酵母菌(纯培养酒母)混合进行酒精发酵。
扩展资料:
一、酒曲简介:
酒粬,一般写作酒曲。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便会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曲霉产生的淀粉酶会糖化米里面的淀粉,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原料糖,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
二、起源: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酒曲
在我国的哪个历史时期,酒曲中加入了中草药?
相信爱喝酒的朋友都对酒曲不陌生,制作白酒的时候,必须要用到的原料就是酒曲了,要不然,粮食就做不成粮食酒。在农村里面想要喝酒,也很容易,一般都不会去外面买,会在家中自制粮食酒。酒曲的话,在农村里面就有很多常见的野草可以做出来。农村做“酒曲”,可用4种“野草”,随地取材,酿出的酒醇香浓厚。
这4种野草分别就是地锦草、辣蓼草、橘子树叶、桑叶,都是农村很常见的野草,别看它们普通,但是却可以拿来制作酒曲,就长在山坡、田地里面,想要酿酒的时候可以随地取材,但酿出来的酒可不随便,非常的醇香浓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4种野草。
地锦草在农村里面很常见,它的植株外形和马齿苋非常的相似,但是枝条和叶片没有马齿苋那么肥厚,更加纤细一些。别看地锦草看起来就像杂草,其实地锦草还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除了当药材之外,在农村里面还会把地锦草当作制作酒曲的原料。在夏秋季节的时候,把路边的地锦草采集回家清洗干净,去掉杂质,在晒干之后切成小段,然后再把地锦草加入到稻米里面一起磨成粉,就可以制作出酒曲了。
辣蓼草也是一种在农村非常常见的野草,在房前、屋后、山坡、路边都有,对生长环境也不挑,而且生命力还很强,往往一长就是一堆。用辣蓼草作出的酒只能是白酒,不可以做甜米酒,因为它里面有酵母,只会做出有辣味的白酒来,制作粮食酒前,要把辣蓼草晒干之后再使用。在辣蓼草还没有开花的时候,将它的全草采集起来,挤出汁液,放进到米粉里面,发酵一段时间就可以做成酒曲了,再加入到粮食里面就能做出粮食酒。
橘树叶就是橘子树的叶子,在南方橘子树很常见,一般田里面都会隔着间距种上很多的橘子树,然后在下面栽种各种农作物,橘子树不怎么需要精心照顾,而且每年都会结橘子。除此之外橘树叶也有用处,可以拿来做酒曲。采摘新鲜的橘树叶,清洗干净之后,就可以拿来做酒曲,制作粮食酒。
还有一种叶子也可以做成酒曲,这个叶子就是桑树叶了。如果田地里面或者山坡上有桑树的话,就很方便,要酿酒的时候爬到树上采摘一些桑树叶,然后再把桑树叶清洗干净,晒干之后切碎,再磨成粉末和米粉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做成酒曲了。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4种野草,这些野草有的直接可以加进大米、高粱里面混合直接做成粮食酒,也可以和一些稻米粉、米粉混合到一起做成酒曲。这些野草还是非常容易获得的,在农村里面随处可见,取材很容易,酿出的酒也名不虚传,很浓香醇厚呢。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有在农村见到过这些野草做成的酒曲吗?如果还知道它们其他的珍贵价值,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与其他读者朋友一起分享讨论。
晋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制曲法,即在酒曲中加入草药。晋代人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就记载有制曲时加入植物枝叶及汁液的方法,这样制出的酒曲中的微生物长得更好,用这种曲酿出的酒也别有风味。后来,我国有不少名酒酿造用的小曲中,就加有中草药植物,如白酒中的白董酒、桂林三花酒、绍兴酒等。魏晋南北朝时,绍兴黄酒中的女儿红已有名,这时期很多著作为绍兴黄酒流传后世奠下了基础。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不只记载了黄酒用酒曲的制法,还记载了绍兴人为刚出生的女儿酿制花雕酒,等女儿出嫁再取出饮用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