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米会陈化?陈化米有什么害处?怎样防止大米陈?
大米经过长时间的储藏后,由于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大米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会发生各种变化,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和食品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等)。
储存时间、温度、水分和氧气是影响大米陈化主要因素,另外大米品种、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虫霉危害也与大米陈化有密切关系。大米陈化速度与储存时间成正比。储存时间越长,陈化越重。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陈化速度就快。不同类型的大米中糯米陈化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因此,为保持大米的新鲜品质与食用可口性,应该注意减少储存时间,保持阴凉干燥。
大米储藏,应根据大米的品质与所处季节,灵活运用通风降温、低温密闭、缺氧保管、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以防止发热霉变,延缓陈化,保持品质。
大米发热霉变与陈化的发生、发展,通常是散装比包装慢,密闭比通风慢,缺氧比有氧慢。因此,坚持以散装为主,包装为辅,密闭为主,通风为辅,尽量减少大米与外界空气接触的机会,是保管好大米的重要措施。
1.适时通风 从大米全年储藏的角度看,大米在冬季通风最有利,既能降温,又可散湿。在夏季,对于短期内供应周转的大米,采用包装堆放,合理通风也可作为一种临时措施。对于需要储存过夏或已有发热生霉趋势的大米,在春夏季不宜采取拆堆摊晾、敞口散湿或机械通风等办法,因为这时正值高温多湿季节,采取这些方法降温散湿效果不大,反而容易为粮食的强烈呼吸与虫霉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往往会加速大米霉变、陈化,应该尽量避免。
2.低温密闭 冬季加工的大米,如水分、杂质含量在安全标准以内,趁冬季通风,使粮温降低至10℃以下,春暖前 密闭储藏,一般可延长管期1个月左右。
3.“双低”储藏 “双低”储藏,对抑制大米呼吸强度,防治虫霉为害,保持大米色泽与香味,延缓大米陈化有较显著的效果,也是保证高水分大米过夏的较好办法。
“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儿个内阁下台,明儿个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这是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经典台词,但在今天也依然适用,恰当无比。
而最受瞩目的就是粮食市场,国内三大主粮中的玉米、小麦价格现已都突破我们的认知,“开挂”式的大幅度上涨,而水稻价格却显得格外的“黯然失色”,为什么水稻的价格不涨,2022年水稻还能涨吗?
下面我们依次展开说一下玉米、水麦的“昨天和今天”
首先要说一下玉米,因为玉米价格的起落决定了小麦,也决定了水稻价格的发展趋势。
从2020年伊始,玉米价格就有上涨的迹象,由于临储还没有取消,大家对玉米市场的认知还停留在玉米上市,我来收,你需要时间点我来卖的老思维中,有人看到了商机,提前进行大量的竞价拍卖高价的玉米,当时市场中的很多人都“大惊失色”,拍这么高的玉米能卖得出去吗?
结果——第二年,也就是2021年,临储取消,玉米正式进入到市场化,价格的涨落由供需决定,玉米价格犹如穿上了火箭衣直线上涨,突破了3000元大关,前期高价拍卖玉米的贸易商全部赚的“沟蛮壕平”,直至陈化小麦的“雷神之锤”也让玉米价格戛然而止,虽然停止了上涨的步伐,但三大主粮中的玉米价格开启了新的价格篇章。
大量的陈化小麦充斥整个市场代替代玉米,同时由于2021年雨后小麦过多,不计其数的小麦进入到了饲料企业,好小麦的珍贵还没有显现出来,转眼到了2022年,小麦价格在3月份之前还显得那么不“起眼”,突然一个“国际形势”改变了小麦的“命运”,让小麦价格华丽的转身,也让市场中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其实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刚才小编说了,好小麦的珍惜没有显现出来,现在已经完全显现出来。
而此时的高价位也让小麦难以再进入玉米市场,由于玉米带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
水稻的“昨天”
说完小麦,我们就要说说今天的重头戏——水稻,水稻一直沉寂多年,不得不说,他的“落寞”由三个直接的原因导致:首先就是水稻是口粮,涨幅过大会影响民生,其次就是水稻的库存偏大,还是供大于求,如果像小麦一样的话,那么水稻价格也会“奋起直追”。
第三点就是产能相对过剩,要知道现在种植水稻的农户一直很痛苦,现在水稻价格低迷,种一年赔一年前,这也是前几年种植水稻赚钱,导致大家“一窝蜂”的种植导致产能过剩,所以水稻价格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玉米、小麦涨翻天的行情。
水稻真就没有涨价的机会了吗?非也
稍等一下,我们还得回过头来说玉米,要知道我国产的玉米一直都是紧平衡的状态,每年还差那么一丢丢,需要用进口、大麦、糙米、DDGS等来进行替代,小麦已经无法替代,剩下这个重任就交给了水稻,所以今年陈化水稻的重头戏就是替代,如果玉米、小麦再次大幅度的上涨的话,那么水稻无论如何都要进行大量的替代,就要看替代数量的多少。
如果2022年陈化水稻替代的过多,那么2023年就是水稻的“翻身之年”,反之如果替代较少,那么2024年也到了水稻的大涨时间点,否则就会影响水稻种植户的积极性。
近两日水稻的价格也出现变化:中粮米业虎林开始收购2021年水稻,价格为1.32元/斤;中粮米业沈阳收购2021年水稻,价格为1.43元/斤;这明显就是为水稻的涨价做铺垫,很多贸易商也看好了水稻,都在摩拳擦掌的准备收购水稻。
同时陈化水稻的拍卖马上就要大量展开,最近这两次的拍卖底价都开始不同程度地上调。
所以说,落后的水稻价格不可能“止步不前”,后期会“奋勇直追”,最重要的就是看玉米价格能涨到多少,也决定了未来水稻的“明天”!
老铁们,你们认为2022的水稻价格能涨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