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表象的普洱茶特征。比如看到的普洱茶条索的颜色,普洱茶的汤色,普洱茶的滋味,普洱茶的叶底,普洱茶的香气。
而这种普洱茶的外在表现,只要一直观察,是用人体感官器官能感受到的。陈化,更准确的说是描述普洱茶某一时间段的外在表现结果。
转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内在表现,也许就是暂时的一个过程。普洱茶研究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变化是因为普洱茶里的微生物作用产生了变化,而微生物我们用感官器官是看不见的。比如一定年份的普洱茶颜色从**变为了棕褐色,这是由茶黄素变为茶褐素。这是微生物的变化。
了解了普洱茶中的陈化和转化的不同点,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中,我们往往都会说的“普洱茶转化得怎么样了?”、“这茶转化得不错。”是多么的不靠谱,普洱茶的转化肉眼是看不到的,转化的是微生物。
那我们换成“普洱茶陈化得怎么样了?”、“这茶陈化得不错”这样的说法,展开对话下去就是:
Q:“普洱茶陈化得怎么样了?”
A:还不错,你看茶条颜色,你看茶汤,来喝杯品品有什么不同?
“这茶陈化得不错,你看啊,条索颜色和茶汤颜色都变了,你来喝喝看。”
在普洱茶的描述用词中,很多词语都是误用的,有些甚至是生搬硬套的。而也正是这些形容词的滥用,把普洱茶变得这么的复杂。尤其是普洱茶的香型,我们大多数人现在是按拟物的方式来描述,有接近30种(蜜香、青香、甜香、梅子香、陈香、橄榄香、花蜜香、糯香、花香、果香、茶香、木质陈香、复合香、板栗香、豆香、药香、果蜜香、兰香、枣香、木香、山场香、梅香、樟香、蜜兰香、麦香及菌香。)。如果按品饮上来描述:(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按工艺来描述:“原香”和“工艺香”。说这些描述不对吧,它也是对的。但这样会让普洱茶变得很复杂又分不出好坏。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描述,用:“强、弱、没有”来描述。因为普洱茶的香是分鼻子嗅到和口腔感觉到的,这样分开来说普洱茶的香。这样就会让人很容易了解一款茶。如果对品评需要详细的,在后面跟上相关的其他的描述。
适合陈化的茶除了白茶,还有普洱茶,黑茶,乌龙茶,对于白茶,有句俗话:“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白茶是一款特殊的茶类,它不炒不揉,所以有绿茶的鲜香,但还可以在常温下保存,有后发酵的空间,存放时间越久,茶的颜色越深,茶汤的滋味越醇和。而且白茶储存时间越长,其功效越广,所以很多消费者都会选择购买白茶进行收藏。
普洱茶经一定时间的存放后,汤色由生普原来的黄绿或橙黄向熟普的红浓明亮逐渐过渡,滋味出现醇和、滑爽的感觉。由于茶多酚氧化酯性儿茶素减少,可溶性糖增多。收敛性降低,苦涩味消除,甜味增加,呈现出特殊的陈香。
广西六堡茶、安化黑茶,都是适合长期存放,因为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保存得当,是会越陈越香的,功效越强。
乌龙茶因制作工艺上需要焙火工序,所以,新茶制作出来,最少也要放置2个月,待火气退却再喝,这样口感更佳,而且也不用担心喝了会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