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绘画技法:
白描画法以墨线描绘物体而不著颜色。白描画法以线条为主,也可渲染淡墨。画线条时,要使笔墨结合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以所表现物件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粗较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干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白描有单钩和复钩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钩。单勾有用一色墨钩成的,也有根据不回物件用浓淡两种墨钩成的,例如花用淡墨钩,叶用浓墨钩。复钩是先用淡墨完全钩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钩一部分或全部。复钩的线不能依原路的线刻板地重叠钩一道。复钩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物象显得更有神采。白描是用线条、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的表现技法。
在白描画中,线条的优劣是一幅画成败的主要关键。白描画运笔宜以中锋为主,用笔的压度和速度要均匀,钩出的笔线要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内,不宜显露于外;缺乏涵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尚可减低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故白描画的线条要“寓刚建于婀娜中。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1.行云流水描 2.高古游丝描 3.铁丝描4. 柳叶描 5.琴弦描 6.蚂蝗描 7.混描 8.橛头钉描 9.曹衣描 10.钉头鼠尾描 11.折芦描 12.减笔描 13.战笔水纹描 14.竹叶描 15.橄榄描 16.蚯蚓描 17.枣核描 18.枯柴描 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后来逐渐添加的,然而这十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他针对用笔的方法,提出了“用笔十法”,即 1.悬针笔法 2.抽丝笔法 3.自由笔法 4.铁丝笔法 5.来无影去无踪(双尖笔法) 6.连接比法 7.拖拉笔法 8.擅斗笔法 9.跳跃笔法 10.倒插笔法。以上董梦梅先生细分的十种用笔方法,有些也适用于白描花鸟画中。
白描是指一种绘画技巧或文学表现手法。
作为绘画技巧: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
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
作为文学表现手法: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名家:
唐代吴道子的画作笔简神全,意气豪放。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为白描画、水墨画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今安徽舒城县)人,是宋代杰出的人物、鞍马、山水画家。李公麟创作的“白描画”以人物画为主。
丁云鹏 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书法钟、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
仇英 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汤禄名,字乐民,亦署汤生,江苏武进人。画家汤贻汾第四子。善白描人物,工设色仕女,尤以花卉果实擅长,画署以禄名为多,官两淮盐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