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兵发现什么是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6:48:55
字号:

搜词条

彭少兵发现什么是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人物经历成长经历研究方向主要成就主要成果TA说

彭少兵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彭少兵,男,1962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研究中心(Crop Physiology and Production Center, CPPC)主任,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

本名

彭少兵

出生地

湖北省洪湖县

出生日期

1962年6月

主要成就

获得多项国家奖项

毕业学校

华中农业大学

人物经历成长经历研究方向主要成就主要成果TA说

人物经历

彭少兵,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作物高产生理与栽培管理、作物营养生理与养分管理、水稻光合作用与水分生理、全球气候变化与逆境生理。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1979-1983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学习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获作物生理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进入国际水稻研究所,成为当时国际水稻所最年轻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在国际水稻所工作的中国籍科学家。是美国农学会资深会员、美国作物学会资深会员。科研成果卓著,其中2004年在美国PNAS发表的论文“Rice yields decline with higher night temperature from global warming”被美国“Discover”杂志选入“2004年全世界100篇优秀重要科学论文”。

成长经历

彭少兵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县。198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原华中农学院)农学系,大学时,彭少兵是班长,在同学们的眼里,他非常刻苦勤奋。大学毕业后,他赴美留学,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农学硕士学位、德州理工大学作物与土壤科学系作物生理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做完博士后研究,他便竞聘进入国际水稻研究所工作,成为其招聘的第一位拿中国护照的研究员。

2005年,彭少兵获得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颁发的最佳论文奖。彭少兵通过“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和人类影响”的研究发现,水稻生长期间,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水稻产量就下降10%。这项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后,引起国际农学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科学》杂志、CNN、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新华社等媒体都作了报道。

这一重大发现是彭少兵连续12年来对20多季水稻田间试验艰辛研究的结果。1999~2001年,试验田连续3年减产,在水稻所工作近10年来,彭少兵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彭少兵以为是助手们放松了大田管理。仔细查询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他又看了近些年的气象资料,也没发现问题。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夜间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过去几年,夜间的平均最低温度上升了1~2°C。相关分析显示,晚间的温度变化比光照强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还要大。他又查阅了1979~2003年水稻所的气象资料,发现24年来晚间温度的升高速度是白天温度上升速度的3倍。

彭少兵介绍说,关于大气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在国际上争议颇多。大部分关于全球变暖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昼夜平均气温变化的研究,这篇论文利用连续1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首次定量分析了夜间温度升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在美国《探索》(Discover)杂志评选的“2004年全世界100篇重要科学论文”中,这篇文章位列第68位。彭少兵说,文章出来以后的影响力,他们始料未及。他们正在进一步研究夜间温度影响水稻产量的内在机理以及可能的遗传改良途径,为通过育种的手段解决夜间温度升高使水稻减产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其实,早在此项研究成果发布前,彭少兵在作物生理及育种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1996年获得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此外,2004年被美国农学会选为 “杰出会员”,2005年被美国作物学会选为“杰出会员”,这是该学会向会员授予的最高荣誉。2005年,他被华中农业大学聘为讲座教授。

水稻出米率低什么原因

 如果水稻的种子是因为种子的质量原因而导致水稻减产的话,那么卖种子的部门就需要承担责任,赔偿水稻种植户的损失。但是如果是因为气候原因或者其他与水稻种子本身无关的原因,卖种子的部门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

《种子法》第四十六条,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一、育苗的问题

①播种量大,这样就导致水稻苗形成弱苗。

②今年春季温度变化较剧烈,这又对水稻秧苗造成。今年春天,前期连续低温,出苗慢,生长慢。

③青枯、立枯病发生较重,前期稻苗始终生长缓慢,很多稻农就乱采取了追肥,喷叶面肥,喷促长生根剂,大量浇水。造成许多水稻苗出现徒长现象,变成了徒长弱苗,严重影响了水稻苗移栽后的缓苗时间、分蘖和抗药害能力下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

二、春季的阶段性的低温

今年春天遇到了四次强度大,时间长的低温天气。而且春季温度变化剧烈。造成春天插到地里的秧苗缓苗时间长,再加上秧苗素质低,分蘖推迟,肥效反应拖后集中反应。

今年春天的低温(冻害)可造成水稻秧苗死亡的极端天气。而且在低温冷害的同时,造成大多数水稻秧苗抗药能力下降。再加上除草剂的药害,致使水稻苗发育不良,分蘖推后,推迟了生育期大约10天。严重影响了水稻正常生育进程,进而影响到正常成熟。

三、品种原因

①、由于种植了感光性强的水稻品种,造成分蘖期末期光照不足(和低温天气有绝对关系)导致水稻提早孕穗,出现减叶现象,分蘖不够,影响了水稻的保苗株数和产量。

②、品种跨区种植严重

由于受到优质米在市场上的欢迎度的增加。造成一些积温不足地区跨区种植优质米品种,导致水稻不能在高产出穗期出穗,出穗时间明显晚于安全出穗期。

四、肥料的选择和应用上

由于肥料选择和配比不对(包括底肥、生物肥、返青肥的选择)。以及在分蘖期和孕穗氮肥的大量应用,造成分蘖肥肥效拖后。由于水稻分蘖期温度偏低,施肥后肥效反应拖后,导致了几个问题的出现。

①、分蘖推迟,影响正常成熟。

②、肥效反应延后在拔节期,使水稻底节拉长,容易倒伏,影响水稻产量,进而影响出米率。

③、大量氮肥反应拖后,使后三片叶叶片生长超长,组织细嫩,不抗风,不抗病,这又影响了水稻产量(氮肥量大本身就影响出米率,影响品质,影响口感,降低口感食味值)。

五、各种病害发生严重。

由于前期低温,底肥、生物肥、分蘖肥不能及时分解释放,造成肥效很低。分孽末期和孕穗初期又遇到高温、大风天气,底肥、分蘖肥和孕穗肥的肥效肥效集中反应在后几片叶上,使后几片叶,叶片超长。在高温、高湿和大风天气影响下,多数水稻叶片受伤严重。全省水稻大面积发生细菌性褐斑病、褐变穗(即黑穗、红粒)和鞘腐病。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还有一些水稻发生了严重稻瘟病,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等多种病害,对局部的一些水稻产量影响更大。

六、虫害重于常年

由于前期温度不高,湿度较大,光照不足,特别适合于负泥虫和稻螟蛉的繁殖和发生,导致全省大面积发生负泥虫和稻螟蛉,使水稻叶片缺损严重,对水稻的产量也有很大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9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