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绿叶菜生产以哪种灌溉方法为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6:41:05
字号:

绿叶菜类棵虽小,但密度大、生长快,需肥需水勤,尤其进入生长盛期几乎是3~5天就需灌一水。绿叶菜多数采用平畦种植,所以灌溉方法也多为通过水渠引水入畦。这种灌水方式很难根据植株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而掌握灌水量。再者畦灌要求地面平整,整地要求高,不然会造成干湿不匀,甚至在积水地块还会受涝死苗。畦灌也易使泥土污染蔬菜。

温室大棚绿叶菜生产以哪种灌溉方法为好?

近几年普遍推行的节水灌溉,已在蔬菜栽培上开始应用。这些灌水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省水、省电、不伤苗。而且灌水和追施化肥可同时进行,施肥均匀,也不板结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这种灌水方式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目前有:微喷、滴灌、渗灌3种方式。目前笔者认为对绿叶菜来说以微喷最为适宜,因为微喷最适宜温室、大棚中使用,可以在大棚温室的拱架上相隔一定间距安装一排微喷管,水源可通过主管道和微喷管相连。通过一定的水压由微孔中喷出的水呈毛毛细雨状滴入土中滋润菜苗,而且还可以借助微细的水滴冲掉叶片上的灰尘。

渗灌也属于微灌范畴,渗灌管的外表是光洁、无孔的直径1.8厘米黑色软管。但实际上管壁上布满了人眼看不到的细小弯曲的渗水微孔,当接通水源后,管内产生一定压力,水就从管壁缓慢地渗出进入土层。渗灌管一般是埋设在土中,其埋设深度取决于蔬菜种类,根系入土深的蔬菜以埋设20~40厘米为宜。绿叶菜类根群浅,埋设5~20厘米即可,管与管间距50~60厘米为宜。渗灌时地下潮湿,地表干燥,不产生地面大量蒸发损耗,比地面畦灌节水50%~80%,渗灌土表不板结,土层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其灌水量由土壤水分测控仪控制或由实践经验来判断,不产生深层渗漏损失。

渗灌管壁分为清晰的三层,第一层(表层)组织较为结实,厚度仅0.1~0.2毫米,其主要功能是阻止外部泥沙和植物根浸入管内,起到特殊防护作用,因此称为保护层。第二层(中间层)为许多极不规则的渗水毛细孔所组成,厚度为0.6~0.8毫米,其功能是当管内水在一定压力下充满管道后,水就会顺管壁四周自动渗出进入土壤,这层称为渗水层。第三层(最内层)由组织较为疏松的大小不等颗粒组成,表面粗糙厚度为0.2~0.3毫米。虽经过初滤的水进入管壁后难免会有一些不洁物进入管内,当水进入渗水层时,不洁物被这一层阻止在外,并附着在管壁低凹处,经过一段使用后,打开管道末端堵头,加大管内水流量提高流速冲洗管壁直至末端水流彻底变清时为止。

渗灌管除埋于地下使用外,也可置于植株行间,在绿叶菜行间每隔45~50厘米放置一根,使用效果也不错。

滴灌是近几年在保护地栽培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灌水方式。它是通过滴管上安装的滴头,在一定水压下,水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土壤,滋润植物根系。省水,土壤不板结,可根据植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进行定量灌溉,是滴灌的最大优点。滴灌滴管的间距根据所种植作物的行距而定,滴头之间距是根据株间距而定,所以滴灌最适宜行株距较大的果菜类蔬菜。绿叶菜类一般行株距较小,如果用作绿叶菜类应该缩小滴管滴头之间距离,这样才能使种植密度较大的绿叶菜灌水均匀。如果与果菜类合用一套滴管设备,应该灌一段时间后再平移一下滴管。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时,尽可能减少单纯氮肥的施用,配合施用磷、钾肥,注意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有效地降低绿叶菜类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产品的品质。

最后一次追施氮肥至产品采收上市必须有至少10天以上安全间隔期。根据试验,施用氮肥后的第二天,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最高,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生长在不同季节,同一种蔬菜体内积累硝酸盐的量和硝酸盐被消解的速度有所差异。在夏、秋高温季节,不利于绿叶菜体内积累硝酸盐,安全间隔期可以稍短;冬、春季气温低,光照弱,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下降,容易积累硝酸盐,安全间隔期宜稍长。

冬春季不宜在旧薄膜覆盖的大棚或小拱棚内生产短期绿叶菜类蔬菜。由于冬春季阴天多,光照不足,棚内种菜易积累硝酸盐。如果要栽种,则安全间隔期要延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9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