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是土壤中质量最优良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辽流域。黑土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长时间腐蚀形成的腐殖质演化而形成的。这种土壤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慢分解,逐步形成了南方地区多红壤、黄壤以及水稻土。层黑土。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东北地区的黑土面积约有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黑土面积的约1/5。东北的黑土地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茁壮生长的大豆、玉米、水稻、高梁、芸豆、小麦使这里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压器”,黑土区同时是我国甜菜、亚麻、向日葵、大豆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榆树市地处长白山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台地区,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发展粮食生产和林、牧、渔各业十分有利。境内中西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一季作物生长。东部为丘陵地带,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木材积蓄量达160万立方米。野生植物及土特产品品种繁多,产量很大,野生药材达140多种,蕨菜、黄花菜、榛蘑等销往各地。全市有48万亩宜牧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有水面26万亩,发展渔业和水面养殖潜力很大。境内有几处矿泉水资源,储量很大,含十几种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属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质,适宜生产滋补饮料。[1]
地形
榆树市属长白山前台地平原区,属于冲洪积湖积台地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土质肥沃,微有波状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为157——220米。最高点为花园山一带,海拔302米;最低位大岗乡坎下拉林河岸,海拔137.5米。地貌类型为剥蚀堆积地貌和堆积地貌。形成原因为冲洪积湖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及河谷平原。
水文
境内有64条大小河流,分属松花江水系和拉林河水系,纵横交错,水量充沛,卡岔河纵贯中部腹地,松花江与拉林河两水环抱,松花江在境内52.61公里,流域面积727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50亿立方米,水深流急,航运潜力很大。
土壤
全市土壤分9个土类,20个亚类, 25个土属,58个土种,包括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冲积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风砂土个土类。
矿产
榆树市矿产种类比较少。比较集中的是青顶和团山的石料开采;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及大荒沟附近有较丰富的泥炭资源,可做燃烧材料;松花江、拉林河出产中砂,细砂,河卵石等,可作为建筑材料;保寿镇有少量膨润土分布于地下;各乡镇还有部分陶土可供制砖瓦用。
林产
榆树市森林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主要是阔叶混交林,树种有山杨、柞树、白桦、榆树、椴树、水曲柳、胡桃、色树、杂木、灌木柳等。分布在市境东南部。
人工林树种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黄菠萝、水曲柳、榆树、杨树、柳树、果树、及各类灌木柳等。东部和东南部为落叶松;中西部主要是杨树。
植物
榆树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达400余种,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居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有53科206种。包括药用的云芝、大马勃、问荆、葎草、狭叶荨麻等;树类包括油松、樟子松、黄花落叶松、等;草类包括香蒲、大话剪秋萝、无冠菱、野燕麦等;菜类包括小根蒜、黄花菜、马齿苋、荠菜等;蕈类包括木耳、侧耳、念珠藻等;水生类包括十字藻、冠盘藻、裸藻、蓝纤维藻等。
动物
由于农业开发等,榆树市的动物资源锐减。
现有兽类动物有犬科的狐狸、貂等,有兔科的草兔、东北兔等,猫科有豹猫,鼬科有黄鼬等,仓鼠科有田鼠,姬鼠等;现有鸟类动物为文鸟科的麻雀,雀科的朱顶雀、长尾雀等,山雀科有大山雀等,燕科为家燕、毛脚燕等,翠鸟科有翠鸟、蓝翡翠等,戴胜科有戴胜。鸭科有鸿雁、绿头鸭等,雉科有鹌鹑、野鸡等;现有鱼类为草鱼、鲢鱼,鲤鱼、鳙鱼、鲫鱼、麦穗鱼、鲶鱼,狗鱼,雅罗鱼,泥鳅等;两栖类有青蛙、雨蛙、金线蛙、中华大蟾蜍等;爬行类有赤练蛇、丽斑麻蜥、红点绵蛇等;水生类有虾、蟹、水貂、哈什蚂等;昆虫类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蝈蝈、蛐蛐、蟑螂、蚂蚁、金龟子、蝼蛄、赤眼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