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防治
1)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良种。对外地调入的良种、茶苗要实行严格的检疫。
2)推广遮阳网和大棚栽培,使苗树生长健壮。
3)适时采摘,控制小绿叶蝉、叶螨类及叶芽病害的发生。
4)秋末进行茶树翻耕施肥,可防治象类和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害虫。
5)合理修剪,可培育良好的树冠,增强长势,又能改变病虫生存环境,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如控制茶树的高度,可大大减少毒蛾害虫的危害;通过修剪,把病虫枝叶和密而细弱的枝条剪去。在修剪后进行彻底清园,把枯枝落叶、病枝叶及表土清理并深埋行间,或集中烧毁,可防治叶类害虫和越冬害虫。
2、物理防治
1)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点灯诱杀,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
2)对发生较轻,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的害虫,采用人工捕杀。
3)及时清除茶园中的杂草,使害虫和病原体失去中间寄主而减少发生量。
3、生物防治
1)保护当地茶园有益生物优势种群,利用天敌防治害虫。
2)提倡使用阿维菌素、核多角体病毒、鱼藤酮、苦参碱、BT制剂等生物农药。
4、化学防治
1)加强茶树病虫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
2)按照防治指标用药。
用药指标:不要见虫就打,更不能无虫打药。要在田间虫量达到防治标准时才施药。其中茶小绿叶蝉百叶虫数达5-8头,或芽害率达10%;茶叶蝉被害芽占5%时;黑刺粉虱平均每叶有虫2头,卵孵率达50%时;茶芽有芽梢率达10%,有芽梢的芽下、第2叶平均虫口达20%以上时;叶斑病、炭疽病、茶饼病等病害的发病初期,可进行防治。
◆茶小绿叶蝉: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3%啶虫脒2000-2500倍液和天达2116茶桑专用600倍液混合使用,不仅能起到杀死目标害虫的作用,而且能促进生长,增强植株防病、抗冻能力,省工、省药,效果显著。
◆茶白星病: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在春季萌芽期可喷药预防保护,可用天达2116茶桑专用型600倍液加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后15天可采茶)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后10天可采茶)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0ppm风光霉素液(喷后7天可采茶)。
3)采用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的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蓬中下部害虫,采取侧位有效低容量喷雾。
4)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使用广谱杀虫剂,减少茶园喷药次数和农药用量。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因其鉴别速度快、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等特点,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到茶树病虫害的识别上,达到提高识别效率、节省劳动力的效果。
耘眼是由慧云信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作物种植管理工具,当前版本可以用于柑橘的种植管理。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人工智能的应用:(1)、虚拟各人助理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智能助理如:Siri,小娜等。个人助理能够帮助用户完成多项任务,多项服务,其推动力是人工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