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以。帮你介绍一下返青肥的施用方法。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此时,由于温度一般仍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得少,又由于基肥是全层施,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中,因此,养分供应不足,应及时施用分蘖肥。
1.施肥量。分蘖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20%?30%。尿素6?10公斤/亩,或硫酸铵15?20公斤/亩。一般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少施,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可多施,壮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
2.施肥方法。一是要早施,由于氮肥的肥效慢,施肥后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因此应早施分蘖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要看苗施肥,先用分蘖肥的80%全田均匀撒施,其余20%就看田间长势,长势好的地方少施,长势较差的地方多施。这样全田长势能达到基本一致。施肥后,田间要保有水层,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
水稻高产创建调控技术试验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其调控措施
常规水稻种植,在移栽后是需要追肥的。一般是追施返青肥和分蘖肥。但是现在大部分都是省去了返青肥的环节,直接使用分蘖肥。返青肥一般是以硫酸铵之类的速效氮肥为主;分蘖肥,主要是以尿素为主。那么移栽后几天追肥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及时的补充扶苗水要比追肥重要的多,而且追肥也是在有水层的前提下进行的田间管理行为。水稻移栽之后,秧苗的根系由于“撕根”、机械“植伤”的原因,秧苗的根系受损,吸收田面肥水的能力基本停止,直至根系发出新根,这个过程就是咱们说的“返青”或者“缓苗”。这个过程中,水分是至关重要的。肥料的吸收也是依靠根系吸收水分来吸收水中游离的盐离子。所以,在缓苗的过程中,水分是必不可少的,移栽后未返青的秧苗,通过根系吸收的有限水分来维持秧苗活力。
移栽后补充完扶苗水,可以撒施一些硫酸铵类的速效氮肥,有利于秧苗的返青,这就是返青肥。用量可以控制在5-9Kg/亩左右,速效氮肥的特点就是肥效反应快,但是持效性短。硫酸铵施用后大概2-3天就能看到效果,叶片颜色变绿,叶绿素的合成加快。只不过肥效持续期大概也就7天左右;也有的是在田间撒施壮秧剂,也能加快秧苗返青的速度,只不过成本比较高。最好是在补完扶苗水、返青前使用。
在秧苗返青后就可以及时的撒施分蘖了,基本就是尿素了,大概3-4Kg/亩的用量,这个用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对于尿素来说,施用过早没什么意义;使用过晚,秧苗前期分蘖借不上力。而秧苗在返青后就开始了分蘖的过程。因此,在返青后及时的施用分蘖肥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移栽后多长时间追施肥料没有固定的时间。首先是及时的补充扶苗水,其次是可以适当的在返青前追施硫酸铵,最后就是返青后及时的追施分蘖肥尿素了,满足秧苗分蘖前期对养分的需求。
本试验通过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四大要素进行定量调控和管理,合理构建水稻高产群体,确保水稻产量构成要素达到“平方米25穴、每穴25穗、每穗90粒和千粒重25g”的高产群体指标,并将各项技术措施综合集成组装,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通过高产攻关技术的实施,参试的各品种水稻产量均达到800kg/亩以上。
前言
为了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示范和带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2011年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综合利用各种栽培措施,实施水稻高产攻关技术,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四大要素进行定量调控和管理,合理构建水稻高产群体,确保水稻产量构成要素达到“平方米25穴、每穴25穗、每穗90粒和千粒重25g"的高产群体指标,并将各项技术措施综合集成组装,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这对提高水稻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主要栽培措施
1.1选择优质品种
试验品种:空育131;龙粳25;龙粳26
1.2试验设计大区试验,不设重复,共3个小区,小区面积667m2。
1.3种子处理、育秧及播种
攻关田在“两秋、三常年”的基础上全部采用高台钢骨架大棚育秧。用该种方法育出的秧苗素质高,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壮苗标准。并采用钵盘育苗,播前浇透水,压实。
种子处理:种子经过清选后进行盐水比重选种,盐水比重1.13,选后用清水投洗2-3次。用施保克25m1+0.15%天然芸苔素20ml/100kg种子条件下浸种。浸种后放入催芽器进行催芽。
播种:4月15日播种,采用人工定量播种器进行播种,每孔3—4粒播后覆土压实,覆地膜。
1.3插秧
5月17日进行插秧,人工摆栽规格为插秧规格30*12cm,每穴5-7株。
1.4施肥技术
根据品种自身特性结合叶龄跟踪模式进行管理,控N增P、K,分基肥、返青肥、穗肥、粒肥进行施用,施肥总量为45k∥亩,尿素13kg/亩,磷酸二铵10k/亩,硫酸钾12kg/亩,生物硅肥10kg/亩。
基肥:施N肥为总量的30%,P肥施入量为100%,K肥为施入总量的60%,硅肥为100%。
返青肥:返青肥施用量为施N肥总量的40%。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施入,分两次施入,在返青后施入施肥总量的30%;其余10%的N肥,看田施用。
穗肥:在幼穗分化期施入N肥总量的20%+K肥总量的40%充分混合后,统一施入。
粒肥:在齐穗后,将剩余N肥总量的10%全部施入。
1.6水稻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
1.6.1封闭灭草
水稻秧田播种覆土后,60%新马歇特乳油130ml/亩,兑水15L/亩进行土壤处理。
1.6.2茎叶灭草
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60ml/亩与48%灭草松(排草丹)水剂180ml/亩混配,兑水15ml/亩茎叶处理,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1.7水分管理
整个生育期采用浅水灌溉,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插秧后及时放水扶苗,水深为苗高的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早返青。水稻返青后,进行浅水灌溉,保持水层3-5cm,分蘖末期,在有效分蘖达到标准时晒田控蘖,晾田后采用间歇灌溉。出穗后保持浅水层3-5cm,齐穗后转人间歇灌溉,进入腊熟末期再停灌,在黄熟期将水排干。
1.8健身防病措施
2%加收米100ml/亩+25%施保克80ml/亩,配合益微叶面肥在拔节一孕穗期进行施用。75%稻艳25g/亩配合益微叶面肥于抽穗前进行施用爱苗30ml/亩配合益微叶面肥于抽穗后20天进行施用。
1.9适时收获
在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5%以上,水分降低至15%左右时,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机进行收获。
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从表2产量构成因素调查表中可以看出,通过以上综合栽培措施,空育131的平方米穗数达715穗,穗粒数为73粒,结实率为89.2%,千粒重达28.5g,实收产量达到812.5k/亩。出米率为71.1%;龙粳26的平方米穗数为639穗,穗粒数为82粒。结实率为87.2%,千粒重达28.7g,实收产量达到803.1k/亩,出米率为68.2%;龙粳25的平方米穗数达773穗,穗粒数为75粒,结实率为88.6%,千粒重为25.6g,实收产量达到815.4k/亩,出米率为70.5%。
(作者单位:156334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鸭绿河农场第二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