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芪——甘、微温。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升阳举陷。用于肺气不足、脏腑下陷、久病两虚。挑选时以色微黄,有独特草药香味为佳。平时配些沙参、玉竹、雪耳煲瘦肉或者鸡肉,可起到补肺气等食疗作用。
2、构杞——甘、平。清肝明目、养肝血、滋肾润肺。用于肝肾两虚、双目昏花、肝热。以颗粒椭圆、饱满、肉厚,色红带暗,味香甜为上品。红枣、构杞、猪肝炖汤吃可以起到清肝明目、养肝血等食疗作用。
3、薏米——甘淡、凉。渗利润肺、止咳化痰、利尿祛湿。用于肾阳虚、遗精。色黄黑、虫蛀、有霉味者为劣品;色白、颗粒饱满、肉厚质重为佳。茨实、薏米、扁豆、鲜莲叶煲老鸭有清热润肺,利尿祛湿,解暑的作用。
4、莲子——去芯:补肾泄精,用于肾阳虚,遗精;连芯:清心除烦、养阴宁神,用于心烦失眠、阴虚,并有清补作用。挑选时亦以色微黄饱满、肉厚质重为佳。
5、玉竹——平、淡。和中、健脾、清补肺气、滋阴清虚火。用于脾虚、肺热。以色微黄略湿润为佳,色太白者硫磺熏过;味酸,黄黑者是陈年货。沙参、玉竹、陈皮煲兔肉,沙参玉竹莲子百合鸡蛋汤都是常年的保健佳品。
扩展资料:
正确选择煲汤药材的方法:
1、辨证选用,即分析、辨别疾病的寒、热、燥、湿等的症状,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选用对症的中药材。
在辨证基础上,确定煲汤中药材的配方。如气虚者可用参类、鸡肉类,血虚者可用当归、羊肉类,气血两虚者用归芪海参类。沙参、玉竹: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阴润肺养胃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大便偏干,另外还要根据身体的状况选择不同的中药。
2、按四季选用,养生之道,讲究四季有别。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按季而补。
冬季寒冷,宜辛温热补,壮阳补肾为主,选择热补性质的原料煲成汤汁,以储藏能量,增强身体的抵抗。此外,不宜长期服用同一种汤药,需根据节气、体质变化而改变。
人民网--如何选择适宜的煲汤药材
广东的煲汤方式有几种?
我们常用煲汤的中药材有:党参、枸杞、黄芪、当归、白芷、白果、百合、罗汉果、山药、芡实、淮山药等等。
党参:性平,味甘。功能:强壮身体,补气补血。党参根长圆锥状柱形,表面是灰棕色或黄白色,断面淡黄棕色,中间有**圆心。一般中药店出售的党参都是切好的片状。党参在一般中药店都可以买到。
枸杞子:性平、味甘。功能:补肾、明目。它的特点是既能补阴又能养血。成品的枸杞呈鲜红色,没有果梗和杂质。在一般超市和中药店都能够买到,如果颜色太深可能存放时间过长或变质,建议不要购买。
黄芪:味甘,性微温。功能:强壮身体,补气止汗。黄芪成品外皮黄褐色,质地柔软,发绵,断面有菊花心。药店出售的黄芪既有段状,也有片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购买。一般中药店和超市均可买到。
当归:性偏温,味甘。功能:补血调经。当归成品一般都是切片出售,质地坚硬,香气浓郁,是中医重要的补血活血及常用的妇科良药。一般中药店都可以买到。
白芷:性温、味辛。功能:能祛风,止痛。白芷成品外皮棕色一般都是切片出售。白芷在普通的中药房均可买到,很便宜。
白果:原名“银杏”,性平,味干、苦、涩,有微毒。功能:止咳平喘、止带浊,缩小便。白果成品颜色比较白,籽粒饱满。在需要的时候将皮打碎取出果仁。一般在超市和药店都可以买到。
百合:性平,味甘。功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成品是整齐不碎,呈黄白色。百合均以肉厚、质硬、白色为佳。用硫磺熏过的百合,表面洁白僵硬,上面有一层析出的白霜,用口尝一下味道是酸的。这样的百合千万不要购买。因此,不要认为越白越整齐的百合就是好百合。
罗汉果:又名假苦瓜、拉汗果。味甘、性凉。功能:润肺、利咽止咳、生津止渴、降脂减肥、润肠通便。罗汉果成品呈棕色、圆形。富含糖甙、果糖、葡萄糖及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衰老、抗癌美容的作用。一般药店都可以买到。
山药:性平,味甘。功能:补脾益胃、强肾固精,现代医学证明,山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抗氧化、加速创伤愈合等功效。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干燥的人不宜食用。菜市场出售的山药主要以柱型为主,无论购买什么品种,都要选择没有斑点的购买,有斑点的可能感染病害,食用价值降低。一般在超市和菜市场均可买到。
芡实:又名鸡头米,味甘、涩,性平。功能:固精,止带,止泻。成品是白色成熟种仁,无硬壳。在购买时要选择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破碎、干燥无杂质的购买。芡实一般在药店和超市都能买到。
淮山药:淮山药性平而味甘,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养生功效。经常用淮山药煲汤食用可改善激素失调、增强抗病能力、加速受损组织修复、保持精力旺盛,还能预防和改善恶性肿瘤、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肥胖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症状。
山楂:山楂有消食健胃和行气散瘀的功效,可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和高脂血等症的食疗。尤其是焦山楂的消食导滞作用更强,主要用于肉食积滞和泻痢不爽等症的治疗。
玉竹: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燥咳、劳咳、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及筋脉挛痛等症的食疗。
陈皮: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有调中带滞、顺气消痰和宣通五脏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等症的食疗。
桂圆:桂圆也叫龙眼,有补益心脾和养血安神等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和血虚萎黄等症的治疗。
甜杏仁:甜杏仁又叫南杏仁,其味苦,性微温,有小毒,能润肺、通便,可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舌燥和大便干结等症的食疗。
罗汉果:罗汉果味甘性凉,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润肠和通便等功效。罗汉果的主要功效是止咳化痰,可用于肺热或肺燥咳嗽、百日咳及暑热伤津口渴等症的食疗。
紫苏:紫苏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其叶和梗均有辛温发散、理气宽胸、调整睡眠、暖胃和助消化的作用,但紫苏叶偏于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紫苏梗则长于理气宽胸、止痛安胎。
甘草: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及调和诸药的功效与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和痈肿疮毒等症的食疗,还能有效地缓解药物的毒性和烈性。
广东的煲汤方式只有一种,讲究的是技巧方法。
广东人所用食材丰富多样。主料以肉类为主,多为鸡、鸭、排骨、猪蹄等,常切大块肉冷水下料;辅料常见粉葛、甘草、薏米、海带、冬瓜、木瓜、莲子、苦瓜等,有时还辅以中药,且材料讲究新鲜,追求原汁原味,少用调味料。
根据体质选中草药。煲汤选材很有学问,特别是涉及到中草药挑选的时候。广东人一般会询问医生,了解自己的体质,量体选材。
煲汤火候学问大。广东汤又被称为“老火靓汤”,“老”在于时间长,火候独到。常煲汤三个小时,炖汤四小时,先用中火烧沸,后用小火慢煲。使用质地细腻的砂锅。
营养喝法有讲究,先上汤,后上菜,几乎成为广东宴席的固定顺序。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润滑一下,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另外,饭前喝汤可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避免因吃得过多而造成营养过剩。
扩展资料:
煲汤时间太长,会导致食材营养素破坏,蛋白质变性厉害,维生素损失多。另外,有调查表明:广东人慢性肾病的高发率可能与常喝“老火靓汤”的生活习惯有关。
久炖的汤中,嘌呤含量很高,经肝脏代谢后会产生大量的尿酸,很容易引发肾病等慢性疾病。专家建议,煲煮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为宜。
经水煮后肉类中脂溶性的香味物质随脂肪进入汤里,水溶性的香味物质和鲜味的氨基酸也带给汤浓浓的香味,但香味浓并不代表着营养全在汤里。
汤里营养其实很少,大部分蛋白质仍留在“肉渣”中,如果喝汤不吃肉等于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所以为了营养完整,喝汤最好连汤渣一起吃掉。如果觉得汤渣的口感不好,与其扔掉浪费,不如开动脑筋做成新菜。
人民网-广东人煲汤有一套 如何煲汤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