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唐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
“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诗》日“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
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手工揉茶要揉多少时间
如何挑选茶具?购买陶瓷茶具要注意茶具的环保与质量,好的陶瓷茶具对人休健康有溢,劣质陶瓷茶具对人休健康有害。釉上彩陶瓷,这些陶瓷比传统的漂亮不少,用于装饰没有什么问题,但用于茶具问题就严重了,因为釉上彩中含有一定危害作用的铅等金属元素,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x0d步骤/方法x0d挑选陶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国家规定,将陶瓷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x0d购买时注意看茶具的成色,用手触摸茶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不要选择脱釉、釉破损、裂纹的茶具,这类茶具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溢出金属元素。x0d在选购陶瓷茶具的时,尽量不要选择釉上彩、电镀的陶瓷茶具,如真的非常喜欢,也一定要选择茶具内壁不要有彩绘。x0d选择高温茶具,高温茶具一般是指1300度左右的陶瓷,其釉水明亮,瓷体相比较通透,且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x0d在使用茶具前用沸水煮上5分钟,或用食醋浸泡2-4分钟,以溶出茶具中含有的毒物质。x0d
手工揉茶需要揉半小时;手工揉茶的制作方法,首先筛分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摊放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小时左右轻翻一次,防太阳光照射;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用茶把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即可下炕,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可下炕,复烘30分钟左右;等待30分钟后,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批摊放于簸箕,即可完成手工揉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