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和麦冬是一回事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1:19:38
字号:

天冬和麦冬是两种不同的药材。

天冬和麦冬是一回事吗?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该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 0.5~2cm 。有不透明的细心。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薄片淡黄棕色,可见中间黄白色中柱。以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阴虚发热、肺痈、消渴等病症。天冬含天门冬素、B -固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糠醛衍生物等成分。天冬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名医别录》载“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月华于本草》载“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能使肌肤艳丽,保持青春活力。但寒性病症及泄泻忌用。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麦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获。选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厘米,使麦冬翻出,抖去泥土,切下块根和须根,分别放箩筐内,置流水中用脚踩搓淘净泥沙。将洗净的麦冬摊放在晒席或晒场上暴晒,干后再用手轻轻揉搓,再出晒,如此反复几次,直至搓掉须根,用筛子筛去杂质即成。若遇阴雨天,可用40℃-50℃文火烘10-20小时,取出放几天,再烘至全干,筛去杂质即成商品。一般可亩产干麦冬150公斤左右,高产时达250公斤。麦冬以粒大而长、形似棱状、肉实色黄白者为佳。

麦冬味甘、微苦,微寒。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中医认为,麦冬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天冬植株为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无毛。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cm,灰**。茎细,长可达2m,分枝具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枝成簇,扁平,长1~3cm,宽1~2mm,先端锐尖。叶退化成鳞片,先端长尖,基部有木质倒生刺,刺在茎上长2.5~3mm,在分枝上较短或不明显。花1~3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异株,淡绿色;花梗长2~6mm;雄花花被片6,雄蕊稍短于花被,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卵形;长约0.7mm;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6个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直径6~7mm,成熟时红色;具种子1颗。花期5~7月,果期8月。

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小块根长1-1.5厘米,或更长些,宽5-10毫米,淡褐**;地下走茎细长,直径1-2毫米,节上具膜质的鞘。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长10-50厘米,少数更长些,宽1.5-3.5毫米,具3-7条脉,边缘具细锯齿。花葶长6-15(-27)厘米,通常比叶短得多,总状花序长2-5厘米,或有时更长些,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苞片腋内;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最下面的长可达7-8毫米;花梗长3-4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以上或近中部;花被片常稍下垂而不展开,披针形,长约5毫米,白色或淡紫色;花药三角状披针形,长2.5-3毫米;花柱长约4毫米,较粗,宽约1毫米,基部宽阔,向上渐狭。种子球形,直径7-8毫米。花期5-8月,果期8-9月。因此植物体态变化较大,例如叶丛的密疏,叶的宽狭4长短等有时有明显的不同;但其花的构造变化不大,尤其花被片在花盛开时仅稍张开,花柱基部宽阔,一般稍粗而短,略呈圆锥形等性状很一致,是鉴别本种的主要特征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什么是道地药材呢?这个一时间很少人能够说得清楚。其实道地药材里面的“道”是古代的行政区别,“地”指地域或地区,“道地药材”指的是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简单地说,就是某些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某些中药的生长,所产的这种中药药效比其他地方产的好,那么在这个地方产的这种中药就是道地药材了。就像大家知道的山东的阿胶、东北的人参、广东的砂仁,这些都是道地药材。

天冬和麦冬就像是两兄弟,都是百合科的植物,也同样都是观赏和药用植物。天冬和麦冬都是以块茎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天冬和麦冬都被列为药材上品。因为二冬都有滋阴润泽的功能,所以很多人喜欢在煲汤的时候加上天冬、麦冬。但是其两者的差异,很多人都不太分得清。其实,两者均归肺、胃经。既能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又可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对于一些因为热邪津液亏损的肠燥便秘,还可增液润肠以通便。在治疗肺胃燥热时,还常联合一起使用,以增强滋阴润燥的疗效。而脾胃虚寒泄泻或者是外感风寒导致的咳嗽,无论天冬还是麦冬,都不能使用。

天冬

天冬又叫天门冬,是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天冬的块根,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天冬苦寒之性比麦冬要强,因此补肺、胃阴的功效也要强于麦冬。天冬对咳嗽,而且咯痰不顺的患者,能有效地止咳祛痰。而且麦冬还能入肾经,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最近的研究也表示,天冬可以辅助治疗乳房肿块,对乳腺小叶增生疗效较好,但滋腻性较大,应当注意。

分享食疗小秘方:天冬生地炖排骨。将天冬15克,生地10克,排骨适量同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隔水炖1小时,此为一人份。

麦冬

麦冬又叫麦门冬,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麦冬性甘平,微微苦寒,养胃阴与清胃热的功效比天冬弱,但是它没有天冬那么苦寒,而且滋腻性也比麦冬小。而这就是它的长处。麦冬比天冬更符合药食同源。另外,麦冬还能入心经,因此可以补心阴、清心除烦、安神,可治心阴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有些阴虚烦躁的失眠的患者,使用麦冬煮水,喝过后失眠也有所改善。

分享食疗小秘方:麦冬淮山炖鹌鹑。将麦冬15克,淮山30克,鹌鹑一只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隔水炖1个小时,此为一人份。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该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 0.5~2cm 。有不透明的细心。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天冬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天冬的功效和作用

 1、天冬的块根是常用中药,其味甘、苦、寒,无毒,有着滋阴润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清火止咳等功效。正是由于这些良好的功效,因而天冬块根常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等病症。

 2、天冬块根内部含有淀粉33%,蔗糖4%及其他多种对人体极好的营养成分,在多种医药名目中均有记载天冬的药用价值。天冬块根常常用于感冒发热、气管炎、跌打损伤、肺结核、肺炎、肚痛、吐酸水、贫血、产后风、小儿消瘦、不孕症等,疗效显著。

 3、经过多次体外试验证明,天冬的块根具有抗肿瘤功效。天冬对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它能够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哦。

 4、据了解,天冬块根还具有极好的抗菌疗效。天冬块根煎剂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等各类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中药材中常用天冬块根,它对人体有极好的抗氧化及延缓衰老作用。据我了解,天冬的提取物中含有延缓衰老的有效成分,天冬多糖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的作用。此外,经动物实验验证,天冬还有真可祛痰作用。

 天冬的禁忌

 注意事项: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天冬的食用 方法

 1、天冬酒:取天冬40g、高粱酒500ml。将天冬用竹刀剖去心,之后与水同入砂锅进行煎煮。待煮有约40分钟后,去渣取液,兑入高梁酒中,装瓶密封一段时间后即可服用。取用此酒时每次10~30ml,每日1次,以午后服为宜。不过对于阳虚阴盛、脾胃虚寒见有食少便溏症状者,则不宜饮用。

 2、天冬膏:准备天冬100g,阿胶、杏仁、川贝母、茯苓各50g。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之中,加水煎取浓汁,加入约等量的炼蜜搅匀,煮沸后即可。食用时每次吃1匙。此法可养阴润燥、清火,滋阴止血,化痰止咳,茯苓滋养益脾,可于有阴虚肺燥、咳嗽咯血症状之人。

 3、天冬粥:取用天冬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天冬煎水取汁,然后入粳米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冰糖煮至粥熟即可使用。本方主要在于清火润燥、益胃气、润肺益胃,可用于有阴虚肺燥、咳嗽咽干、阴虚胃热、消渴口干、燥热便秘等症之人。

 天冬的药方选录

 1.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2.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后方》)[5]

 3.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5]

 4.治肺痨:多儿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麦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炖肉吃。(《贵州草药》)

 5.治吐血、咯血:天门冬(水泡,去心)一两,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碎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6.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保命集》天门冬丸)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6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