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分为播前准备、播种技术、施肥技术、节水灌溉几个方面。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在播种前需要将土地翻耕一次,并且施足基肥。如果是入冬前的土地就需要进行秋翻、冬灌、春灌。
(2)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封闭并且整地,使土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因为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各地的具体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选择使用达到国标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
(3)种子处理:在播种前需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者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的播种期的参考标准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
(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
(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
2、播种方式?
一般是根据最终收获时用的机械来配置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株距配置?
播种的时候需要根据计划定苗密度确定株行距。
5、播种深度?
一般适宜的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的,通常以4-6cm为宜。
6、播种质量要求?
播种时需要按照精准播种技术要求,达到行距一致,接行准确,下粒准确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紧实,一播全苗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种子与种肥需要分别播下,严格防止种肥混合。?
三、施肥技术?
玉米是一种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它的生长发育过程是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的,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在栽培玉米的时候要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来进行施肥。
玉米施肥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四、节水灌溉?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其生长期多处于高温条件下,是一种需水较多的农作物。玉米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所以在栽培玉米的时候必须根据玉米的需水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当地气候情况来进行科学灌溉,以满足玉米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保证在高产稳产的同时还能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扩展资料玉米(拉丁学名:Zeamays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其遗传性较为复杂,变异种类丰富,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存在着周期过长、变异系数过大、影响子代生长发育的缺点,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不但克服了上述缺点和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育种速度和质量。
参考资料: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问题一:水稻底下叶子变黄是什么原因? 会不会是缺水
或者感染稻梨胞菌引起水稻稻瘟病
你又说不清楚,谁知道是怎么了
问题二:水稻叶子发黄怎么回事? 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原因很多。如果是寨脚田或者煤锈水田,长时间淹水,导致土壤还原物质增加,根系发育不良,就要抓紧晒田,晒到开裂,并适当施一点钾肥+氮肥(氮肥控制在3-5公斤,钾肥5-10公斤);如果是病害或者虫害,那要实际观察田间情况,按症施治;建议到附近农业技术部门请专家看看。
问题三:水稻底叶发黄怎么回事 水稻叶子发黄有以下原因: 一、中毒性发黄。 1、硫化氢中毒。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味,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现黄褐色,叶尖枯黄,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有一二片绿色新叶。 2、有机酸中毒。稻株根系萎缩,很少发生新根。 措施:排水晒田。 二、缺素发黄。(氮、钾、锌) 三、肥害或药害引起发黄。 四、生理性早衰。
问题四:冬天为什么水稻的叶子会变黄 我们这儿(四川),冬天没有水稻...
问题五:水稻发黄是怎么回事? 水稻发黄一
周没有这么
快缓和过来的
。最起码要
半个月以上
问题六:水稻叶子发红发黄是什么病 出现水稻叶尖发红、红黄的现象,其发生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病比较突然,在短期内集中发生。大多在天气条件出现急剧变化时突然发病。
二是发病面积大、病株率高。在一个地方,有多个田块的水稻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病,发病田块出现症状的水稻叶片比例高。
三是症状大致一致。一般在水稻上部叶片的叶尖发病,病部通常3~5厘米长,长的可达病叶的一半,病部以下叶色正常。病部通常有暗褐色、黑色小点。从寄送来的病株看,病叶没有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等常见水稻病害的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缺钾等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变。
四是不同田块差异大,发病田块水稻根系大多生长不良。发病田块通常没有能够及时搁田或搁田质量较差,很多田块到水稻孕穗期(有明显的穗苞)至破口期田间土壤仍然较烂,田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黄根多、白根少,甚至有很多黑根。五是天气平稳后,病害通常会停止发展,新抽生的叶片不再表现症状,但也有部分田块新生叶叶尖仍然出现病症。
根据上述发病特点,综合各方面因素看,近期各地大面积水稻叶尖发红、发黄,主要是生理性病变,主要原因是在前期不良的天气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水分、肥分的能力下降,出现生理性缺钾等症状。
7月底8月初,江苏各地水稻已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低温阴雨寡照使水稻脱水搁田困难,水稻根系缺氧,不利于根系生长和下扎;无效分蘖增多,高峰苗数高于上年同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速度下降,水稻生育进程延缓,生育期较上年同期推迟3~4天。连续阴雨还影响了穗肥的正常施用,肥料流失也较严重,降低了穗肥的施用效果。田间郁闭度大,还使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发生加重。
搁田困难的田块,一方面水稻群体大、营养生长旺盛,对钾素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钾肥的能力下降,即使田间土壤中有较多的钾素养分,水稻也不能吸收,并因生理性缺钾出现叶尖发黄、发红等症状。另外,搁田困难的田块,通常肥料正常施用也会受到影响,肥料流失也较严重,钾肥施用量少、流失多,会导致土壤缺钾,进而水稻出现缺钾症状。
8月底9月初全省出现低于15℃的低温天气,会使水稻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温度低于15℃时水稻根系活力极弱),容易引起生理性缺素症状。
处理措施
上述各地大面积出现的水稻叶尖发红、发黄现象,在往年水稻生长过程中也常有发生。安徽省曾有一农户的300亩杂交稻发生过类似情况,发病后10天左右,经检查病苗,病株主茎已拔长3个节间,下部叶片叶尖上有缺钾引起的病斑,而新抽生的叶片基本正常,因而建议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根系生长,对重病田适当喷施钾肥。半个月后农户反映,稻苗全部恢复生长,新叶长出后下部病叶被掩盖。期间仅喷施了一次磷酸二氢钾。
水稻进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产上对发病田块重点应加强管理,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保根、护根。对前期搁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甚至很烂的田块,仍然要坚持软搁田,即使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只要田间不出现大的裂缝,都可以不上水;需要进水治虫时,宜灌薄层水,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另外,上述发病田块一般来说水稻根系生长都不是太好,在灌浆中后期遇低温时容易发生生理性青枯现象,目前更应加强养根护根,并注意在北方冷空气南下出现低温天气时灌深水护苗,天气稳定后再排水露田。
目前对发病较轻的田块,一般不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水稻生长能逐渐恢复,对最终产量影响不大。发病重的田块,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有利于病株恢复。钾肥施用量少,或者肥料流失多的田块,可能存在土壤缺钾的情况,对这部分田块应适当增施钾肥,一般可以每亩施氯化钾5~10公斤。
注意事项
1、稻田喷施敌百虫、丙溴磷、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等有机磷......>>
问题七:水稻秧苗叶子尖发黄,求大神看看什么原因以及怎么治疗。在线等很急。 两个原因:第一 肥力不足,第二你虽然打药了,但是你打药晚了几天,所以导致现在这个结果,
问题八:水稻叶尖发黄 7月中旬,正直水稻高温期,水稻生长也进入了孕穗和抽穗期,急剧高温2-3天时间,个别稻田就会出现水稻叶尖发黄、发红的现象,远看似“火烧状”,广大稻农非常惶恐,怀疑是稻瘟病发生,胡乱用药,往往效果又不理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经过田间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前期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水分、肥分的能力下降,偏施氮肥,加重了水稻缺钾症状,属生理性病害。
一、水稻“红尖”特点
1、病情发展迅速
大多在天气条件出现急剧变化时短期内突然发病,在一个地方,有多个田块的水稻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病,2-3天遍布全田。
2、叶片发病率高
发病田块水稻叶片普遍发病,发病率表现极高,通常茎和叶鞘没症状表现。
3、症状表现明显
(1)地下部症状
表现症状稻株,通常根系呈黄褐色,并且发育不良,叶片发病程度和根系发育状况呈正相关。
(2)地上部症状
一般在水稻上部叶片的叶尖发病,达3~5厘米长,长的可达病叶的一半,病部以下叶色正常,早晚叶尖无吐水现象。有时病部伴有褐色斑点出现,和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等发病时期相同,症状类似,很容易混淆。
农民田间最简易的判断方法就是结合田间表现观看稻苗早晚叶尖吐水状况,叶尖不吐水,表明叶尖发红属生理性缺钾所致。
4、田块间差异较大
同一家水稻,不同池子表现会有差异。发病田块水稻根系大多生长不良,即使田间土壤中有较多的钾素养分,水稻也不能被很好吸收。
(1)水稻生长早期,长期深水管理,没有能够及时排水晒田或晒田质量较差的田块,发生重。
(2)水稻孕穗期至破口期,田间土壤仍然泥烂,透气性不好的土壤,田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黄根多、白根少的田块发病重。
5、偏施氮肥症状加重
水稻叶尖发红、发黄是由缺钾引起,生产中表现氮素过多或显症后喷施尿素等氮素肥料会加重缺钾症状。
6、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
(1)生产中百姓用防治稻瘟病和胡麻斑病的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喷施钾肥症状有所缓解。
(2)发病轻的田块,天气平稳后,病害通常会停止发展,新抽出的叶片不再表现症状。
7、容易发生早衰
水稻生产到了本田阶段,很少有农户会拔出稻苗看看根系发育状况,实际上水稻“红尖”也是给稻农一个警示。由于根系发育不良,会导致后期水稻早衰,导致产量品质下降,必须引起稻农重视。
二、采取应对措施
水稻大面积出现的叶尖发红、发黄现象,在往年水稻孕穗至抽穗期也常有发生,只是随气温变化表现轻重程度不同。
1、增加土壤通透性
目前各地水稻普遍进入孕穗末期至破口抽穗期,生产上对发病田块应重点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保根、护根。
(1)、人工踩田
此期田间还有残余的野慈姑或稗草,结合人工薅草进入田间踩田,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系发育,一举两得。
(2)、轻度晒田
对前期晒田不良、目前仍然泥烂的田块,即使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也要坚持轻度晒田,否则虽然气候适宜,叶尖发红现象不再发生,但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引起早衰,进而影响产量。
2、喷施钾肥
(1)对发病较轻的田块,一般水稻生长能逐渐恢复,对最终产量影响不大。
(2)发病重的田块,结合稻瘟病、胡麻斑病的预防,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有利于病株恢复。钾肥施用量少,或者肥料流失多的田块,可能存在土壤缺钾的情况,对这部分田块应适当增施钾肥,一般可以每亩施氯化钾5~10公斤。
3、喷洒生根剂
结合钾肥喷施,加入生根剂成分,促进水稻根系发育,保证3片功能叶片良好发育,防治功能叶片早衰,有利于水稻灌浆成熟,最终获......>>
问题九:水稻下部叶子发黄发霉什么病怎么办 水稻下部叶子发黄发霉,是由水稻纹枯病所致。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中国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水稻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会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田面不平的低洼处,最易发现病株。
药物防治: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问题十:水稻发黄是怎么回事,还不长, 看图应是机插秧,图中有浮秧,说明机插较浅、其次水过深,不利新根成长吸肥,已活苗应浅水并追肥。其次应看是否有蓟马(手掌平直粘水拂稻叶查看)。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赠外,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 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的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
祭拜,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