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丰收的诗句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0:23:30
字号:

1.关于“秋天收割稻谷”的诗有哪些

宋代范成大的诗词《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关于秋天稻谷的。知

关于水稻丰收的诗句

出处《浣溪沙·江村道中》——宋代: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译文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道,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扩展资料

1、《浣溪沙·江村道中》创作背景

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南宋时,川蜀、襄汉和两淮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版所以范成大在担任四川I制置使期间出游时常常要身着戎装。这首《浣溪沙》词大概就是词人在蜀中所作。

2、《浣溪沙·江村道中》鉴赏

诗词以颜色变换为线索,先远后近。第一句写远景,金灿灿的十里平畴,稻香扑鼻。第二句稍近些,红艳的木槿权花后,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风摇曳。第三句写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挂满枝头,青黄相间,低头摇晃,招人喜爱。好一派丰收景象。充分体现了这位著名田园诗人在描绘江村美景方面的才华。

2.形容水稻的诗句

1、稻子由光秃秃而绿油油而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人类也不例外.

2、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

3、稻子的头颅排列得很美丽,尤其是它们聚成山或堆成海的样子.

4、稻子的使命并非在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妆扮自然,而在于滋养生命的新生.

5、稻子长在田里的身姿很好看.细细长长、娉婷袅娜,看起来既柔顺又光滑,呈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风度.它们是以站的姿态完成一生的行走,只有风拂来的时候才躬一躬身,然后挺直腰杆.

6、稻子被收割后,就仿佛卷了行李随时要走的流浪汉.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有风的原野,无奈地遥望那片曾经供给它们营养的土地.

7、稻谷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作米的物质,空气一般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

8、稻谷碾成白米的刹那,无数新的生命便真正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9、当秋风吹拂着你的双颊,稻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它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当秋天来临时,硕果累累,秋高气爽,一股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切都是那神奇的画布——大自然,精心用粗细不一的线条,五彩缤纷的颜料,勾画出一幅又一幅美得动人,色彩斑斓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

10、村庄不动水稻在动,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家园.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

11、从稻子被插到田里的那天算起,四个多月的风霜雨露,一百多个日子的蓝天白云,让稻子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处子.只在秋阳俯照的时候,她们才羞涩地低垂了头.膨胀的心事举重若轻,把稻子们打扮得腼腆多情,摇曳生姿.

12、风吹翻了水稻的结构,吹动了水稻的情结.我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

13、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

14、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15、秋天在田野里.田野里的稻子都熟了,黄澄澄的,仿佛是一块大金子.东边,人们开着收割机,正向这边开来,他们让每一粒稻子都进了仓库.

16、向上,向着太阳的方向不停地生长,是它们穷尽一生也不会止息的追求.

17、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

18、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场地上堆满了一粒粒金**的稻谷.

19、在春风刚吹起的时节,绿油油的稻子昂首挺胸,颇有少年狂气,随着风的指挥左右摇摆;他曾经历过阳光雨露,也曾经历过暴风骤雨,但柔软的茎却未被折断,待秋天来到他饱含稻穗的头就悄然低下,那里面充满了智慧和感悟.

20、这是稻子生命历程里幻出的又一道奇丽的风景:这看似轻飘的身体里装载了农民太多沉甸甸的希望,以至于谁也无法忽略和淡漠由它衍生出的那份深秋的喜悦.

希望可以帮到您,很荣幸为您服务

3.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有哪些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2.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3.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4.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描写秋天丰收的词语:

1. 秋风送爽:秋风送来凉爽的感觉。

2. 一丛金黄:描写秋天果稻谷成熟了。

3. 秋雨绵绵:秋天的雨水,绵延不断。

4. 果实累累: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

5. 秋风习习:秋天的风一阵一阵的吹过来。

6. 一叶知秋:凭借树叶凋落,了解秋天到来。

7. 春种秋收:春天种下种子,秋天得到收获。

8. 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

9.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10. 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参考资料

搜狗搜索:/web/searchList.jsp?uID=4-bXDDBWxwYV-YYg&v=5&dp=1&w=1278&t=1511599716841&s_t=1511599727253&s_from=result_up&htprequery=%E6%8F%8F%E5%86%99%E7%A7%8B%E5%A4%A9%E4%B8%B0%E6%94%B6%E7%9A%84%E6%99%AF%E8%B1%A1&keyword=%E7%A7%8B%E5%A4%A9%E4%B8%B0%E6%94%B6%E7%9A%84%E8%AF%97%E5%8F%A5&pg=webSearchList&s=&suguuid=d878b96a-345c-452e-ae33-11e53ac3d3f2&sugsuv=%3D&sugtime=1511599727258

4.描写“稻谷”的诗句有哪些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2、《观田家收获(三首选一)》

清代:归庄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天全我志独无田。

译文:

在晚秋,当稻谷成熟时,有几千英亩的稻田。五年来,女真一直是一个粮食运输者,我没有多余的土地。

3、《杏帘在望》

清代: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译文:

杏帘邀客饮,望山庄。灵泉鹅水,三玉吞梁。春边韭菜绿,十里米花香。在一个没有饥饿和沮丧的繁荣年代,没有必要忙于耕作和纺织。

4、《四时田园杂兴》

宋代:范成大

租船满载候开仓,

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

尚赢糠核饱儿郎!

译文:

租来的船已满载入仓。这些谷粒像珍珠一样白,像霜一样白。不管你损失多少钱,赢了谷壳吃了谷坑。

5、《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译文: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关于稻谷的经典诗句

蔚州贡米——明清贡米

涿州贡米——乾隆御用,稻地八村

增城丝苗——“米中碧玉、饭中佳品”

五常大米——清朝宫廷御用

东兰墨米——宫廷药米

蔚州贡米——明清贡米

据《蔚州志》载:元“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蔚州献嘉谷。”蔚县的黄小米,远在七百年前就成为贡品,进入御膳房而享誉京城。蔚县小米能获此殊荣,与其的处的地量位置和气候有关,蔚县地处冀西北间盆地,坡地多,水量少,且十年九旱。而抗灾力强而又耐旱的谷物适宜于在这种环境下生长,故在粮食作物种植上,成为首选,历代相袭,约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蔚县小米,颗粒饱满,金黄灿灿,素以粒大、色黄、味香、富粘性、多营养,含糖量高著称。据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鉴定,蔚县小米中蛋白质含量13.1%,赖氨酸含量0.25%,粗脂肪含量4.27%.小米的源粮乃谷子,谷子去壳,色泽金黄,即称小米。蔚县南北二坡及桃花一带是盛产小米的区域,著名的“桃花小米”声誉北国,据史书记载,蔚县桃花小米,远在明清时曾被列为“四大贡米”之一。

蔚州小米在明清年间就为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而久负盛名,它颗粒光洁、色泽金黄,煮成米粥粘而松散,做成稀饭稀而粘稠。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维生素等。与普通大米相比,蛋白质含量高1.5倍,脂肪含量高6倍,维生素B1高1.5倍,粗纤维高6倍,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物质,是产妇、老、弱、婴幼儿的滋补佳品。

蔚州贡米是是蔚县特殊的土壤、水质、气温结合优良的品种,以先进的种植生产技术并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食口性极佳,米粒均匀,清洁度高,质地晶亮,粘甜可口,煮饭后表现黄灿灿,吃起来油津津,光滑喷香。

涿州贡米——乾隆御用,稻地八村

涿州贡米早在乾隆年间便以其优良的品质名扬天下。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宫廷选用涿州“稻地八村”大米为膳米,故有“贡米”之称。

涿州种植水稻史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北齐孝昭皇帝建元年(560年)平州刺史稽骅建议“开幽州督亢旧皮长城左右营屯,岁收稻粟数十万石,此境得以周瞻。”(隋书《食货志》)197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考察涿州时称该地区为“得天独厚盛产水稻的好地方”。涿州贡米选用国家级原种场培育的优良品种,引用地下甘泉灌溉栽培,无任何污染,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锌、铁、钙、磷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经微波、磁化、静电吸附、抛光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涿州贡米晶莹剔透,色香味美,具有香、甜、软、滑、粘等特点,无须淘洗,直接下锅蒸煮,确保了营养的不流失,为家庭必备、馈赠亲友的营养佳品。

增城丝苗——“米中碧玉、饭中佳品”

丝苗米素有“中国米中之王”之称,与增城挂绿荔枝齐名。以其米粒洁白晶莹,油质丰富,成饭香气浓郁、柔软、可口而驰名岭南,饮誉海内外。

历史起源

“增城丝苗”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了。清朝庚辰年(1820)版的《增城县志》对 丝苗米

增城丝苗已有记载:“案近来,早熟有栋赤,有上造丝苗,有白谷仔颇佳,晚熟有泉水占,丝苗最佳。”由此可见,“丝苗”在当时已是最佳的稻米品种了。丝苗的正宗品种是晚造的,普称丝苗或高脚丝苗,对外称增城丝苗。属农家品种,感光型晚造优质品种。

丝苗米是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的籼稻优质稻米,外观品质美观靓丽,长粒形、细 丝苗米

长苗条、晶莹洁白、米泛丝光、玻璃质;直链淀粉含量中等,质地软硬适中,煮饭爽滑可口,具有清新香味,口感佳,饭粒条状而不烂。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

丝苗米传说

有一天,两位仙人(可能是道士) 云游至白水礤上空,顿时一股紫气升起,仙人见到这里山清水秀,觉得祥云紫气下面必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驾住云头,落脚白水礤,建立寺院,在这些梯田里播种稻谷。这种水稻谷壳金**,米粒细长苗条,晶莹洁白,米泛丝光,煮饭爽滑可口。当地农民引种 丝苗米

扩种。

五常大米——清朝宫廷御用

五常在黑龙江省的最南部,距离哈尔滨120公里左右,属于哈尔滨管辖的一个县级市,面积7512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田超百万亩的县级市之一。国际权威人士说,在同纬度地区五常的水稻第一位。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气候,无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时。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贯穿全境,水系纵横。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加上种植的成熟期长的优质晚熟品种的水稻,使五常大米与众不同的特点。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五常大米成饭食味 清淡略甜,棉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 剩饭不回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五常大米素有“贡米”之称。五常是从1835年开始种植水稻的,距今已有165年的历史。

东兰墨米——宫廷药米

墨米,壮话叫“候墨”。因其谷壳、米粒内外均为紫黑色而得名。此米成产于广西东兰县,故又称“东兰墨米”。

原产于广西东兰、隆林、乐业等地。因米粒色泽黑黑,故得名“东半墨米”,当地群众也称“高山黑糯”。有皮紫心白和皮心皆黑两类。煮熟后,全粒皆黑。 用此米做饭,味道香甜,甜而不腻,柔软可口;以墨米为原料酿酒,醇香浓郁,甘甜味美;用墨米制成黑糯糍粑,别具风味。墨米内含有直富的淀粉、蛋白质和16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当地中医常用墨米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症、早期白发以及神经衰弱等病症。故有“药米”之美称。

东兰墨米是东兰县高寒山区野生墨谷经农家长期选育而成的一属珍稀稻种,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史,为粮中之珍品,所含氨基酸达18种之多,而其中的8种又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尤以苏氨酸、赖氨酸含量最高,粗蛋白、粗脂肪、硫胺素、核黄素及矿物营养元素均高于其它稻种。此外,墨米还含有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万分,具有滋阴补脾、健暧肝、明目活血之菌效。除可作产妇和病弱者、老人的滋补食外,还可治疗一般性的铁打损伤、风湿病等,故又称“药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古籍药典详有记载:“墨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温肝,益气补血,生津润胃,活筋壮骨,利便止泻,抗衰保颜等功效”。长期食用,有健体及延年益寿之功,因而古代宫廷把墨米列为首选贡米。该米酿成的墨米酒,浓郁纯香,口感至极,是绝佳的贵宾宴酒。

天津小站稻——

作粥塘沽米粒长,晶莹剔透赛琼浆素有“皇室贡米”美誉的天津津沽小站稻,培育生产始于明朝,盛于清代。昔日,引用运河肥水浇灌,使小站稻,占天地之利,经人勤耕耘提纯而形成,人们称赞小站米“作粥塘沽米粒长,晶莹剔透赛琼浆”。

小站稻米质优异,脍炙人口。周盛传小站屯垦成功,始有小站稻的称谓,其后成为津沽名特产品。日本侵华奉为高级军粮,强禁稻农食用。50~60年代,曾以特二级优质米销往日本、东欧、东南亚、古巴等国家和地区。

天津地区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其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和灌溉水源等生态条件,适宜生产优质稻米,历代史料多有记载。1601年(明朝万历二十八年),保定巡抚汪应蛟在天津南郊一带垦田5000亩,试种水稻成功,成为最初的小站稻。

天津小站稻米粒椭圆形,晶莹透亮,垩白极少,洁白有光泽,蒸煮时有香味,饭粒完整、软而不糊(粘),食味好,冷后不硬。南运河水源上游来自黄河,含淤泥和腐殖质较多,水质很好,灌溉稻田不仅省肥高产,稻米外观、蒸煮、食味品质均佳。科学考证,应是形成“小站稻”名特优产品的主要因素。并使其成为清皇室的贡米。声望遂超过了葛沽稻。 20世纪三十年代后,又从日本、朝鲜引进“银坊”、“水源”等优良品种,米质更佳,真是“一家煮饭,四邻飘香”,小站稻已成为天津的风物珍品,闻名遐迩。

由小站开发,仅有120年。但小站稻却是自北宋以来,千余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历代先哲垦拓北海,法式南方的实践递鍃推进下,得以问世的,是整个天津屯垦史上的一个突出环节。曾以江淮粳稻为母本,但结果却优于江淮稻;曾以韩国、日本的稻种为 籽种,而品位却超越了韩国稻和日本稻;其前驱是葛沽稻,但比葛沽稻更胜一筹。“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

云南贡米——稻米之路的起点

云南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稻谷生长。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云南是人工栽培稻的起源地,是传播 "稻米之路"的起点。经过长期的驯化培育,生产出了许多优质大米,其中的姣姣者紫米、八宝米、遮放米在过去还被列为向朝廷进贡的贡米。

紫米:产于墨江一带,因米色深紫而得名,是云南独特的名贵大米。紫米食味香甜,粘而不腻,赖氨酸的含最比一般大米高40%,蛋白质、粗纤维的含量也超过了一般大米。它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还具有补血益气、健脾理中及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从元、明时就是当地官府向朝延迸献的贡米。

遮放米:遮放米也叫软米,具性质介于糯米与饭米之间。遮放米粒大而长,色泽白润如玉,做饭香软可口,营养丰富。饭冷后不变硬,仍易粘结。软米中较有名的品种有毫庇毫二王汗多、毫底拉号、毫木两、毫安闷等,标准产地在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遮放米在清代被列为贡米。

八宝米: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油脂芊、颗粒大、滑感强、形色美、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历代均列入贡米之列。八宝米是云南省久享盛名的优质大米。产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的八宝地区。八宝米以色泽分为两类:一是米粒白里透青,略似青玉色,用以煮稀饭,碗边呈现一圈玉绿色;二是米粒呈雪白色,质白如玉。八宝米的颗粒比普通米粒大,且稍长,蒸煮的时间短,饭粒软和,富于黏性,清香可口,是历代向朝廷进贡的佳品,解放后被列为国家优质上等米,常用以招待贵宾。

常熟鸭血糯——内膳御米,宴席必备;

血糯八宝饭位列国际菜谱

常熟特产,俗称鸭血糯,属水稻科,红芒长杆,成熟时,谷粒皮壳呈浅紫色,脱皮精碾后,米粒殷红如鸭血,粳性,实际上是一种红粳稻米,故烧煮时,必须掌握其性能,一般以三、七相和为宜,即三成血糯七成白糯,成饭后即可做成各种点心。

常熟特产鸭血糯,别名红莲糯、血糯、补血糯,是清康熙年间栽培稻中变异而来的一个籼型糯稻品种。鸭血糯粗蛋白含量为13.3%,并含有生物吡咯素,有强身补血之功能。它米皮紫红,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为滋养补品,曾列为皇宫内膳“御米”之一。民间常作产妇和体弱者粥食进补。 有补血滋阴之功效,,特别对年老体弱者,确有强身滋补作用。以血糯做酒酿、粉圆子、八宝饭、红米酥、米粉等食品,不仅色泽美观,而且香甜可口。

其特点是:米粒细长,色泽殷红,粒质透明。炒血糯八宝饭入口黏而不糊,食之甜而不腻。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生物吡咯色素。具有养血滋阴,强身补血等功效。 鸭血糯属于籼稻型,加工时须与普通白糯米混和同煮,一般血白比例为三比七,这样黏性适中。1922年,在中国物产评选会上曾荣获大奖,并被列入国际菜谱。

据说从明代起就成为朝廷贡品,清末在北京“垂廉听政"的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最爱吃用常熟血糯,供宫廷食用。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血糯已成为宴席上的必备佳品,列入甜食中的名点。

万年贡米——代代耕种,岁岁纳贡

原产于江西万年县荷桥山区。起源于南北朝。因“代代耕种,岁岁纳贡”而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种植历名。

万年贡米产于江西省万年县荷桥一带,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异(该地位于怀玉山北麓的丘陵峡谷地带,山泉涌流,水温在15℃左右,水质富含氮、磷、钾及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土壤属偏酸性粘土,土层深,当地匀称“冷浆田”),营养丰富,据测定,万年贡米中蛋白质含量普通大米的数倍,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含亦高于普通大米。米色如玉,颗形如梭,口感松软香醇,堪称米中极品。

万年贡米,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异,营养丰富,颗粒大,体细长,颗形如梭,米色似玉。用其做饭,质软不腻,味道浓香;以贡米为原料酿酒,浓而不烈。其米、其酒都品质优良,别具风味。誉盖五谷之首。经测定,万年贡米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且含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堪称米中珍品。

南城麻姑米——冷水白,古称“银珠米”;

四月始稼,八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江西抚州特产:南城麻姑米。麻姑米又名“冷水白”,古称“银珠米”。产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建昌镇麻姑山,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所撰《麻姑山志》“银珠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八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

名贵品种,宋朝种植麻姑米,作为贡米,全生育期180-190d,株型适中,株高142cm,茎叶淡**,剑叶宽略披,穗长25cm,每穗粒数110粒,结实率95%,千粒重26g,粒形短圆,米色银白,形似珍珠,故又名银珠米。饭松软光滑,稀饭稠而不黏,食味好。

麻姑米粒外形短圆,米色银白,形似珍珠。麻姑米煮饭易熟,松软而韧,具有胶质,营养醇香。煮粥稠而不黏。加工的米粉,细嫩条直,洁白透明,韧滑香郁。麻姑米是为历代宫廷贡米而享誉天下。

“麻姑米,亦鲜矣!".麻姑米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1959年被选为参加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展品。

奉新柳条红——传统名贵,珍品进贡

奉新红米,又名柳条红,是传统的地方名贵稻米.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明朝就作为珍品进贡皇室,故有贡米之美称。

江西奉新县传统名贵品种,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食味香甜,柔软可口,素有贡米之称。全生育期160d,株型松散,株高120-136cm,叶色绿,剑叶细长,长达40cm,穗长21.7cm,每穗粒数80-90粒,千粒重23g,结实率80.6%,粒形细长,颖色淡褐或黄,有芒或无芒,米红,饭软而香。由于柳条红植株高大,不耐肥易倒伏,1973年奉新山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60Coγ射线照射育成矮秆抗倒伏的品种,名曰奉新红米,全生育期135d,粒细长,米红,无腹白,米质优。

颗砂御米——谷中珍品,源于五代

据说早在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已将此地定为“皇田”,所产之米则称为“御米”,这大概就是“颗砂御米”的来历。

颗砂御米不同于普通大米,它颗粒大,色泽白里透青,略似玉石,米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份。用其做成米饭,质地糯软,油光发亮,味道醇厚,清香扑鼻,香气醉人。

产于湖南永顺颗砂。颗砂是湖南省土家族自治州永顺县的一个乡名。颗砂乡高枧村的桂溶坪,有一块土地出产的稻米奇香众,可谓“谷中珍品”,故又被称之为“颗砂御米”。据介绍,高枧村桂溶坪这块土地的播种面积仅有1500m2。这里农民习惯种植高脚或矮脚麻谷,稻穗长约23.1-26.4cm,每穗结实300-500粒,比其他稻田早熟4-5d,而单产也要高出750多kg/hm2。颗砂御米不同于普通大米,它颗粒大,色泽白里透青,略似玉石,米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用其做成米饭,质地糯软,油光发亮,味道醇厚,清香扑鼻,香气醉人。

源口香米——长沙好米,其香五里

产于湖南江永。江永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潇水支流永明河上游。据《湘侨闻见偶记》记载:“府境有香稻米,不多得……其米玉色,不甚白,细粒,人饭少许即香。所谓‘长沙好米,其香五里’者,即此种。”这里盛产稻、小麦、花生、大豆等。特产“源口香米”,稻禾高达1m,谷芒棕色,米细小质黏,色呈乳白,做成米饭,质地糯软,芳香浓郁,是湖南稻中绝品,素以质佳味香而饮。

中国历代都把香稻视为珍品,把香米作为贡品,誉称香米为“贡米”。历代诗人如杜甫、王维、孟郊、陆游等,都有吟咏香稻的佳句。唐代大诗人杜甫就留下“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名句;《红楼梦》中更有“稻香村”的雅境。但是,香稻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种植,倘若换一块土地,改变一个环境,种出的香稻就不香了。湖南源口香米所以能成为珍稀之物,同当地有适于香稻生长的特殊水土条件是分不开的。

车亭贡米——米香浓郁,朝廷贡米

涞水县丘陵、山地面积广阔,适宜谷子的种植,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常年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量200万公斤。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所产小米颜色金黄,米香浓郁,粘稠爽口,品质上乘。小米含蛋白质11.5%,含脂肪3.51%,赖氨酸含量占蛋白质含量的1.41%。熬粥食用味道鲜美,属绿色无公害食品。早在汉朝时就被御封为朝廷贡米,明清年间更负盛名,称“车亭贡米”。

营口大米——自然原味 醇厚天成

辽河下游(今营口、盘锦一带)原为荒滩,清初,为不致“龙兴之地”荒芜,自山东移民,此地遂成贡米产区,并享盛誉,至1913年设营口县,民间始有营口大米一称。在解放战争时期,大片良田曾有多年荒芜,沦为苇荡,营口大米名渐式微,乃至有人误以为营口地区水稻种植始于20世纪。解放后,营口地区(1984年盘山县自营口划出,独立成盘锦市)水稻种植规模逐步恢复,并成为当地主要农作物,由于品质优秀,在第二届广交会上成为新中国出口的首粒大米。营口位于渤海之滨,河流滩涂遍布,处于地质构造裂缝带(1975年,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营口、海城大地震),土质富火山灰类土、盐碱土,与遍布东北的黑土形成营口特有土质,其成份复杂,微量元素丰富。经研究,与其他产地米不同,营口大米淀粉在糊化过程中会形成油状膜,营养成份更高。大米外观亮滑、莹润、饱满、致密,米色透翠、剔透如冰,煮食后,颗粒舒展,米香自然、味道醇正,“饭味”足。近年来,东北北部地区引入中科院培育的杂交长粒香型米,大米香气浓郁,极受市场欢迎,为东北大米添加了一抹亮色,但由于历史上“东北大米”一直是粳米,使得东北人对传统东北大米口味更为喜爱,营口地区尤其如此,所以至今营口仍坚持着纯种粳米的种植,几乎找不到长粒杂交稻的种植区,大面积的粳米种植,保持了基因的纯正,也保持着东北大米的正宗风味,营口大米再次成为传统东北大米的代表。

1.形容“水稻”的诗句有哪些

《七绝.咏水稻》择日埋根浅水中,逢源八面沐春风。

今秋圆个黄金梦,留下芳名稻草兄。《麻姑山》刘禹锡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

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苏辙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温庭筠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

门带果林招邑吏,井分蔬圃属邻家。皋原寂历垂禾穗,桑竹参差映豆花。

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苏辙城中二月不知春,唯有东风满面尘。

归意已随行客去,流年惊见柳条新。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

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

2.与“粮食”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与“粮食”有关的诗句如下:1.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第三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全文如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或古诗有哪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2、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3、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4、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5、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6、〈〈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7、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1、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

12、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13、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14、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 15、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16、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7、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18、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19、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20、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21、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

22、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23、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24、相互谦让,亲如一家。 25、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26、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27、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28、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29、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

30、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4.关于秋收好句子

又到秋收时节,秋意浓郁,薄雾轻纱似的笼罩着大地,阵阵秋风吹落片片树叶,落叶纷飞,随风舞动,田野里那一片金**的稻田,在秋天里羞涩的低头,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在流年里轻舞飞扬,诱惑着收割机的轰鸣,为稻粒忙碌,为收获欢歌,喜庆挂在季节的末梢。

D2如今,机械收割,农人们只需从田里把一袋袋谷子搬到马路边,用机动车或板车拉回家,省去了不少的劳力。田野上只有收割机穿梭着忙碌,看不到农人们的繁忙了,少了秋收热火朝天喧闹的景象了。

那时,人工收割,田野上到处摆满了打谷机,一块块田地上站满了大人、孩子、老人,繁忙的收割,累得汗流浃背,谁也不言辛苦,心里乐得开了花,脸上笑得像蜜一样的甜。窄窄的田埂路上,随处可见大人们挑着一担担沉重丰收的谷子。

虽然把他们压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他们个个乐呵呵的,笑哈哈的,相互打着招呼,说着今年的收成好,丰收的喜悦在他们的脸上绽放成一朵朵金黄的花。D3每逢十月这个季节就是家乡秋收的季节。

江南的风雨造就了故乡的丰收,记忆中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满是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翩翩舞蹈。故乡的稻田就是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画,从山底一直盘旋到山顶。

稻穗在太阳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像是一堆堆染了色的钻石。D4今年,按村民的话说是“暖秋”,霜冻还没光顾万物,所以路两边的杨树及远山的树林还没有完全的凋零,但已渐次成为壮丽的金色,变成了一道连绵不断的金色屏障;远处山岭上黄腾腾山菊花竞相开放,透着青春的灿烂,透着妩媚和娇艳;南岭上的杏树叶变黄了,黄的是那样的璀璨;北岭上的柿子红了,红的象小红灯楼一样挂满枝头,让人馋涎欲滴。

D5秋天里,黄橙橙的玉米,羞涩地半掩着面容,田野上,父亲们一镰又一镰,有节奏地割下那,期待已久的累累硕果,连蛐蛐儿也不甘寂寞,在玉米秸秆上,来来回回奏着情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微风拂过,处处都弥漫着诱人的玉米棒香。D6秋天的田野是丰硕的田野,花生、大豆、玉米、地瓜,加上拾了一茬又一茬的棉花,摘了一拨又一拨的红豆、绿豆,红的发紫的高粱,花开没完没了的芝麻,插补在田边地头的南瓜、坡豆角儿等等农作物,全都脚赶脚的相继成熟。

瓜熟蒂落的老理说的一点也没错,由彼及此庄稼熟了就要及时收获。还记得那则谜语麽?“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一场及时的秋雨过后,人们四散在花生地里,弓腰低首,拽住或靑绿或黄绿的花生秧,稍稍用力一拔,那些藏在土地公公怀里的“白胖子”们,便连带着它们的“麻屋子”,一把把的出现在人们面前。D7由于这几年农村政策好,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高涨,庄稼在他们勤劳双手的摆弄下,年年家家都是获得可喜的收成。

你看,一个个农家漂亮的平房上摆满了金黄金黄的玉米棒子,院子里堆满了大豆高粱。当你遇见每一个父老乡亲,他们的脸上都推满了幸福的笑容,满意的笑容,自豪的笑容。

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真让人兴奋,让人陶醉。有人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有人说,秋天是一个使人陶醉的季节,是否有道理,只有你亲临其境了你才会体验它的真假。

你才会被真实所感动,所陶醉。D8豆类过熟,豆荚开裂,圆溜溜的豆子四处蹦跳。

最讲奉献的要数大豆——不论是黄豆、黑豆还是青豆,他们把自我牺牲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收割回家的大豆,晾晒与庭院,人们不论白天夜晚,只要一有功夫,就把连带着秸秆晒干的大豆,用木杈棍棒之类的农具,一遍遍地捶捶打打。

豆秸豆叶被捶的支离破碎,甚至被打的粉身碎骨,直到豆荚全部开裂,吐尽豆粒为止。分离出来的豆秸豆叶,被塞进灶膛,在“噼噼啪啪”的鸣礼中,化作熊熊的火焰,烧熟了饭菜,以最绚烂的方式结束了毕生的使命。

D9秋收时节,忙碌的是机械,累的是老人,下一季的秋收希望会借十八大的东风有所改变,让土地在种田大户的手里物尽其用。解放空巢老人,让这些老人幸福晚年。

秋收在季节的末梢,绽放出令人欣慰的笑容,秋收在季节的末梢,绽放出时代的风采,秋收在季节的末梢,绽放出春花秋实的美丽…… D10收割机张开大口,快速的将稻子吞下,就像一个饿急了的人,狼吞虎咽的吞吃。收割机把吞到肚里的稻谷从稻秆上脱落,再用强大的风力把稻秆稻叶从尾部吹出,一排排稻秆稻叶如释重负般静静的躺在田野上。

收割机的侧面有一个漏斗,专门有一个师傅,拿着编织袋接住从漏斗里奔流而下金黄饱满的谷子。一会,编制袋就鼓得满满的,师傅麻利用线绳扎好编织袋口,往田里一滚,又赶忙拿另一个编织袋接着漏斗,装着黄灿灿的谷子。

如此的机械收割,一亩田不过就是几十分钟。D11放眼望去,广阔的田野里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到处是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拖拉机、三轮车、小推车往来穿梭于田间小路却又井然有序。一路上或是路过村人劳作的地头,无论是相交甚厚者还是泛泛之交,人们相逢一笑,互问互答互招呼。

爽朗的笑声,大嗓门的问候,时时传入耳中。一天到晚田野里劳作的人们来来往往不间断,直至天黑才会渐渐散尽。

D12眼前的秋收,没有紧张的收割繁忙了,农人们像闲人一样站着或蹲在。

5.描写“稻田”的好词好句好段有哪些

1、稻田那一边白茫茫一片是什么?哦,是棉花,那一朵朵棉花像天上飘浮的白云,又像我们爱吃的棉花糖,经典语录。棉花姑娘哼着小调唱着小曲,在摘棉花呢!

2、农民伯伯往稻田里洒上农药后,很快就消灭了虫灾。

3、他们把贫瘠的土地改变造了一年两熟的稻田。

4、农民伯伯用农药把稻田里的害虫收拾得一干二净。

5、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共同推出了与人类似、用胶皮声带说话的机器人,语调抑扬顿挫,显得非常亲切。

6、瑟瑟金风吹来,望无际的稻田像大海泛起了波涛,沉甸甸的谷穗像怕羞的姑娘腼腆地低着头。

7、微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一块块稻田被风掀起了层层金浪,那沉甸甸的稻谷,像是害羞的姑娘低头默想。

8、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棉桃像小树,绽了鸡蛋似的花絮。啊,不是稻田,是黄金的大海;不是棉田,是白银的世界。

9、向山下望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和一排排整齐的农舍。

10、远远望去,黄澄澄的稻田,翻腾着滚滚金波,好像灿烂的彩霞洒落在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压得稻秆直不起腰来。可是,它们还是使劲地随风摇摆,好像在为金色的秋天舞蹈。

参考资料

句子大全:

6.关于秋收的句子

1、太行山的秋天,一派丰硕的山野。梯田里是火红的高粱,黄澄澄的玉茭,山坡上是熟透的大红枣,小灯笼似的大柿子,挂满枝头的核桃和板栗。满山满谷,满是成熟粮果的芳香。

2、秋姑娘唱着丰收之歌向我们走来了。稻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唱着欢歌,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

3、当秋风吹拂着你的双颊,稻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它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当秋天来临时,硕果累累,秋高气爽,一股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切都是那神奇的画布-大自然,精心用粗细不一的线条,五彩缤纷的颜料,勾画出一幅又一幅美得动人,色彩斑斓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我爱秋天,爱秋的宁静,爱秋的朴素,爱秋的高洁。

4、秋天象征着成熟,能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喜悦。记得在霜地的黄昏里,在不远处的袅袅炊烟里,抱着又圆又大的地瓜,那心情用现在的话说是多么的“爽”啊!再大些,用枯叶烧起的黄豆稞里,寻觅着无尽的秋香,我敢说那是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

5、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6、秋天是丰收的,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

7、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稻田,那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承载着的,是农人一年的寄托和梦想。

7.形容秋天丰收的诗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