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位于资江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干带,山地面积达82%,是典型的山区县、库区县,也是全国有名的茶叶生产大县,2019年安化县茶叶规模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茶园总面积35万亩,茶叶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然安化茶园多以山地小块茶园为主,实现大型农业机械化作业较为困难,且目前茶叶生产劳务用工缺口矛盾突出,与安化日益壮大的茶行业发展不相匹配,大大制约了茶叶生产,更不利于茶行业的升级与发展。
安化县农机事务中心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致力乡村振兴,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引进推广适合本县山区丘陵的农业机械,大力推进茶、粮、油、果、药等特色行业机械化,助推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安化农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尤其在茶行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绩显著。
如安化县农机事务中心通过与国家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对接与合作,考察对接了江苏无锡、山东济宁、广西玉林等地农机企业,引进了国内新研制的适合安化县茶园的耕施一体机、开沟起陇机、中耕锄草机、修剪机、采茶机、生物灭虫机、小型挖机和单轨运输机等,先后在马路镇云上茶叶和小淹镇百花寨茶园进行了演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依托这些新引进的农业机械,安化县茶之春农机服务合作社和昌茂隆茶叶机械服务社率先成立,坐在驾驶室里操作农机标志着安化县茶园生产即将告别手工培管的历史。
此举受到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主任龚昕、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县长肖义的充分肯定,并予以指示在全县大力推广。
引进了好的农业机械,但会操作、懂技术的人员极其缺乏,安化县农机事务中心急农户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先后多次组织相关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如在安化县渠江镇组织的库区移民茶园作业机械化、茶叶生产加工机械使用与维修培训班,学员达120多人,历时10天,培训内容多且实用,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机械操作与维护保养、茶叶加工工艺、茶叶病虫害防控、茶叶机械化现场演示、茶艺培训、茶叶营销、茶厂实习等。
让学员掌握茶园开垦、中耕、除草、修剪、喷灌、植保、采摘、运输和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技术。
通过培训旨在发展本县茶叶行业,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增加农民对茶园的培管效益,带动农户转移劳动力,增加经济收入,进一步在全县推广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打好坚实的基础,也将为打造千亿湘茶行业做好引领示范作用。
2020年,安化县农机事务中心向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成功申报实施省内农业优势特色行业(茶叶)机械化示范项目,以湖南坡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争取省级项目资金4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湖南坡茶业有限公司自筹资金25万元,打造一个100亩以上的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立一个机械化示范行业园区。
在马路、仙溪等8个乡镇扶持建设规模茶园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28个,增强茶之春、昌茂隆等茶叶农机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降低了茶叶培管成本。
相关政策:
(一)建设高效规模基地,优化区域布局。一是建设规范现代茶叶基地。二是建设高效优质茶叶基地。三是加强良种繁育,改造低产茶园。
(二)培植现代化产业龙头,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培植加工龙头。二是培植服务龙头。三是加强后续产品的研发立项。
(三)搞好优势品牌营销,提高市场分额。一是提升传统品牌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开拓市场。二是设立优质茶产品专营点,提高知名度。三是参与或召开大型茶叶产销对接会,宣传、推介茶产品。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拉长产业链条。
拓展茶资源综合开发空间,从单一饮用品向医用、化工等多途径利用拓展,增强茶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弘扬赤壁茶史文化,充实发展灵魂。
重点搞好“中国·赤壁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探索茶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开发全新模式。
(六)强化产品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完善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茶叶出口基地安全示范区建设,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扩展资料
其他政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赤壁市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发展政策。建立茶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
(二)强化政策扶持。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出台茶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引导茶产业加快发展。
(三)优化投融资环境。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信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茶叶保险业务。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四)建立奖惩制度。支持产业力度大、深得好评部门和乡镇要评先表彰。对影响产业发展的有关单位直接责任人,实行诫勉谈话,并限期完成相关任务。
人民网-《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