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为什么水稻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51:53
字号:

答:(1)水稻种植劳动力集中,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传统种植技术与现代农药化肥相结合提高了水稻抗灾害能力,因此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高中地理:为什么水稻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

(2)水稻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水平比较低,人均耕地少,因此劳动生产率低。

我国水稻单产在60年代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什么的利用

我国水稻单产在60年代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矮秆基因的利用。

《小麦矮秆基因》在作者20多年的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对小麦矮秆基因或矮秆基因资源在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多方面的评价、鉴定及其遗传研究。

全书共分8章,第1章小麦矮化育种,介绍了小麦矮化育种的意义、发展和研究现状。

第2章小麦矮源和矮秆基因,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小麦矮源和矮秆基因,论述了不同小麦矮秆基因的矮化作用等。

第3章小麦矮秆基因鉴定和染色体定位,主要介绍了不同的矮秆基因鉴定方法,包括单体分析、GA,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和方法。矮秆基因的多途径鉴定结果,诸如不同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筛选和染色体定位,STS基因序列特异标记鉴定和结果等。

第4章不同小麦矮秆基因及其互作对小麦生物学特征、特性的影响,介绍了不同小麦矮秆基因在不同的生态或种植条件下对冬、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非生物抗性的影响及其育种价值。

第5章矮秆基因遗传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在小麦矮化育种中的遗传力、配合力和杂种优势以及矮秆基因的分子遗传分析。

第6章小麦矮秆基因克隆,介绍了小麦基因克隆的不同策略及其优缺点、矮秆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以及矮秆基因克隆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

第7章小麦矮秆基因资源创新,介绍了历史上小麦矮秆基因的创新方法、矮秆基因资源的创新及其研究利用和矮秆基因创新思路与发展方向。

第8章不同矮秆基因资源的生物学特性鉴定,系统介绍了矮秆大穗、矮秆优质、矮秆抗虫、矮秆抗病、矮秆抗旱、矮秆耐盐等不同类型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

我国水稻单产在60年代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什么的利用:矮秆基因。

一、含义

1、水稻(拉丁学名:OryzasativaL)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

2、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等;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二、形态特征

1、一年生禾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毫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2、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