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免疫力、托毒生肌、抗疲劳,补中健脾、强壮身体、降低血压等
黄芪属于中药材,具有增强免疫力、托毒生肌、抗疲劳等作用。1.增强免疫力:黄芪富含黄芪总苷,可以调节体内血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2.托毒生肌:黄芪富含黄酮,该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可以消炎杀菌,起到托毒生肌的作用。3.抗疲劳:黄芪富含黄芪多糖,该物质可显著增强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起到抗疲劳的作用。4、补中健脾:可以升阳举陷,治疗脾胃虚弱。临床表现为人体精神倦怠、气短、食少、胃胀、胃痛或者有痰湿等;5、强壮身体:能够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治疗虚汗、盗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感冒等疾病;6、可以治疗气虚性的下肢浮肿,并且有降低血压,消除蛋白尿的功效;
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使用黄芪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药黄芪的用法用量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黄芪的用法用量用法与用量10~30克。
黄芪的简介植物形态:膜荚黄芪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浅棕**。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先端钝尖,截形或具短尖头,全缘,下面被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或三角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钟形,萼齿5;花冠蝶形,淡**;雄蕊10,2体(9+1);子房被疏柔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尖刺状,被黑色短毛,种子5?6枚,肾形,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本草图经》),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药性论》),戴芪,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百药棉,百药绵(侯宁极《药谱》),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大抽,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来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黄芪的中药疗效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黄芪的配伍禁忌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