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03:19
字号:

中文名火麻仁(《日用本草》)

中草药:火麻仁的功效与作用

类别果实类

异名麻子(《本经》),麻子仁(《伤寒论》),大麻子(《本草经集注》),大麻仁(《药性论》),白麻子(《千金·食治》),冬麻子(《食医心镜》),火麻子(《本草新编》)。

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仁。

植物形态大麻(《本草经集注》),又名:麻(《诗经》),汉麻(《事物纪原》),火麻(《日用本草》),山丝苗(《救荒本草》),黄麻(《纲目》)。

一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分枝,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掌状复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对生;小叶3~11,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柄长4~14厘米,有短绵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呈疏生的圆锥花序,黄绿色,花被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细长;雌花丛生于叶腋,绿色,每朵花外被1卵形苞片,花被1,膜质,雌蕊1,子房圆球状,花柱分为2枝。瘦果扁卵形,长4~5毫米。有细网纹,外围包以黄褐色的苞片。花、果期因产地不同而异,华东花期5~6月,果期6~7月;华北花期6~7月,果期8~9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麻根)、茎皮部纤维(麻皮)、叶(麻叶)、雄株花枝(麻花)、雌株的幼嫩果穗(麻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冬果实成热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药材干燥果实呈扁卵圆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有微细的白色、棕色或黑色花纹,两侧各有1条浅色棱线。一端钝尖,另端有一果柄脱落的圆形凹点。外果皮菲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粘附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以色黄、无皮壳、饱满者佳。

产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浙江等地。

化学成份种子含胡芦巴碱、异亮氨酸甜菜碱、麻仁球朊酶、亚麻酸、亚油酸等。

炮制拣去杂质及残留外壳,取净仁。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辛;雷公、扁鹊:无毒。"

③《唐本草》:"寒。"

④《食疗本草》:"微寒。"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大阴、手阳明经。"

②《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

功用主治润燥,滑肠,通淋,活血。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

①《本经》:"补中益气。"

②《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③《药性论》:"治大肠风热结湿及热淋。"

④《唐本草》:"主五劳。"

⑤《食疗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

⑥《本草拾遗》:"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

⑦《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

⑧《纲目》:"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

⑨《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榨油涂。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②《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③《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选方①治伤寒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于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炙、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伤寒沦》麻子仁丸)

②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③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

④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大麻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子粥)

⑤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③治五淋,小便赤少,茎中疼痛:冬麻子一升,杵研,滤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葱、椒及熟煮,空心服之。(《食医心镜》)

⑦治脚气肿渴:大麻子熬令香,和水研,取-大升,别以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纳麻汁,更煎三、五拂,渴即饮之,冷热任取,饥时啖豆亦佳。(《外台》)

⑧治风水腹大,脐腰重痛,不可转动: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滤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着葱、椒、姜、豉,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⑨治骨髓风毒疼痛,不可运动者: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干,炒,待香热,即入木臼捣极细如白粉,平分为十帖。每用一帖,取无灰酒一大瓷汤碗研麻粉,旋滤取白酒,直令麻粉尽,余壳即去之,都合酒一处,煎取一半,待冷热得所,空腹顿服,日服一帖。(《箧中方》大麻仁酒)

⑩治白痢:麻子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孟诜《必效方》)

⑾治小儿赤白痢,体弱不堪,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子母秘录》)

⑿治妇人月水不利,或至两三月、半年、一年不通者:桃仁二升,麻孑仁二升,合捣,酒一斗,渍一宿,服一升,日三夜一。(《肘后方》)

⒀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麻子酒)

⒁治妊娠损动后腹痛:冬麻子一升,杵碎熬,以水二斗,煮取汁,热沸,分为三、四服。(《食医心镜》)

⒂治寸白由:吴茱萸细根一把(熟捣),大麻子三升(熬,捣末)。上二味,以水三升和搦取汁,旦顿服之,至巳时,与好食令饱,须臾虫出,不瘥,明且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千金方》)

⒃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近效方》)

⒄治小儿头面疮疥:麻子五升末之,以水和绞取汁,与蜜和敷之。(《千金方》)

⒅治小儿疳疮:捣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子母秘录》)

⒆治金疮腹中瘀血:大麻子三升,大葱白二十枚。各捣令熟,著九升水,煮取一升半,顿服之。若血出不尽,腹中有脓血,更合服,当吐脓血耳。(二物汤)

⒇治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麻子熬作末,摩上良。

(21)治赤流肿丹毒:捣大麻子水和敷之。(⒆方以下出《千金方》)

(22)治汤火伤:火麻仁、黄柏、黄栀子,共研末,调猪脂涂。(《四川中药志》)

(23)治聘耳,脓水不止:麻子一合,花臙脂一分。都研为末,满耳塞药,以绵轻拥。(《圣惠方》)

中毒解救误食一定数量之火麻仁(炒熟者),可发生中毒

据报道,大多在食火麻仁后1~2小时内发病,最长12小时,中毒程度之轻重与进食量的多少成正比。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脉搏增速、瞳孔散大、昏睡以致昏迷。解救方法:经洗胃、补液及一般对症治疗,均在1~2天内症状先后消失而愈,无1例死亡。

附注:大麻的雌花枝和果穗亦入药,能镇痛、麻酸、致幻、有成瘾性。

提醒您:火麻仁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面膜中药材有哪些

中文名泽兰(《本经》)

类别全草类

异名虎兰、龙枣(《本经》),虎蒲(《别录》),小泽兰(《雷公炮炙论》),地瓜儿苗(《教荒本草》),红梗草(《滇南本草》),风药(《纲目》),奶孩儿(《纲目拾遗》),蛇王草、蛇王菊、捕斗蛇草(《岭南采药录》),接古草(《植物名汇》),地环秧、地溜秧(《河北药材》),甘露秧(《中药材手册》),草泽兰(《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

植物形态地瓜儿苗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地下根茎横走,稍肥厚,白色。茎直立,方形,有四棱角,中空,表面绿色、紫红色或紫绿色,光滑无毛,仅在节处有毛丛。叶交互对生;披针形,陕披针形至广披针形,长4.5~11厘米,宽8~85毫米,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租锐锯齿,有时两齿之间尚有细锯齿;近革质,上面略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腺点,无毛或脉上疏生白柔毛;叶柄短或几无柄。轮伞花序腋生,花小,多牧;苞片披针形,边缘有毛;萼钟形,长约4毫米,先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先端长锐尖;花冠白色,钟形,稍露出于花萼,长4.5~5毫米,外面有腺点,上唇直立,下唇3裂,裂片几相等;能育雄蕊2;子房矩形,4深裂,着生于花盘上,花柱顶端2裂,伸出。小坚果扁平,长约1毫米,暗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的低洼地或溪流沿岸的灌木丛及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地笋)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间茎叶茂盛时,割取全草,去净泥沙,晒干。

药材干燥的全草,长30~40厘米。茎四方形,直径2~5毫米,节明显,表面黄褐色或微带紫色,每侧面有一纵沟。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或中空。叶对生,多皱缩,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暗绿色或微带**。有的叶腋间簇生小花,成轮状。气无,味淡。以叶多、色绿、不破碎、茎短、质嫩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除上述品种外,少数地区尚以下列同属植物作泽兰入药,如山东有用毛叶地瓜儿苗和台湾地瓜儿苗;吉林用小花地瓜儿苗、狭叶地瓜儿苗和朝鲜地瓜儿苗;新疆则用欧地瓜儿苗

在长江以南各省尚有以菊科泽兰属植物如华泽兰(植物形态参见"广东土牛膝"条)、山兰(植物形态参见"秤杆草"条)、兰草(植物形态参见"佩兰"条)的全草作泽兰使用。

化学成分地瓜儿苗全草含挥发油、葡萄糖甙、鞣质和树脂,还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皂甙、葡萄糖、半乳糖、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果糖。果实含葡萄糖、半乳糖、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

毛叶地瓜儿苗也含挥发油和鞣质。

药理作用地瓜儿苗全草制剂有强心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喷水稍润,切段晒干。

《雷公炮炙论》:"泽兰,须细锉之,用绢袋盛悬于屋南畔角上,令干用。"

性味苦辛,微温。

①《本经》:"味苦,微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酸,无毒。李氏:温。"

③《别录》:"甘,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入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行肝、脾二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经。"

功用主治活血,行水。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①《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②《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

③《别录》:"产后、金疮内塞。"

④《药性论》:"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⑥《医林纂要》:"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主治妇人血分,调经去瘀。"

⑦《岭南采药录》:"治蛇伤,散毒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防己为使。"

②《得配本草》:"血虚枯秘者禁用。"

选方①治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痛,日就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泽兰叶三两,当归、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泽兰汤)

②治经闭腹痛:泽兰、铁刺菱各三钱,马鞭草、益母草各五钱,土牛膝一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③治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酸汤下。(《随身备急方》)

④治产后阴翻,产后 *** 燥热,遂成翻花:泽兰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再入枯矾煎洗之。(《濒湖集简方》)

⑤治小儿褥疮:嚼泽兰心封之。(《子母秘录》)

⑥治疮肿初起,及损伤瘀肿:泽兰捣封之。(《濒湖集简方》)

⑦治痈疽发背:泽兰全草二至四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握,调冬蜜捣烂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蛇咬伤:泽兰全草二至四两,加水适量煎服;另取叶一握捣烂,敷贴伤口。(《福建民间草药》)

名家论述①《纲目》:"兰草走气道,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谓泽兰、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②《本草经巯》:"泽兰,苦能泄热,甘能和血,酸能入肝,温通营血。佐以益脾土之药,而用防己为之使,则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气。《日华子》…《药性论》…总其泄热和血,行而带补之能也。"

③《本草通玄》:"泽兰,芳香悦脾,可以快气,疏利悦肝,可以行血,流行营卫,畅达肤窍,遂为女科上剂。"

④《本经逢原》:"泽兰,专治产后血败、流于腰股,拘挛疼痛,破宿血,消症瘕,除水肿,身面四肢浮肿。《本经》主金疮痈肿疮脓,皆取散血之功,为产科之要药。更以芎、归、童便佐之,功效胜于益母。"

⑤《本草求真》:"泽兰,虽书载有和血舒脾、长养肌肉之妙,然究皆属入脾行水,入肝治血之味,是以九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症瘕能消,水肿能散,产后血淋腰痛能止,吐血、衄血、目痛、风瘫、痈毒、扑损能治。观此,则书所云舒脾和血,不过因其水消血除之意,岂真舒脾和血之味也乎,入补气补血之味同投,则消中有补,不致损真,诚佳品也。"

⑥《本草正义》:"泽兰,产下湿大泽之旁,本与兰草相似,故主治亦颇相近。《本经》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皆苦温胜湿之功效,亦即兰草利水道之意。其治金疮痈肿疮脓者,专入血分而行瘀排脓消肿也。惟《本经》所谓乳妇内衄,颇不可解,盖即后世新产通瘀之意。《别录》内塞,当亦以瘀露不通言之。甄权谓治产后腹痛,固苦温行瘀之功,又谓治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妇人沥血腰痛,则以温和能利血脉言之。然通利之品,能走未必能守,此当以意逆之,而可知其非虚证久服之药矣。"

提醒您:泽兰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百合面膜

干百合 10克 薏苡仁 50克

1 、将干百合洗净,泡软。薏苡仁淘洗干净。

2 、将泡后的百合与薏苡仁同煮,煮沸以后小火熬成粥状。

3、 每晚吃一碗,余下越50毫克敷脸,30分钟即可。

功效: 安神养颜,祛雀斑。

※※百合中有秋水仙碱有毒,骨长期食用不宜用鲜品,而应用干品。用水泡过,秋水仙碱的浓度会大大降低,一般不会出现中毒反应。

白术面膜

白术 60克 白米醋 100毫升

1、将白术切成薄片。

2、将白术片泡入白米醋中,7天即成。

3、用白术醋搽抹雀斑或黑斑,连续半个月以上,每天一次。

功效: 白术富含维生素A等物质,能增强皮肤细胞新陈代谢,促使黑色素的排出,醋能使角质细胞软化脱落,从而使雀斑、黑点消除。 ※白术中药店有售 ※白米醋(白色食用醋)

茯苓面膜

白茯苓 15克 白蜂蜜 30克

1、将白茯苓研成细粉末。

2、将蜂蜜与茯苓调成糊状即成。

3、晚上睡前敷脸,翌晨用清水洗去。

功效 本面膜有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 黄褐斑的功效。 古医家认为茯苓能化解一切黑斑 瘢痕,与蜂蜜搭配使用,既能营养肌肤又能淡化色素斑。

李仁面膜

李子仁 15克 鸡蛋清 1个

1、将李子核去硬壳,去李子仁研成细末。

2、将鸡蛋清调入李子仁末即成。

3、每晚睡前敷脸,翌晨用清水洗去。

功效:本面膜有祛除黄褐斑及其他黑斑的功效。

李子仁含果酸核维生素E,有祛斑和养颜的作用。果酸有显著的祛斑效果,被现代化妆品广泛采用。古医家十分推崇李子仁敷面的美容功效,清代末民国出的著名医学家陈邦贤专门对李子仁作过考证,证明李子仁末调鸡蛋清确有祛斑的效果。

僵蚕面膜

白僵蚕 20克 清水 30毫克

1 、将白僵蚕晒干,研成粉末。

2 、用清水调白僵蚕粉成糊状。

3 、每晚用此敷脸,翌晨洗去。

功效:本面膜有祛除黄褐斑,化老年斑、晒斑的功效。

盐醋面膜

食盐 2克 白芷 12克 菊花粉 6克 白醋 6毫克

1、去中药店买白芷 菊花 研成细粉末。

2、在食盐 白芷和菊花粉中家白醋(食用醋)和清水,调成糊状即成。

3、晚上敷在脸部,30分钟后洗干净。

功效;本配方有祛面部各种色素的功效。配方中食盐解毒清洁皮肤,白芷活血化斑,菊花抗菌美容,白醋化斑白肤。药食相配,可以起祛面部色素斑的作用。 我感觉白术面膜不错,因为我脸上也有斑呀!听好朋友讲她用了一段时间还不错,皮肤很细腻,斑也明显颜色浅了,大概用了一个星期就见了效果了.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