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特产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2:30:10
字号:

1、王桥花果芋,东乡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王桥花果芋因芋头顶部有数圈粉红色的花芽而得名,整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顶部稍大,顶芽粉红色,表皮浅**,被多轮褐色棕毛,芋肉乳白色,易煮易熟,口感细嫩糯滑,香润可口。

江西抚州特产有哪些?

2、临川葛粉,是临川一道特产,临川葛粉系立冬后选用优质葛根,采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品质优良、纯正卫生、洁白细嫩、清香爽口等特点,是纯天然的优质营养保健食品。主产在为罗湖镇、云山镇等乡镇。

3、临川菜梗,是临川的传统民间特产,以“不怕辣”而著称,以芥菜梗为主要原料并配以辣椒、大蒜等辛辣佐料腌制而成,外观翠绿,质脆味辣,甜、咸适宜,风味独特,屡吃不厌,以辣为主,五味兼备,可备蔬菜淡季佐餐所需,也是平常解荤除腥开胃的最好小菜。

4、东乡白花蛇舌草,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东乡白花蛇舌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5、黄栀子,又名山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抚州市临川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临川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乡白花蛇舌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乡区

目前中国生姜生产上常用的高产、优质的生姜品种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1、临川区详细资料大全2、抚州和临川什么关系?3、临川区是几线城市临川区详细资料大全

临川区抚州市临川区,江西省抚州市市辖区,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临川区东与金溪、东乡,西倚崇仁、丰城抚州市临川区;南濒南城、宜黄;北与进贤接壤。东西宽48.2公里,南北长69.8公里,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是抚州市委、市 *** 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辖9乡17镇、2垦殖场、5街办和1个工业开发区,人口130万(多为汉族江右民系)。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省会南昌80公里、昌北机场128公里。316国道、320国道、福银高速和抚吉高速、东昌高速昌厦公路穿境而过;鹰厦、浙赣以及向莆铁路纵贯南北,抚乐铁路直达乐安江边村。境内公路网路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临川已纳入环鄱阳湖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智慧财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抚州市临川区:临川区外文名称 :Linchuan District别名 :才子之乡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江西省抚州市下辖地区 :7个街道、18个镇、9个乡 *** 驻地 :上顿渡镇电话区号 :0794邮政区码 :344000地理位置 :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面积 :2121平方公里人口 :130.99万(2013年)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 :抚州名人雕塑园、王羲之洗墨池、正觉寺、金山寺等机场 :抚州机场(规划中)火车站 :抚州站、抚州北站车牌代码 :赣F行政代码 :361002铁路交通 :向莆铁路、向乐铁路公路交通 :抚吉高速、福银高速、抚金高速著名院校 :临川一中、临川二中、抚州一中区长 :董东明 建制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人口民族,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卫生,教育,交通运输,铁路,公路,历史文化,旅游名胜,名优特产,建制沿革秦国,统一六国后抚州市临川区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抚州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建南城县,属豫章郡。 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高在临川古邑,仍属豫章郡。 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新建、安浦、永城、宜黄、南丰、东兴、西城10县。 南朝,梁陈时增设巴山郡、领巴山、西宁、新建、新平、丰城、广丰、新安7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平陈、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废临川、巴山两郡置抚州(取安抚之意),抚州之名始于此。将西丰、定川两县并入临汝县,改称临川县。抚州辖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治临川。大业三年(607),改抚州为临川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改临川郡为抚州,隶洪州总管府。抚州辖临川、南城、崇仁、邵武、永城、东兴、宜黄、将乐8县。七年,改洪州总管府为都督府,抚州属之。贞观元年(627),抚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抚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改抚州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临川郡复为抚州。元和六年(811),升抚州为上州。咸通六年(865),升江南西道为镇南军,抚州属之。后周显德五年(958),以临川县上幕镇、归政乡设金溪场。 北宋,初年,抚州为南唐辖地。开宝八年(975),南唐亡,改抚州为军州,抚州、建武军归宋,属江南西路。太平兴国元年(976),抚州、建武军改属江南路。拟岘台南宋,绍兴元年(1131),抚州、建昌军改属江南东路。四年,复属江南西路。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改抚州军为抚州路。抚州属江西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正月,改抚州路为抚州府。九年,废行中书省,抚州府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治临川。正德七年(1512),置东乡县,隶属抚州府。 清朝,雍正九年(1731),抚州、建昌两府改隶江西省南抚建道,辖县、治所不变。 民国二十四年,南城、南丰、东乡、临川、宜黄、崇仁、乐安、金溪、资溪、光泽、黎川11县划为江西省第七行政区。 1949年7月1日成立抚州分区,辖临川市及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南城、南丰、资溪、黎川9县。 1950年3月27日,临川市并入临川县。 1951年6月,改临川县城关镇为临川县抚州市。 1979年,临川县恢复上顿渡镇,设立河西公社、章舍公社(赣革发[1979]146号)。 1984年5月31日,设定红桥镇,管辖红桥公社的范围(赣府厅字[1984]166号)。 1985年3月15日,撤销唱凯、龙溪、高坪、腾桥乡,设定唱凯、龙溪、高坪、腾桥镇(赣府厅字[1985]160号)。 1987年8月,根据国务院的批覆,撤销临川县与抚州市,设立临川市(县级),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建制直至1995年1月才正式实施。 1994年5月5日,撤销罗针乡、罗湖乡、云山乡、大岗乡、青泥乡,设立罗针镇、罗湖镇、云山镇、大岗镇、青泥镇(赣民字[1994]80号批覆)。

1995年12月12日,撤销洋洲乡、孝桥乡,设立洋洲镇、孝桥镇(赣民字[1995]250号批覆)。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覆同意撤销抚州地区和县级临川市,设立地级抚州市和临川区,市人民 *** 驻临川区。 2001年11月8日,撤销河东乡、河西乡,划归上顿渡镇;撤销邓坊乡,划归腾桥镇;撤销莲源乡,划归荣山镇;撤销三桥乡,划归高坪镇;撤销华溪镇,划归罗湖镇,镇 *** 驻华溪街;撤销温泉乡、红桥镇,合并组建温泉镇,镇 *** 驻红桥;撤销城西乡,改设城西街道办事处;撤销钟岭乡,改设钟岭街道办事处;撤销洋洲镇、桥东街道办事处,合并组建文昌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1]509号批覆)。行政区划临川区辖7个街道、18个镇、9个乡。以及七垦、荣垦2个垦殖场。共有65个居委会、421个行政村。区 *** 驻赣东大道。街道: 青云街道、西大街街道、荆公路街道、六水桥街道、文昌街道、城西街道、钟岭街道;镇: 上顿渡镇、温泉镇、高坪镇、秋溪镇、荣山镇、龙溪镇、崇岗镇、大岗镇、云山镇、唱凯镇、罗针镇、罗湖镇、太阳镇、东馆镇、腾桥镇、青泥镇、孝桥镇、抚北镇;乡: 展坪乡、连城乡、桐源乡、湖南乡、七里岗乡、嵩湖乡、鹏田乡、茅排乡、河埠乡等9个乡;垦殖场: 七垦垦殖场、荣垦垦殖场。地理环境地貌全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由北向南渐次向鄱阳湖平原地区倾斜。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岗地、谷地广布,河谷平原开阔,土地连片集中,抚河水系网及全境。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的山在面积为3673.43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19.52%。海拔100-500米,相对高度50-300米左右的丘陵面积为11807.43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62.75%。海拔小于100米,相对高度30-80米的岗地面积为1735.5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9.22%。相对高度5-30米,平坦开阔,地形很小起伏的平原面积为1600.4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8.51%。临川区气候特征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全区年平均气温17.6℃。1月份平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气温-11℃(1973年12月26日在资溪县出现过),极端最高气温42.1℃(1971年7月31日在崇仁县出现过)。无霜期在263至278天之间,全区平均270天左右。临川文化区属短日照区,日照总时数为1647-1971小时,全区平均1780小时。年降水量1642-1922毫米,局部地方高达2619.2毫米。全区平均降水量1735毫米。降水量总趋势是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区平均雨日为160-170天,资溪县183天为最多,临川市158天为最少。西湖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临川区土地面积3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7.9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94%。可开发利用的山坡面积154万亩。矿藏资源主要有黄金、铜、重晶石、无烟煤、优质瓷土、釉土、建筑石等。有色金属矿主要有铜、铅、锌、钴、钡;稀有金属主要有铀、钨、铌、钽、稀土金属等;黑色金属主要有欣;燃料矿主要有煤;非金属矿有高岭土、瓷土、重晶石、钨、铜、铀等矿最为丰富。水资源集水面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4条,年平均流量每秒246立方米,可装机容量4.77万千瓦。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70.246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49.143万千瓦。生物资源其中高等植物有3000余种,棵子植物7科17种,被子植物143科857种,优良速生树种26科55种,庭院观赏树20种,药用植物116科477种,珍贵衡有树种11科13种,属于国家保护的有12种。,昆虫有18目118科916种,其中有害昆虫8目88科808种,有益昆虫10目30科108种。鸟类107种。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金猫、云豹、豹、华南虎四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穿山甲等13种。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98.27万亩,活立林蓄积量78.5万立方米,毛竹672万余株。森林覆盖率33.9%。人口民族2015年,全区年末人口为1112472人,出生率13.1‰,死亡率6.31‰,自然增长率6.79‰。经济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33793万元,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4835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27247万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1711万元,增长8.7%,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2.2:56.6:31.2调整为12.2:56.5:31.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3103万元,增长11.4%;财政总收入190678万元,增长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1583万元,增长20.5%;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553806万元,增长7.9%;外贸出口16477万美元,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098万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万元,增长10.8%。城镇化率50.1%,提高1.38个百分点。 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16246万元,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3501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97094万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25651万元,增长9.2%,三次产业比由上年12.2:56.5:31.3调整为11.5:55.5:33.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3387万元,增长9.1%;财政总收入211706万元,增长1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0407万元,增长12.4%;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837108万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5322万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925万元,增长11.1%;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城镇化率51.5%,提高2.8个百分点。临川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711188万元,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3047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33894万元,增长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4247万元,增长11.4%,三次产业比由上年11.5:55.5:33.0调整为11.9:54.8:33.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5505万元,增长9.6%;财政总收入217823万元,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896万元,增长0.9%;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955780万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2207万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155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50元,增长8.8%;出口总额2.29亿美元,同比增长6.0%。城镇化率53.0%,提高1.6个百分点。 201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19.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03.7亿元,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1.9亿元,同比增长-0.6%;完成规模工业用电量5.7亿千瓦时,同比增幅12.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2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8亿元,同比增长11.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73元和16529元,同比增长8.8%和9.1%。第一产业2016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74.29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6.7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3.8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0.0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57.0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0.02%,二晚播种面积62.7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0.06%。全年粮食总产量64.65万吨,同比增长0.88%,其中:早稻产量27.0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9%,二晚产量31.5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3%。蔬菜播种面积17.76万亩,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9%。全区肉类总产量为4.65万吨,同比下降9.11%;生猪出栏46.7万头,比上年下降9.15%,水产品产量2.98万吨,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2015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327095万元,增长8.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3387万元,增长9.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6亿元,同比下降7.05%;实现利税总额23.0亿元,同比下降23.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6%。 2015年,临川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长13.4%。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企业75家,同比增长4.17%,完成建筑产值250.9亿元,同比增长19.14%。 201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174个,完成投资额1837108万元,增长18.2%,其中工业投资项目47个,完成投资额566198万元。当年新开工项目92个,完成投资额552703万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完成投资额1359971万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75个,完成投资额1179180万元;亿元以上项目28个,完成投资额920210万元。第三产业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5322万元,比上年增长7.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29914万元,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25408万元,增长0.6%。 2015年,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际进资39.22亿元,增长22.8%,其中开工项目31个;实际利用外资4415万美元,同比增长12.5%;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2015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211706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168676万元,增长1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0407万元,增长12.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39107万元,增长9.5%。 2017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6.4亿元,同比增长11.3%,高出GDP增幅2.6个百分点,高出同期第二产业增幅3.3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快。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2016年的11.9:54.8:33.3调整为11.8:48.5:39.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39.7%,较2016年提高6.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最佳化。社会事业卫生全区各类医疗机构及诊所519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4632人,其中:医师1556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676床。自2012年国家进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本缓解民众“就医难”和“看病贵”。教育全区共有中学44所,在校学生50410人;国小275所,在校学生96312人;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国中毛入学率105.93%,高中毛入学率90.16%。高等院校临川拥有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抚州广播电视大学、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等著名高等院校,拥有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近七万人。中学临川高中教育发达。主要公立中学有临川一中、临川二中、抚州一中、临川三中等等。交通运输铁路临川境内的铁路有昌福铁路、向乐铁路两条铁路。昌福铁路为国家一级高速铁路干线,设计时速200公里,在临川境内有抚州站、抚州北站、腾桥站三个火车站。抚州站为二等站。于2013年建成。抚州火车站的站房为三层,高度20.5m,站房建筑面积11998m2,站前广场26万平方米,投资1.57亿元,抚州站的站房为三层,高度20.5m,站房建筑面积11998平方米。福银高速昌福铁路建设里程632公里,途经江西省南昌市、抚州市和福建省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全线共设22个车站。向莆线是福建连线内陆腹地的第一条快速铁路,它穿越武夷山、大金湖、玉华洞、青云山等七大名胜景区被誉为最美铁路线。 向乐铁路是南昌县通往乐安县公溪镇江边村站的铁路。长117.4千米,建于1961年6月,1965年12月通车,为地方工业支线,沿线车站总数13个,在临川境内有抚州北站、临川站等站。其中抚州北站是3等车站,其余都是4等车站。京九铁路通车以后,向乐铁路江家站至三江镇站一段与京九铁路共轨。公路临川境内的公路主要有福银高速公路、抚吉高速公路、抚金高速公路、抚八一级公路、东临一级公路等等。 福银高速公路是临川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70,途经福建、江西、湖北、陕西、甘肃、宁夏,沟通抚州市临川区了中国的华南、华中与西北地区 ,全长2485公里。在临川境内有临川、罗针、东馆等出入口。 抚吉高速公路路线东接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西接樟树至吉安高速公路,项目全长179.188公里,路线经过途经临川区、崇仁县、宜黄县、乐安县、吉安市、永丰县、吉水县、吉州区两市八县(区)。在临川境内有连城出入口。 抚金高速是金溪与临川之间的高速公路。总长为39.288公里,该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贯通花山界至里木、抚州至吉安、井冈山至眭村高速公路,成为江西高速公路网东西向的又一条干线大通道,这条高速公路同时与南北向的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连通。 抚八线起于文昌大道与抚城公路交界处,途经临川、崇仁、乐安三县(区)14个乡镇,终于乐安县与永丰县交界处,全长120.1公里,崇仁、临川境内60.07公里为一级公路,计算行车时速为100公里。 东临一级公路全长40.985公里,其中临川境内16.955公里),横跨东乡、临川两个县(区)12个乡镇32个村,路基宽18米,其中混凝土路面宽15米,计算行车时速达100公里。东临一级公路是连线沪瑞高速公路、浙赣铁路与京福高速公路的大动脉,也是抚州境内梨温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的连线线。历史文化临川文化的发端,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临川章舍等地出土的石锛、石铲、石镞、石斧,展示了临川早期文化的雏形。新石器晚期,临川人制造出许许多多的钵、罐、尊、鼎、豆、壶、簋、盘、杯、瓮等陶器,陶器上镌刻着云、绳、网纹和人、鱼等图形。 临川采茶戏、三角班、孟戏、傩舞、钱索舞、海盐腔以及板凳龙灯、水龙灯、火老虎灯、狮子灯、跑马灯等,是临川文化的艺术形态。银鱼炒藕丝、红烧牛肚、水豆腐和麦鸡豆腐等四大名菜以及临川贡酒、安石牌菜梗、三桥薯冬粉、娄浒米粉,临川葛粉、临川夏布和抚州西瓜、青泥柑桔、嵩湖柿子、七里岗生姜、荣山灯芯草,则是临川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杰作。 唐以降,临川文化走向辉煌之颠。唐初四杰之一王勃就发出了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吟颂。流传千古的《全唐诗》中,临川诗人的作品被收入。实行科考制度后,自宋至清,临川人在科举考试 *** 录取举人1029人,进士731人。著书立传的学者有300多人,著述481种,5580多卷,其中65种770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旅游名胜主要旅游景点有抚州名人雕塑园、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汝水森林公园、金山寺、天主教堂、人民公园汤墓、温泉度假村、正觉寺、灵谷峰、拟岘台、梦湖等。抚州名人雕塑园 位于市行政中心南面,东临赣东大道,南至安石大道,西靠玉茗大道,北接钟岭大道,南北长140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1000亩,总投资4.3亿元,是一个以抚州历代66位名人雕塑为主题,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主题文化生态园。抚州名人雕塑园拟岘台 位于临川抚河畔,历来为江南名胜,古与河北幽州台、山西鹳雀楼、赣州郁孤台等齐名;有诗云“占断江右景,临川拟岘台”; 拟岘台始建于北宋嘉_二年(1057),现台为第七次重新修复,主体高度为39.9米,为宋代风格建筑。王安石纪念馆 是为纪念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所建造的历史名人纪念馆,1986年建成开放。馆内辟有“问月轩”、“蹄躅园”、“辛夷园”、“荆公亭”、“怀文堂”等景致。展厅内陈列有“王安石生平介绍”,精美的、绘画、雕塑,装修精致典雅。汤显祖纪念馆 是为了纪念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而兴建的一所集教育、娱乐、观光和休闲的场所。全馆共分三个部分;四梦村、度假村、娱乐村,占地面积180亩。汝水森林公园 地处市中心城区东南部,位于文昌大道以东、临川大道以南、商业大道以北,与汤显祖纪念馆遥相呼应。汝水森林公园规划用地面积347.9亩,规划建设湿地与水面、珍稀树木园、健身游乐园、林业博物馆四大功能区,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一期工程2007年动工建设,2008年底完工。抚州梦湖 是抚州市市区一休闲娱乐湖泊大型公园,梦湖是2007年由抚州市委建造开挖的人工湖泊。最初取名“人工湖”,后开发生态公园而取名为梦湖。梦湖景观中最大的又为梦湖广场,占地129亩,以弘扬临川文化为主,安装了329盏景观灯,其中文化景观灯34盏。文化景观灯内镶嵌了历代先贤赞咏抚州的诗句佳作,洋溢着浓厚的临川文化气息。广场中央设定了四块宽1.66米,全长63.6米,亭台楼阁内百姓倾情演绎民间的“临川四梦”。金山寺 本名“大金山寺”,位于抚州市临川区云山镇境内,进贤、临川、东乡三县交界的金山岭(又称金峰,海拔269.5米)上,由山上、山下两部分组成。该寺背倚金峰,俯临抚河,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是弘法一方的佛教圣地和重要的旅游区。名优特产临川葛粉 是临川一道特产, 临川葛粉系立冬后选用优质葛根,采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品质优良、纯正卫生、洁白细嫩、清香爽口等特点,是纯天然的优质营养保健食品。主产在为罗湖镇、云山镇等乡镇。临川西瓜 历史悠久,早在 宋代,就有诗赞其为“冷比霜雪甜比蜜,一片加口 沉疴痊”。作为抚州西瓜产区的一部分,腾桥镇有着同样悠久的种瓜历史。然而由于长期粮食短缺,西瓜生产发展较慢。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和 供应的充足,腾桥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动农民扩大西瓜种植,西瓜生产得以较快的发展。临川灯芯草 主产于荣山镇。其全茎可做草席,茎皮可做榻榻米和蓑衣,灯芯可做枕头芯、蜡烛芯,入药有利尿、通淋、清热、安神、泻肺、行水、除水肿、癃闭、煎泡代茶,具有治失眠心烦等功效。临川菜梗 是抚州市临川区当地独有的特色小吃之一。黄栀子 ,又名山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抚州市临川区。

抚州和临川什么关系?

临川是抚州市的市辖区。

临川区,江西省抚州市市辖区,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是抚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抚州,江西省下辖市(地级),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是国务院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之一,是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区域性发展规划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及原中央苏区重要城市

中国生产上常用的生姜品种有30~40个,大多为地方品种,且多数品种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区域性,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现择其主要品种介绍于下:

(1)莱芜片姜 莱芜市地方品种,为山东省名产蔬菜之一。近年来,华北各省、市均相继引种试种。该品种长势较强,株高70~80厘米,高者可达100厘米以上,叶披针形,功能叶长18~22厘米、宽2~2.5厘米,叶色翠绿,分枝性强,一般每株具有10~15枚分枝,多者可达20枚以上,属密苗类型。根茎黄皮黄肉,姜球数多且排列紧密,节间较短。姜球上部鳞片呈淡红色,根茎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品质优良,耐贮耐运,丰产性好。单株根茎重300~400克,重者可达1000克左右。

该品种对栽培条件较敏感,如气候适宜、肥水充足、管理精细,则发生分枝多,根茎各次姜球也多,常成双层或多层排列,姜块肥大,称为“马蹄姜”。如在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的条件下,植株分枝少,地下部姜球亦少,多呈单层排列,姜块较瘦小,称为“扇面姜”。当地5月上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生长期约为150天。一般每667米2产2000千克左右,高产田可达3500千克以上。

(2)莱芜大姜 莱芜市地方品种,为山东省著名特产。莱芜市及附近各县、市普遍种植,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一般株高75~90厘米,叶片大而肥厚,叶长20~25厘米、宽2.2~3厘米,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分枝较少,一般每株具8~12枚分枝,多者可达15枚以上,属疏苗类型。根茎姜球数较少,但姜球肥大,节少而稀,多为单层排列,生长旺盛时亦成双层或多层排列,根茎外形美观,辛香味浓,商品质量好,丰产性好。一般单株根茎重400~450克,在保护栽培条件下,单株重可达1000克以上,通常每667米2产2000~2500千克,高产田可达3500~4000千克,设施栽培可达5000千克以上,近年来,由于该品种出口销路好,颇受群众欢迎,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3)陕西城固黄姜 陕西省城固县地方品种,主要产区在吕村、五郎庙及宝山3个乡,栽培历史悠久,现主要分布在城固县湑水两岸,丰山与宝山之间,产品主销西安、宝鸡等大、中城市。该品种株高70~80厘米,每株分枝约12~15枚,最多可达30枚以上。叶宽披针形,深绿色,长约25厘米、宽3.0厘米。根茎肥大,外皮光滑,鲜姜黄皮黄肉,姜球顶部鳞片呈粉红色。老姜表皮黄褐色。姜丝细,姜汁稠,水分少,味辛辣,品质好,一般单株根茎重300~400克,最大可达900克,一般每667米2产2000千克,高产田可达2500~3000千克。

(4)江西抚州生姜 为江西省临川及东乡县农家品种,现抚州地区各县均有栽培。该品种植株直立,株高约70厘米,茎圆形,叶片青绿色,长20厘米左右、宽2.5厘米,根茎表皮光滑,淡**,肉黄白色,嫩芽浅紫红色,纤维较多,辛辣味强,早熟,生长期150天左右,该品种性喜阴湿温暖,不耐寒冷与酷热。当地4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一般单株重400克左右,每667米2产量1800~2000千克。

(5)广州密轮细肉姜 广州市郊农家品种,主要分布在广州北郊、从化一带。株高60~80厘米,叶披针形,青绿色,叶长15~20厘米、宽2~2.5厘米,分枝力强,分枝较多,姜球较小,成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肉质致密,纤维较多,辛辣味稍浓,抗旱和抗病力较强,一般单株重700~1500克,间作每667米2产800~1000千克。该品种生长期150~180天,喜阴凉,适于间作,忌土壤过湿。通常2~3月播种,7~8月收获嫩姜,10月以后收老姜。

(6)黄爪姜 浙江省余杭县临平农家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较红爪姜稍矮,茎秆稍细,一般株高60~65厘米,开展度40~50厘米,每株分枝13~17枚,叶深绿色,长22~24厘米、宽2.8~3厘米。根茎中等大小,姜球较小,节间较短,排列紧密。姜皮淡**,芽不带红色,故名黄爪姜。根茎肉质致密,辛辣味较浓,植株抗病性较强,惟产量稍低,一般单株根茎重250~400克。当地通常于4月下旬种植,6月下旬收挖种姜,8月初收获嫩姜,11月上旬收获老姜,每667米2产量1000~1200千克左右。

(7)江西兴国生姜 江西省栽培生姜历史悠久,地方品种颇多,以兴国、抚州、于都、上高和九江县为著名生姜产区。兴国九山生姜是江西名特产蔬菜之一,为兴国县留龙乡九山村古老农家品种,现全县均有种植。该品种株高70~90厘米,分枝较多,茎粗1.2厘米,茎秆基部稍带紫色并具特殊香味,叶披针形,绿色,叶长25厘米,宽3厘米,花似襄荷,有不整齐花被,雄蕊6枚,雌蕊1枚,但极少开花。根茎肥大,姜球呈双行排列,皮浅**,肉黄白色,嫩芽淡紫红色,纤维少,质地脆嫩,辛辣味中等,品质优良,耐贮耐运,通常4月上、中旬种植,6月初收取种姜,10~12月采收鲜姜,在当地立冬前收获的姜称“子姜”,立冬后收获的姜称“冬姜”,入窖贮藏后称“窖姜”,窖藏二年以上则称“陈年老姜”。子姜和冬姜主要作蔬菜及调味品用,窖姜和陈年老姜除食用外,主要作药用。以九山姜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酱菜、五味姜、甘姜、白糖姜片、脱水姜片、香辣粉等食品,深受群众欢迎。

(8)张良姜 为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根茎芳香味浓而持久,纤维细,含水量少,耐贮耐运,产量较高,一般每667米2产量2500千克左右,相传汉代曾列为贡品。

(9)湖南黄心姜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新邵县。该品种株形紧凑,分枝力较强,适应性一般,根茎皮、肉皆为淡**或黄白色,肉质细密,含水量较少,辛辣味强,一般单株根茎重1000克左右,适于制干姜或作药用。

(10)湖南鸡爪姜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郴州和耒阳县等地。该品种植株较矮,分枝多,根系较发达。因根茎形似鸡爪,故名鸡爪姜,单个姜球似竹根,节间短而密,含水量少,肉质致密,辛辣味轻,耐贮藏,抗病性强,单株根茎较小,不甚肥大,产量不高,主要供药用。

(11)疏轮大肉姜 广东地方品种,在当地普遍栽培,多进行间作套种,植株长势较强,株高80~85厘米,分枝力强,根茎淡**,肉黄白色,质地细嫩,辛味不烈,外形美观,品质优良,适于作调味品及糖渍之用,加工的糖姜是广东的出口特产。该品种植株较高大,一般株高70~80厘米,叶深绿色,分枝较少,茎秆粗1.2~1.5厘米,根茎肥大,皮淡**而较细,肉黄白色,嫩芽为粉红色,姜球成单层排列,纤维较少,质地细嫩,品质优良,产量较高,但抗病性稍差。一般单株根茎重1000~2000克。当地一般2~3月种植,7~8月采收嫩姜,10月至次年2月均收获老姜。其根茎可在田间越冬。

(12)爪姜(别名大杆黄) 为浙江省嘉兴市新丰及余杭县临平和小林一带农家品种,当地普遍栽培。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65~80厘米,开展度45~55厘米,叶披针形,互生,浓绿色,长22~25厘米,宽约3厘米,植株分枝力强,一般每株分枝22~26枚,茎粗1厘米左右,根茎肥大,姜球数多,一般根茎左右宽23~28厘米,上下高10~13厘米,节间稍长,皮**,肉质蜡黄,芽带红色,故名红爪。根茎纤维少,辛辣味稍浓,品质优良。嫩姜可腌渍或糖渍,老姜可作调味香料。单株根茎重400~500克,重者可达10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产量1200~1500千克,高产者可达2000千克。

该品种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冷干旱,抗病性稍弱,当地通常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每667米2种植4000~5000株。为提早上市或进行加工,可于8月上旬收获嫩姜。

(13)安徽铜陵白姜 安徽省地方品种颇多。如宣城姜、休宁雁里姜、潜山猴姜、舒城黄姜、嘉山鸡爪姜、临泉虎头姜等。但以铜陵白姜最为有名,是安徽省著名特产。传说清代乾隆下江南时,食铜陵糖冰姜后赞不绝口,称“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食后有“隔夜之香”的感觉。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一般70~90厘米,高者达100厘米以上。叶窄披针形,深绿色,姜块肥大,鲜姜呈乳白色至淡**,嫩芽粉红色,外形美观,纤维少,肉质细嫩,辛香味浓,辣味适中,品质优,适于腌渍和糖渍。当地通常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高畦栽培,搭高棚遮荫,10月下旬收获。一般单株根茎重300~500克,每667米2产鲜姜1500~2500千克,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常称“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安徽舒城生姜是舒城的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据舒城县志记载,唐朝即有栽培,该品种长势强,株高约80厘米,茎粗,分枝10~12个,茎枝丛生角度小。叶披针形,长约20厘米,宽约2.5厘米,深绿色。根茎肥大,表面光滑,长约5.5厘米,宽约3.2厘米,皮肉均**,嫩芽粉红色,单株根茎400~500克,每667米2产量1500~2000千克。产品肉质松脆,辣香味浓,纤维少,品质佳,广泛用于调味品,适宜加工。生长期长,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较耐热耐旱,但不耐涝。当地立夏前后播种,10月下旬收获。

(14)江西黄老门姜 江西省九江县黄老门乡农家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该品种植株直立,株高80厘米左右,分枝较多,茎粗1厘米左右,叶披针形,深绿色,长25厘米,宽2~3厘米。根茎姜球排列较紧密,但不甚规则,皮薄,淡**,肉黄白色,嫩芽淡紫红色,质地较细,纤维少,辛香味浓,辣味稍强,品质好,耐贮藏。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10月中、下旬收获,一般每667米2产量1500~2000千克。

(15)遵义大白姜 贵州省遵义及湄潭一带农家品种,根茎肥大,表皮光滑,姜皮、姜肉皆为黄白色,富含水分,纤维少,质地脆嫩,辛味淡,品质优良,嫩姜宜炒食或加工糖渍,一般单株根茎重350~400克,大者可达500克以上,一般每667米2产量1500~2000千克。

(16)来凤生姜 湖北省来凤县农家品种,又称凤头姜。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鄂西的来凤、恩施等县市。该品种植株较矮、叶披针形,绿色,根茎黄白色,嫩芽处鳞片为紫红色,姜块表面光滑,肉质脆细,纤维少,辛辣味较浓,香味清纯,含水量较高,品质良好,适于蜜饯加工,但不耐贮藏。中晚熟,通常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10月下旬至11月初收获,一般每667米2产量1500~2000千克。

(17)枣阳生姜 湖北省枣阳县农家品种,根茎鲜**,姜球呈不规则排列,辛辣味较浓,品质良好,可作辛香调料,亦可作腌渍原料。该品种畏强烈光,生长期间需搭荫障,当地于4月上旬催芽,5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收获。单株根茎重300~400克,大者可达500克左右,一般每667米2产量2500~3000千克。

(18)玉林圆肉姜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品种,全区各地均有栽植,以玉林地区各县栽培较多。该品种植株较矮,一般株高50~60厘米,分枝较多,茎粗1厘米,叶青绿色,长20~25厘米、宽3.0~3.5厘米,根茎皮淡**,肉黄白色,芽紫红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辣味较淡,品质佳,较早熟,不耐湿,较抗旱,抗病能力较强,耐贮耐运。当地于2月中、下旬播种,8月中旬以后开始收获嫩姜,9~10月是收获适宜期。生长期180~230天,产量较高,一般单株重500~800克,最重的可达2千克以上。

(19)福建红芽姜 该品种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较多,根茎皮淡**,肉质蜡**、芽淡红色,叶鞘基部鳞片亦为淡红色,根茎纤维少,质地嫩,风味良好,一般单株根茎重500克左右。

(20)四川竹根姜 四川省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川东一带。川西南亦有种植。植株高70~80厘米,叶披针形,绿色,根茎为不规则掌状,表皮浅**,嫩芽及姜球顶部鳞片呈紫红色,肉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优,适宜作软化栽培。不耐旱、不耐涝,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一般单株根茎重250~500克,每667米2产量2500千克左右。

(21)绵阳生姜 四川省绵阳市郊区农家品种,植株较高大,株高一般75~100厘米,分枝性强,叶披针形,长约27厘米左右,宽约3.0~3.5厘米,绿色,根茎为不规则掌状,淡**,纤维少,质地脆嫩,品质优良。单株根茎重500克左右。当地4月上旬种植,生长期约130~190天,8月下旬至11月收获。一般每667米2产量2000~2500千克。

(22)台湾姜 在台湾省的宜兰、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台东、花莲等县都栽培生姜,其中宜兰、南投生产嫩姜较多,台东、嘉义、云林和花莲则以栽培老姜为主。主要栽培品种有生番姜(南洋姜)、竹姜、粉姜、水姜、黄姜等。

上述介绍的品种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选用,但在当地更换品种之前,应对要引进的品种先进行试验,如果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消费习惯,则可以引进,否则不然。

除上述优良品种外,还有四川的泸州白姜、成都二黄姜、浙江永康县的五指岩姜、辽宁省的丹东白姜等也都具有生长势强、高产优质等特点,也是我国生姜的优良品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