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物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异名八物散(《医学人门》卷四)。
组成桂心当归川芎前胡防风各22.5克芍药45克甘草(炙)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个,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主治厥阴伤风,恶风体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俱微而迟者。
提醒您:八物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八正散 开放分类: 方剂学 名称: 八正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车前子 瞿麦 扁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入灯心 用法: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10g,灯心煎汤送服;汤剂,加灯心,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效: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论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扁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栀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分析: 湿热下注蕴于膀胱,水道不利,故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湿热蕴蒸,故尿色浑赤;湿热郁遏,气机不畅,则少腹急满;津液不布,则口燥咽干。 方解:君:瞿麦、扁蓄 —清利湿热,利尿通淋。 臣:木通—清心利小肠通淋。 车前子—利水通淋。 滑石—渗湿清热通淋。 君臣药相配,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之力增。 佐:山栀子—清泄三焦湿热 大黄—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使(兼) :灯心草—清心除烦 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清利与清泻合法;组方用药侧重于苦寒通利。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 本方为主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本方苦寒清利,凡淋证属湿热下注者均可用之。若属血淋者,宜加生地、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以化石通淋;膏淋,宜加萆薢、菖蒲以分清化浊。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名称八正散 组成瞿麦、滑石、木通、扁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 加减应下者,加大黄。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主治中热泻,二便皆滞。 木通9克、瞿麦9克、扁蓄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甘草梢6克。 主治 湿热下注膀胱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或隆诸闭不通,小腹胀满或痛,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正文 用法:加灯芯2克水煎服,或上药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煎服。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解:方中木通,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均为清热除湿、利尿通淋药,为主药:配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导热下行,增强了泻火解毒功率,是辅药;灯芯清心利水,甘草梢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为辅佐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作用。 临床应用: 本方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以尿频涩痛、淋沥不畅、舌红苔黄、脉数为辩证要点。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如热淋时热甚,可加银花、黄芩、柴胡、青蒿等;如砂淋可加入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如血淋,可加入小蓟、茅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