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药材冬季管理要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2:11:56
字号:

一些多年生常见药材植株进入冬季休眠期之后,营养成份便开始由植株体向根部回流,冬季气温低,不少越冬药用植物会遭到冻害侵袭,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会影响翌年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加强管理,保护药材植株安全越冬,是保证越冬药材来年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现将产地药农多年积累总结的越冬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越冬药材冬季管理要点

草本药材的越冬管理

三七:

冬季植株叶片变黄枯萎时,将离地面3cm左右的地上部分茎叶剪去,收集已枯死的茎叶,铲除园内外杂草及病残体,全部集中园外烧毁以清洁田园,并用 1:1:200波尔多液或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进行土壤全面消毒。发现有露根现象,适当培土。另外,在11月份清园后,亩施腐熟混合肥2000kg于植株根部,保护芽苞安全过冬。幼苗出土前,修补阴棚,遮光度应调到60%左右,使园内阳光增加,对翌年三七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黄连:

黄连冬季培土壅蔸能促进黄连幼苗的生长发育,使其根茎生长,根系的深度相应增加,减轻或避免低温冻害对根系造成的伤害,避免冻坏芽苞,有利于植株生长。培土时,挖起畦沟内的土壤,捣成疏松碎土,均匀撒于畦上。适于培土壅蔸越冬的药材还有黄芪、人参、西洋参等。巴戟天:

巴戟天为多年生常绿木质籐本植物,以根入药。生长2~3年后的植株,根的生长已进入旺盛期,为防止其茎叶的徒长,可在每年的冬季,结合插条的准备,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从基部剪下,作为扦插繁殖的材料,减少茎蔓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同时促进营养物质向根部积累,从而达到安全越冬提高产量的目的。适宜修剪越冬的药植还有连翘、枸杞、栀子、金银花、玫瑰花、五倍子、花椒等多种,但修剪后都要进行中耕除草、施肥、补充养分,使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川芎:

入冬后当川芎的地上部分枯黄时,应进行第4次中耕除草,先扯去地上部分,再中耕除草,并将行间泥土壅于行上,保护根茎越冬,药农称为「蓐冬药」。此外,党参入冬前也要进行一次「蓐冬药」,第二年春,再用齿锄将枯茎杂草锄除,用火烧掉做肥料。

砂仁:

砂仁种植后,若管理不善,加之常年的雨水冲刷,常造成根状茎 *** ,影响生根、抽笋和抽生花序,且开始衰退,分生植株逐渐纤弱矮小,不开花或少开花结果,遇寒流侵袭,往往枯死败苗。入冬前,衰退老苗群应割去老苗和枯老匍匐茎,挖松空地,重施有机肥,用客土进行培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促苗生长,恢复苗群长势,确保植株安全越冬,为翌年夺取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罗汉果:

罗汉果的种薯块不耐低温,为了保证翌年能正常萌发,在入冬前要就地培土埋薯越冬。培土前要剪去老蔓,只留30cm左右的主蔓,然后就地挖土把种薯块和主蔓埋起来,培土厚度为20~30cm,再盖一层草,防止种薯块过冬受冻。此外,栝楼在南方可安全越冬,而在华北、东北一带必须在地冻前,剪去上面过长茎蔓,只留离地约100cm长的茎蔓盘在地面上,每墩覆一土堆,高约30cm保护越冬。翌年3月,扒开土堆,以利新芽出苗早、生长快。

贝母:

冬至前后,在土壤封冻前,每亩施1500~2000kg土杂肥于贝母药材行间,这样不仅能提高地温起防冻保暖作用,还能起到冬肥春用,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冬肥能够满足整个生长期植株对养分源源不断的需求,多数越冬药材植株均可重施杂肥保护药材安全越冬,如黄芩、泽兰、穿心莲等。

绞股蓝:

绞股蓝为蓄根性多年生草质籐木植物,虽然较耐低温,在南方不进行保护地栽培也能安全越冬,但在北方由于干旱低温时间较长,地下茎易发生冻害而死亡。所以在秋季收获地上部分后,要在冬前浇1次水,用稻草、茅草等秸秆遮盖于药材植株行间,既能保持地温相对稳定,又能避免寒风直接侵袭植株根部。对其他草本药材幼苗的防冻,应先覆盖一层草木灰,再用塑料薄膜扣棚保护。

药用果树的越冬管理

寒冷季节,树龄4~5年以下的药用果树及幼苗,容易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是新栽幼树,木质化程度低,耐冻能力差,现介绍几种简易防冻措施。

施肥浅耕:

入冬前,每亩药用果园撒施1000kg火粪土或300kg草木灰,然后浅耕 5cm左右,把肥料翻入土中,不仅可以为药用果树提供养分,而且可以疏松土壤,利于土壤吸热保温,增强药用果树越冬抗冻性,减轻药用果树冻害的发生。

根茎培土:

药用果树的根茎部对冻害最为敏感,在入冬前将药用果树的根茎部用土堆封严,可有效防止药用果树根茎这一薄弱环节受到冻害。

地膜(或草)覆盖:

将药园清理后,在地表覆盖一层地膜或作物秸秆,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防止药用果树地表层根系受冻,还具有良好的保墒效果,在干旱年份对防止药用果树受冻具有重要作用。

旱年灌水:

俗话说:「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旱;果园落冬水,开春发的美。」如遇干旱年份,应在药用果树越冬前灌防冻水,增大土壤热容量,防止药用果树根系受冻。

冬前修剪:

药用果树越冬前,结合冬剪,将易受冻害的嫩梢剪去,可增强药用果树抗寒能力,减轻药用果树冻害。

主干涂白:

入冬前将药用果树主干用石灰浆(加入少许食盐、硫磺、食用油脂调匀更好)涂白,作用是将太阳光反射掉,可以降低树干的昼夜温差,减轻果树冻害。注意对不耐寒的幼树,还需将主干用稻草包扎,进一步增强其防寒能力,避免树干冻伤。

喷防寒剂:

对于绿叶药用果树,在越冬前采取叶面喷施「抗寒型」喷施宝、抗逆增产剂、那氏778、沼液等,可有效增强药用果树的抗寒能力,减轻药用果树冻害的发生。

熏烟防冻:

该法宜在冬季最寒冷的夜间采用,燃料以锯末、糠壳、碎秸秆为好,在午夜12时左右点燃,熏烟至早上8~9时,注意控制火势,防止发生火灾,以暗火浓烟为宜,一般每亩范围可点3~4个燃火点,使烟雾弥漫整个药园。烟堆点燃后所形成的烟雾,能缓和气温的降低,对防冻有明显的效果。

摇落积雪:

大雪过后树冠上积雪过多,不仅会压劈树枝,化雪时温度过低易导致药用果树枝条受冻。因此在大雪过后,应及时将树冠上的积雪摇落,以防止药用果树受冻。

冬季用这三种中药材泡脚最养生

中药调养当然管用,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守势,中医自古就有很多简单的东西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守势,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简单有效的传统防寒养生方法。

以下是中医五种防寒养生抗病方法。

防寒药茶多饮服

辨体选药,以药代茶很简单方便,用沸水冲泡加盖闷热,待温时频繁饮用,再用沸水续泡。

这种方法对增强抗风寒能力有一定作用。举例来说:

痰湿体质:荆芥、陈皮、桔络、橘叶、苏叶,祛风温痰;

血瘀体质:三七花,红花,降香,姜黄,玫瑰,温阳疏通血;

阳虚或气虚体质:生晒参、党参、黄芪、白术、防风叶、益气扶阳固表防寒。

五味药材每天足浴

足浴可以提高脚的血液温度,加快血流速度,使血液回流更加顺畅;有利于促进足部60多个穴位的气血运行,启动足部6个经络。

血瘀体质:红花、当归、川芎、泽兰叶、鸡血藤,温经活血化瘀通络;

阳虚体质:艾叶,杜仲叶,桂枝,狗脊,干姜,益阳温经驱寒暖足;

煎煮15分钟,待药液35分钟℃~42℃足浴,双脚踩药渣按摩足底半小时,睡前一天一次。坚持一个冬天,除了上述功能,还可以防止足部皲裂冻伤,软化足茧鸡眼,恢复疲劳改善睡眠,并有一定的补益调养作用。

五味药枕暖颈

人体经络集中在头部,中药枕是冬季睡眠时头颈部舒适保暖的好方法。选择温经、香气淡雅、柔软蓬松的药材,自制药枕。

痰湿体质:灯心草、淡竹茹、橘叶、旋覆花、扁豆衣;

阳虚体质:灯心草、艾叶、五加叶、杜仲叶、防风叶;

血瘀体质:灯心草、红花、泽兰叶、益母草、伸筋草。

使用冬令药枕可以防治头颈畏寒,头部冷痛失眠有助于改善脑动脉硬化、脑梗塞、颈椎病、偏头痛和睡眠障碍。

七种药膳扶阳驱寒

传统的冬季食疗,其实就是按照秋冬养阴、寒则热的原则,根据体质识别、地域气候环境等特点,选择药食两用的配料,荤素结合烹制而成美味佳肴,使良药味道鲜美,暖胃健身。

当归羊肉汤:当归,羊肉,生姜,冬笋,香菜,红枣;

冬虫夏草老鸭锅:冬虫夏草,老鸭,山药,生姜,红枣;

田七栗子乌鸡锅:田七、栗子、乌鸡、生姜、黄酒;

黄芪炖乌龟:黄芪,乌龟,生姜,蒜头,黄酒;

芝麻核桃糯米糕:芝麻、核桃仁、黑米、糯米、桂花;

酿造圆蛋花汤:甜酒酿造,小汤圆,橘皮末,鸡蛋,桂花;

芡实小米桂枣粥:芡实、小米、桂圆肉、红枣、陈皮。

以上药膳均适宜阳气偏虚,畏寒容易感冒的人,有助于温通气,调理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御寒抗病能力。

五味食材面膜

严寒冷风最容易伤害裸露的面部皮肤。自己选择合适的药材和食材,做面膜护肤,也能保湿养颜,保护面部,防止面部冻伤。

珍珠粉、蛋清、蜂蜜、柠檬汁、玫瑰汁五味适量混合,放入密封罐中冷藏备用(不超过1个月)。使用时,用勺子取出所需的面膜,用微波炉低火30秒就可以湿敷在洗净的面部和颈部,可以根据皮肤纹理进行轻微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0分钟后清洗干净,然后加入护肤品。一周一次,如果过去有面部冻伤,一周可以做两次。

 泡脚是人们经常用来保健养生的办法,我们每个人都有泡脚的习惯,很多人在每天晚上泡脚,不但可以消除身体的疲劳,还可以改善睡眠。泡脚也是非常适合人们冬季养生的一种办法,健康泡脚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冬季泡脚可以选择三种中药材。

  冬季用这三种中药材泡脚最养生

 很多人喜欢泡脚加入一些中药材,其实,泡脚加中药材是非常好的,但是,泡脚时根据自身特点适量放点中草药能事半功倍,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一般来说,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水泡脚,取15克左右的生姜煮沸晾凉后即可;桂皮泡脚则对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膝关节不好的中老年人,建议在泡脚的同时热敷膝盖,可以祛风寒,缓解风湿骨痛。

  1.生姜——祛寒

 功效:冬季生姜可以选择加入生姜,因为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泡脚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泡脚注意事项:生姜中的药用成分有许多是小分子物质,盖上锅盖煮可以避免其挥发。半块姜的用量是对于一般家庭用来泡脚的盆装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脚用的水量较多,或是怕冷的症状比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脚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一般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桂皮——消肿

 功效:冬季人们泡脚可以选择桂皮,帮助消除水肿,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用他们泡脚,对于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桂皮泡脚方法:肾源性水肿是由于肾脏功能问题或出现疾病而引起的水肿。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可出现凹陷。如果出现了肾源性水肿,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桂皮泡脚注意事项:如果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心源性水肿。这种水肿可以选用前面提到的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辅助减轻水肿的目的。

  3.红花——防冻疮

 功效:冬季很多人非常容易出现手脚冻伤的情况,我们可以选用红花泡脚,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红花泡脚方法: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脚,能够预防和改善冻疮。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脚经常会发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又需要很长时间恢复。选择用红花来泡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红花泡脚注意事项:如果血液循环不好,平时手脚容易发麻,或者下肢出现淤血,就可以用这两种药材一起泡脚。红花泡脚后,不仅能够使血液循环问题得到改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在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艾草泡脚,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人们在冬季选择三种中药材泡脚的好处,泡脚不仅可以用热水,也可以选择中药材。尤其是到了冬季,人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治病功效的中药材泡脚,比如生姜泡脚可以驱寒暖身,桂皮泡脚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身体浮肿,红花泡脚可以防冻疮,对身体都有很多的好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