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有以下原因: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是唐代诗人李正凡赞美牡丹的诗句。当时的皇帝唐文宗听了之后很是赏识,从此牡丹便获得了国色天香的美称,留誉千年史册。
中国牡丹芍药协会会长 、林业大学教授 王莲英:牡丹的雍容华贵象征着唐代的繁荣昌盛,所以唐朝人特别激赏牡丹,视牡丹为国花。尤其是在皇宫里头,这些嫔妃头上戴牡丹,屋里插摆着牡丹花,庭园里栽的是牡丹,都是这种美好的象征,尤其她们欣赏牡丹插花,那是非常讲究排场的。比如说,插牡丹花,就必须得用上等的、很好的工具、剪刀,用非常上乘的瓷盆、瓷器,名家的名窑生产的容器,用非常好的,软质的水来浸泡它。欣赏的时候,要求视觉、听觉、嗅觉,可以是多层次的美感的一种享受。你要欣赏一盆牡丹插花,必须放在一个很高的、红木的几架上,后边还得放一个名人的字或名人的画。另外大家来欣赏它还得品尝着老酒,听着悦耳的乐曲,还可以即兴的赋诗、演唱,满足这种视觉、听觉和味觉多功能的享受,整个把欣赏的场面和人的情绪都融合在一起,融合在生活当中。
牡丹不仅生长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更牢牢地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繁荣昌盛的象征。难怪中国人如此执着长久地钟爱着牡丹,难怪亿万炎黄子孙不约而同、心心相映地尊奉牡丹为中国的国花。
中国牡丹芍药协会会长 、林业大学教授 王莲英:牡丹它那种独特的神韵和那种王者的风范和这种气质,还有它那种非常富贵、吉祥、美好的这种喻意,一种象征性,更引起人们对它的喜爱,因为由于它硕大,端庄、雍容华贵,因此在中国人的眼里,牡丹就象征着宝贵、兴旺、发达。那么做为我们人类来说,谁不希望幸福呢,谁不希望富贵、昌盛呢?所以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把牡丹视为我们国家昌盛富强的一种象征。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有傲骨,深秋时节,别的花已经凋谢了,只有菊花傲然挺立,在风中依然扬起骄傲的头颅,菊花象征着高洁与风骨。9月也被称为菊月,在历史上有一些独爱菊花的名人,比如我们熟悉的陶渊明,田园诗的鼻祖,他曾经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还有忧国忧民爱国主义诗人李商隐,他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还有才高八斗的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些名人都很爱菊花,并且为菊花赋诗来咏诵。
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写下了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是一个真正的隐者,他看淡了所有的一切,离开朝堂,选择了隐居深山。人这一辈子最难得的,不是在官场上争名逐利,而是学会了看淡一切,把自己卸甲归田,当成一个真正的农人。人居高处不胜寒!人在田园之中会寻找到一份久违的快乐和清静,诗人用菊花来吟诵自己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只有内心做到真正安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美文,诗人把菊花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把自己融入了菊花的境界中,这才是我们要的那份宁静和安宁。
才高八斗的白居易,喜欢菊,留下了优美诗篇,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非常有才,但是他流连山水,不愿意报效当时的朝廷,因为他已经看透了官场的那些腐败,所以他想纵情山水,过着自己潇洒自在的生活。放到我们如今就是这样,做一个田园诗人,做一个山水诗人,把自己的才情置身于山水中,我不屑和他人争,但是和他人争我也不屑,这就是当年老白的心理活动。放到如今,他也是一个妥妥的愤青,白居易的才华,大家有目共睹,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多少精美的诗篇?就看这一首歌颂菊花的诗,他用菊花比喻成一个老者,?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菊花给人一种淡然,从容,白居易用它来比喻老者也是再恰当不过。
许多艳丽的花都选择在夏季开放,到了深秋时间很少有花绽放了,但是菊花这时候却争奇斗艳,这就显示了菊花在花中的隐者身份。菊花被称为十大名花之一,和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就是因为它有远离尘世,淡定从容,不争不骄不躁的好品质。?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我尤其喜欢后两句,写出了菊花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