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之茶道与茶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0:56:46
字号:

中和之道

茶文化之茶道与茶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中庸之道”,“中和”就是诠释此道的一个词。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这种相对和谐的状态作为理想的境界,是心理与生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均衡、和谐、美好关系的理想追求。

自然之性

随性而自然,是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追寻的情趣。茶道中关于“自然”的追求,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追求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是追求人性自然而然地发展。

清雅之美

清,是指饮茶物质环境的清,也指人格的清高。雅是指饮茶的环境要雅、茶具要雅、茶客要雅、饮茶方式要雅……等等。茶道的境界,要基于清雅之境,但又不拘泥于形式,毕竟大俗也可大雅。

明伦之礼

是指基于饮茶活动所体现的行为礼仪、交流礼仪等。比如,饮茶时,其人仪态端庄整洁,与人交流守礼而有节,令人十分畅快等。

茶文化

茶文化包括关于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上面我们所说的茶道,就是茶文化中的行为和心态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物质文化

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综合,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

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茶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有关茶的管理措施,我们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茶税、内销、外贸等、

行为文化

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成俗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古时候形成的茶百戏、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习俗。而到现在,各地、各民俗形成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序也是百花齐放,数不胜数。

心态文化

指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的因素。正如在品茶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当然也包括反映茶叶生产、饮茶情趣等的文艺作品;还有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我们所说的茶道、茶德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茶道,以一定的环境氛围,为基础: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时代性

1.唐代陆羽,强调“精行俭德”的人文精神一注重烹饪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

2.佛教茶礼,讲求安寂,幽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

3.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鲜明;

4.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深刻的内涵。

二) 民族性

1.唐代茶道,以文人为主体,至宋代文人茶道更系统化,有炙茶、碍茶、罗茶、候汤、烧盖、点茶等基本程序;一追求的是,借茶励志的操守和淡泊清尚的风度。

宫廷茶道,突出茶叶精美、茶艺精湛、礼仪繁琐、等级鲜明等特点,以教化民风为目的,致清导和为宗旨;民间,还有以争香斗味为特色的斗茶和“使汤纹水脉为物象者”的分茶。

2.明代朱权改革传统茶道,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崇尚道家思想,认为茶发““自然之性”,饮者要“清心神"“参造化” “通仙灵”,追求秉于性灵,回归自然的境界。

3.明清时代,紫砂茶具兴起,饮茶法由煮向冲泡发展,茶道程序由繁入简,但仍追求用水、茶具、茶叶倶佳。

三)文化性

1.基于儒家的治世机嫌;

2.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

3.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

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

四)中国茶道的精神特点,主要表现四个方面:

一为,中和之道:中和,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

二为,自然之性:自然,《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为,清雅之美:清,可指物质的环境,也可指人格的清高,清高之人于清净之境饮清清茶汤;雅,可雅俗共赏,亦可有高雅、文雅之意。

四为,明伦之礼:《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

一)茶艺的发展过程:

1.唐代,“艺”字与“茶”字发生联姻;陆羽《茶经》;

2.宋代,“艺”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

3.明代,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

4.自清代以来,广东潮汕和福建漳泉的功夫茶;

5.20世纪70年代,台湾开始使用茶艺一词,自此广泛使用。

茶艺,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

1.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

茶艺属茶文化范畴;种茶属科技领域;卖茶属茶业贸易学或称为茶叶商品学。

2.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

1)泡茶的技巧,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

2)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色、香、味、形、韵的体味,不仅是指个人独饮,还包括以茶待客的基本技巧。

3.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

艺术和技术密切相联,但艺术高于技巧;技巧,是基本的、浅层次的;艺术,是美学的范畴;茶艺属于实用美学、生活美学、休闲美学;茶艺包括:环境的美、水质的美、茶叶的美、器具的美、艺术的美;泡茶的艺术之美,是泡茶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容貌、知识、风度和内心精神思想的统一。

总的来讲;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3个方面:第一,以茶雅志,陶冶个人情操:

1.茶道中的-清”“寂”“廉” “美”“静”“俭”“洁”“性”等。

2.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

3.通过茶艺活动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第二,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1.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

2.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

3.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以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1.茶文化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驰,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

2.中国茶道,以利于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喝过东瀛的茶吗?没有,肯定没有,像我这样处在遥远戈壁沙海中的人就没有。为什么这样肯定呢?你想,那样一个岛国之地又处于那样高的经纬地带,怎么会生产茶叶呢?即使有,也难以我们泱泱华夏的茶叶相比,我们可是茶的故乡啊!

 但是,东瀛确实产茶,而且所产的茶叶相当不错,只喝了一杯便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春节前的一日晌午,我收到远在东瀛的友人寄来的两包东瀛的茶,欣喜地急忙沏上一杯,满屋即刻飘来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细小而又灵巧精致的叶芽在天山冰川上流下来的雪水的浸泡下,慢慢地化开,漂浮着,升腾着,我的眼前即刻呈现出了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青青的山岗,脚底下仿佛铺上了绿油油的地毯,我闲适地坐在绒绒的地毯上,望着一弯清澈的河水,望着一川雨后水洗过的青山绿水,沉浸在无限美好的春日遐思里……

 是的,我原先是没有什么嗜好的,也从不喝茶。因为地处沙漠戈壁深处,又被天山怀抱着的伊犁河谷,虽说风光旖旎素有塞外江南之称,但由于寒冷的天气漫漫长长,自古从不产茶。既是喝茶,也是受当地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喝奶茶,而那茶叶是由湖南益阳专制生产的一种大叶伏茶,性味中厚,能去油化食,解渴生津。但要细细品评,那就另当别论了。

 还是往远一点说吧。

 那年秋天,我在渤海湾漂泊的时候,公司派我去山东济宁参加全国轻工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会上偶遇甘肃兰州来的一叫刘建新的朋友,我们俩被安排在一个房间住下。刘的兴致高雅,喜收藏,好读书,且是当过县委书记已升至地厅级的领导干部。他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是一杯一杯地饮茶。他见我情趣寡淡,除了看书就是看书,从不饮茶,即使把他上好的茶叶泡给我喝,我也喝不出什么味道。

 他说:“从你的气质上看,你是个文人;从你说话的声音来看,你嗓音很好,歌唱得一定很好听,是个很有品味的人,只是为什么不饮茶呢?要知道饮茶也是一种文化,其中的学问多着呢!你不会饮茶怎么品味生活啊!”

 我听了很是诧异,笑问:“这与品味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有关系,怎么没有关系啊!生活是一门学问,饮茶也是一门学问,里面的名堂大着了,小伙子,好好琢磨吧。”

 我虽心里不服,以为这是南辕北辙,根本搭不上界,但我也自此记住了他这一番好心的忠告。归来后,有事没事的时候,也附庸风雅地泡茶饮茶,什么西湖龙井呀、黄山毛峰呀、洞庭碧螺春呀、庐山云雾等等,我都饮过来了。但饮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品出什么特别的味来。喝茶和不喝茶,以及喝什么茶为好,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情趣爱好越来越趋于心灵上的挖掘与塑造,我也因此逐渐饮出一些茶的味道来了。茶,除了有益身健体之外,确实有修心养身之作用。茶也如人之生活,从茶中可以品味生活品味人生,从人生中可以体味茶的益处。

 上网开博以来,认识了一些天南地北的朋友,在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许多朋友也知我情趣淡然,不抽烟,不善饮酒,也不喜应酬,只好读书写作,读书写作的时候,喜欢频频饮茶。因而常有朋友送我一些茶叶或书籍以作友情之礼。快乐芳芳就是这样一位朋友。

 快乐芳芳,漂泊东瀛十年有余,脚跟虽已牢牢扎根于东瀛的土地上,但她是个性情中人,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依然充满了深深的爱恋与思念之情,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渐加深,无法排遣的时候,就倾注于笔墨指端,写下了诸多随手拈来充满灵气的文字。我甚为诧异,特别是她那一系列关于写雨的文字,让我在沉醉喜不自胜的同时,仿佛也回到我曾有过的漂泊的日子里,我似乎在无意中寻找到了我曾有过的被淅淅沥沥的雨水漂洗过的灵魂。

 比如她的《冬雨》开语就这样写道:“十一月的长岛总是细雨不止,绵绵密密,丝丝缕缕,似朦胧的纱帘隐住了远处岱山的翠色,茫茫的烟雨之中只剩淡淡的隐约和空朦。冬雨缠绵绻缱处便是临界于爱知县的长岛小镇了,那里有古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返朴的古典人家,似一幅淡雅的泼墨书卷,勾勒出耐人寻味的无限风情。带着浓浓的兴致,踏上了前去的行程,体验一下人在画中游的美妙,领略一番委婉的水乡情韵.”

 她的这一段文字,淡淡的,有一种久远的'唐宋古诗词的味道,从中我可品味到她心绪淡然而又雅趣怡然的心境。我随着她的博文浏览下去,发现她凡是写有雨的文章,都出奇的美,或是苍凉凄婉,或是诗意朦胧,或是云雾缭绕,或是雨意霏霏;或是如一棵小白桦树,孤独地挺立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任风吹雨打依然亭亭玉立;或是戴望舒《雨巷》中的姑娘,打一雨伞,孤独地走在东京的雨巷里,有时干脆丢了雨伞,在星星点点的小雨中漫无边际地行走,“头发湿湿的贴在脸上,发梢小心翼翼的滴着水”(引自《漫步雨中》)为什么会这样?不为什么,就是享受那么一种惬意,一种看似自由散漫而又闲适自在的心境。

 读着她的写有雨意的文字,我的思绪常常禁不住回想起自己那些漂泊的日子,而且也说不清为什么,只要是雨天的日子,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那渤海湾畔的一座城市里,自由散漫地行走;挨到雨夜茫茫的时候,我喜欢关了屋子里的灯,朦朦胧胧地独自步上阳台,长久地望着那沉浸在雨意茫茫中的楼房舍宇,想着三十余年的人生,想着远在天边的妻儿家人,想着每每乘火车行走看到过的那些土呸垒就的房屋在茫茫戈壁荒漠中静默着,有时会有一两盏昏黄的灯从那矮小的土屋里透露出来,便想着那是怎样的一个房户人家,在这广袤的雨天里此刻想着什么,做着什么呢?有时想着看着,眼前不知什么时候就悄悄然地飘落去了雪花,那雪花也是轻轻地落在车窗玻璃上,无言的化为一道道雨水滑落下来,就像是自己内心的苦楚化作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于是就想着自己的人生,想着这人生或许就是这样的,大喊大叫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希望被大喊大叫的声音包围着,看似热闹,其实多半是被一浊浑水包裹着浸泡着,自以为幸福美满,其实不然,最后依然是或痛苦地或寂寞地离开这个世界,不再被谁记起。自己这样想着,那样走着,想着走着,身后就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来。但孤独和苍凉依然伴随着自己,有时就像一根羽毛一样,无声无息地在寂寞的苍穹里飘着,有时寂寞的苍穹里会有清冷的月光照着,闪着粼粼的银光;有时便是漆黑一团,只有心还感觉着那戈壁、那荒山、那树木和楼舍房屋,顷刻间全变成了沉默的海,夜色中的大海,波涛般起伏着……

 这样想着,躁动不安的心渐渐地归于舒缓,像针尖般细小的茶叶一般,在清澈的泉水浸泡下,柔柔地舒展开来;又像是徜徉在碧水之间和阡陌苍凉的路上,灵魂像风一样飘浮在蓝天之上,悠悠然地看着云卷云舒,那在孤独寂寞中所给予我的苦痛以及种种烦恼和不安,便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远去,只留下一缕缕淡淡的清香在口中咀嚼回旋。

 因了这般感受,我感觉到内心里似乎有一种曾经有过的东西,在时间的磨砺与情感之水的浸泡下开始发酵并透露出缕缕清醇的味儿,我顺着这种感觉相继写出了散文《晚来风雨中忆想起“枫桥夜泊”》(此文后发表在伊犁日报副刊,有专业文学评论家做了专门评论,后被多家网站转载),写出了散文诗《无雪的冬天》(此文发表后被收入邹岳汉主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08中国年度散文诗》一书)和《北方啊,我的那一片亲情》等。倘若以茶作比喻的话,那几篇文章是我这些年里浸泡出的最好的茶水,回过头来再看再品,依然觉得是碧水晴朗,回味有余。

 快乐芳芳知是这般情景,甚为欢喜,以为这是博海游弋中偶然使之。并说喜欢我的文章,希望能够读到我的散文集《远逝的牧歌》。我知道她虽在隔海相望的东瀛,但距离我是隔着大海隔着戈壁荒漠和巍巍的天山,我的书能飘逸到那样遥远的地方,实在是一种幸事。当然,或许也能慰藉一番她的寂寞而苍凉的心灵。因为我的那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寂寞苍凉之语。因此,我在一个秋日萧瑟的黄昏里,寄去了我的那本带有天山草原气息的书籍《远逝的牧歌》。她高兴接到连连说: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接着问我喜欢什么呢?我说:不知道,我没有什么嗜好,不抽烟,不善饮酒,肠胃的记忆里只有五谷杂粮,唯有一点小嗜好,就是喜欢喝茶水。她听了当即爽快地说:好,我知道了。

 没有想到,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在春节来临的前夕,我收到了两包从东瀛寄来的茶叶。

 东瀛的茶?东瀛产茶吗?产。东瀛的茶如何呢,能够与西湖龙井相比美吗?我急切地打开一包,细细地捻出那么一小嘬放入杯中,倒入滚烫的开水,那是天山冰川上流下来的水啊!……

 写到这里,我又沏上了一杯,静静地看着那一粒粒一根根针尖一般大小洁净而灵巧的茶叶,在水中慢慢地化开来,徐徐升腾着,飘浮着,渐渐地把水飘得如茵茵小草一般的绿,随之飘逸出一缕缕淡淡的甘鲜醇和的清香。我浅尝了一口,仿佛百味俱生,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幽寂和静穆,我起身冷眼望着窗外那忙乱的世界,心海里仿佛飘来一阵阵清风细浪和海鸥鸣叫的声音。我知道,隔海相望的那一边有一位也曾与我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依然在生活的路上漂泊着,但愿她在漂泊的历练中,心海中依然有一片雨后水洗过的青山绿水。

 哦,东瀛的茶,让我闲适而淡定,静寂而悠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3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