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学问博大精深,中药的种类也有很多,而不同的中药其功效也不一样。那么大家对中药功效了解吗?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草药大全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
3.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清退虚热药: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泻 下 药:大黄.芒硝.芦荟.羊蹄.玄明粉.番泻叶.。
9.润 下 药:(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决明子.车前仁.胡桃仁.冬葵子.肉苁蓉.。
10.峻 下药: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祛风湿散寒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1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13.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药:狗脊.仙茅.杜仲.牛膝.续断.桑寄生.五加皮.巴戟天.*羊藿.骨碎补.鹿衔草.千年健。(益精补髓药):熟地.锁阳.蛤蚧.狗肾.海狗肾.肉苁蓉.紫河车.何首乌。
14.化 湿 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草果.扁豆.白豆蔻.草豆蔻.。
15.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葫芦.泽膝.蝼蛄.荠菜.麻黄.香薷.防己.黄芪.海藻.昆布.槟榔.泽兰.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冬瓜皮.玉米须.薏苡仁.香加皮..海桐皮.桑白皮.葶苈子.郁李仁.寒水石.半边莲.番泻叶.路路通.益母草.。(温肺化饮药):细辛.干姜.。(逐水消肿药):巴豆..。
16.利水通淋药:白薇.滑石.木通.通草.瞿麦.扁蓄.牛膝.石韦.萆薢.琥珀.车前子.车前草.金钱草.地肤子.海金沙.鸡内金.冬葵子.灯芯草.鱼腥草.白茅根.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利尿药):竹叶.知母.生地.苦参.黄柏.酸浆.葱白.桑叶.浮萍.蒲黄.石膏..苦参.绿豆.地龙.白术.通草.淡竹叶.鸭跖草.凤尾草.五加皮.决明子.血余炭.蒲公英.鱼腥草.罗布麻.白花蛇舌草.。
17.利水退黄药:(清利湿热):虎杖.郁金.大黄.黄柏.蔊菜.茵陈蒿.金钱草.地耳草.垂盆草.山栀子.地锦草.凤尾草..玉米须.。
18.温 里 药:附子.干姜.肉桂.胡椒.川乌.草乌.花椒.荜茇.小茴香.高良姜.公丁香.荜澄茄。(温经散寒药):片姜黄。
19.理 气 药:陈皮.青皮.桔核.枳实.枳壳.木香.沉香.檀香.香附.乌药.厚朴.川芎.姜黄.佛手.香橼.薤白.柿蒂.刀豆.甘松.香附子.荔枝核.化桔红.玫瑰花.绿萼梅.青木香.大腹皮.八月札.娑罗子.九香虫.栝楼皮.延胡索.。
20.消 食 药:山楂.神曲.木香.谷芽.麦芽.鸡矢藤.莱菔子.鸡内金.使君子。(消食化滞药):青皮.枳实.槟榔.厚朴。
21.驱 虫 药:槟榔.雷丸.鹤虱.榧子.芜荑.羊蹄.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
22.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槐角.大黄.羊蹄.石韦.木贼.马勃.贯众.犀角.山栀子.墨旱莲.黄芩炭.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马齿笕.四季青.凤尾草.水牛角.地骨皮.黄药子.代赭石。(凉血药):郁金.
23.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花蕊石.血余炭.刘寄奴.。
24.收敛止血药: 白及.紫珠.藕节.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刺猬皮.海螵蛸.椿白皮.五倍子.禹余粮。
25.温经止血药: 炮姜.艾叶.灶心土.荆芥炭。(补血止血药):阿胶。(固精止血药):龟甲。
26.活血止痛药:川芎.郁金.姜黄.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
27.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泽兰.当归.牛膝.大黄.瞿麦.益母草.鸡血藤.月季花.凌霄花.王不留行.。
28.活血疗伤药:(续筋接骨):苏木.血竭.儿茶.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马钱子.刘寄奴。
29.破血消症药:莪术.三棱.水蛭.芒虫.斑蝥.穿山甲.土鳖虫。
30.温化寒痰药:白前.皂荚.天南星.旋复花.白芥子.白附子.皂角刺.莱菔子。(燥湿化痰):陈皮.佛手.半夏.天南星.化橘红。
求中药京京花学名
川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为菊科(compositae)属植物。又名草红花、红兰花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刺状锐齿。状状花序全部为管状花,初开时**,渐变为桔红色。瘦果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温暖干燥气候,有一定的抗寒、耐旱、耐盐能力,不耐涝。原产埃及,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等许多地方都有栽培。
川红花可以作为中医妇科要药,天然色素和染料又是红花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川红花 拉丁学名 :Carthamus tinctorius 别称 :草红花、红兰花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菊科 亚科 :筒状花亚科 属 :菊属 功效 :活血化瘀 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种植历史和品牌优势,栽培技术,选地整地,繁殖方法,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及防治,主要虫害及防治,收获加工,品质分析,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0.5-1.5米。枝粗壮,圆柱形,具条纹,密被平展刺毛及具腺小疏柔毛。叶片卵圆形,长6-8厘米,宽3.5-5厘米,在花序上者渐变小,先端渐尖,基部微心形,边缘具圆齿,间或有重圆齿,齿端具胼胝体,坚纸质,上面绿色,疏被刺毛,沿中肋及侧脉被白色小疏柔毛,下面色较淡,疏被刺毛,侧脉5-6对,干时两面显著;叶柄长4-5厘米,在花序上部的则较短,长仅2厘米,粗壮,腹面具槽,背面圆形,密被平展刺毛及具腺小疏柔毛,上方有1-3对小羽片。聚伞花序腋生及顶生,具3-7花,每一叶腋内1-2出;总梗长2-4厘米,花梗花时长1-2.5厘米,两者密被平展刺毛及具腺小疏柔毛;苞片叶状,线形至披针形,长1-3厘米,具刺毛,常位于外侧花的花梗基部,由于花梗伸长而从不包被聚伞花序。花萼钟形,长1.6厘米,果时长达2.3厘米,外面沿脉上内面仅于喉部被小疏柔毛,脉10,显著,其间由横向小脉连线,果时尤为显著,齿5,长三角形,前2齿稍大,长6-7毫米,先端骤尖,具外折的小尖头。花冠黄至粉红色,长3.6厘米,喉部宽约1厘米,前伸,中部以上微囊状膨大,外面在上部被小疏柔毛,内面无毛,冠檐二唇形,上唇不显著,长3毫米,全缘,下唇较上唇长,3裂,中裂片长5毫米,先端微凹,侧裂片长2毫米。雄蕊4,均内藏,后对稍短,花丝扁平,后对全长被小疏柔毛,前对仅基部被微柔毛,花药卵珠形,二室,平叉开,长约2毫米,具须状毛。花盘斜向,后裂片指状。花柱细长,稍伸出于药外,先端具短而近等大的2裂。子房无毛。小坚果椭圆形,具翅,连翅长1厘米,宽0.5厘米,扁平,淡褐色,具细脉。花期9-11月,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红花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气候,耐旱、耐寒, 忌高温高湿,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不宜在低洼积水的粘土上种植。 种植历史和品牌优势 红花始载于 《开宝本草》,川红 花 已 有2100多年 的 种 植 历 史 ,主产四川简阳、资阳、平昌等市县。简阳为其主要道地产区,简阳红花种植始于西汉 (公元前122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由西南进发,带红花种子入川,种于简阳等地。据 《简阳县志》记载:“清乾隆时,州 (简阳)产红花最盛,远商云集,甲于河南、川北等处,鲜艳异常”。现代有关资料如 《四川省经济动植物资源开发》、 《天然药物地理学》、 《中国中药区划》等均表明简阳为川红花的地道产区,又据《简阳医药志》记载,当地农民种植药材已有20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栽培、加工、收贮经验,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20世纪60-80年代 初 , 简 阳 常 年 种 植 红 花 面 积10000多亩,年产乾花 15-20万千克。川红花以色泽鲜、味香、油润著名,尤以简阳产红花色鲜质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远销日本、韩国。1980年日本植物学家和田水教授一行即专程到简阳考察红花。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种植为好,忌连作,整地时每亩施堆肥25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楚雄州适宜采用冬播,在每年10月中、下旬即可播种,行距33厘米,株距16-26厘米,播深3-7厘米,播后覆土压实,每亩用种籽1.5-3公斤。 栽种 9月中、下旬, 将整好的畦面再浅耕细耢1次, 按深5cm、行距38~42cm、株距20~25cm在畦面上挖穴, 每穴散播种子7~8粒, 播种后覆土浇水。为快速出苗, 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 5分钟后取出再放入25~30℃的温水中浸泡, 使种子吸足水分, 捞出后稍晾即可播种。 田间管理 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间苗, 间苗时每穴留3~4株壮苗。如发现缺苗, 可用间下的壮苗及时补栽, 同时浅锄1次, 以破除板结, 疏松土壤, 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生长。结合划锄除去杂草, 每亩追施1 200~1 500kg腐熟稀薄人畜粪水。当植株抽茎时进行定苗, 每穴留壮苗2~3株。为促进多分枝, 结合第2次划锄除草, 每亩追施1 500~2 000kg腐熟人畜粪水。封行前, 当有大量分枝出现时, 每亩开沟追施25~30kg过磷酸钙、2 000~2 500kg腐熟人畜粪水;封行后不再划锄追肥。开花前, 用0.1kg尿素加0.5kg过磷酸钙兑水50kg搅匀后进行叶面喷施, 每隔7~10天再喷施1次, 共喷2~3次, 可使花絮增大, 开花增多, 提高产量。遇雨及时疏沟排水, 遇旱灌溉。当植株出现大量分枝时进行摘心, 促进多分枝、多现蕾, 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及防治 1、炭疽病:3~4月间,无刺红花品种长势旺、密度大,田间潮湿,通风不良的田块均易发病,危害茎、叶及花蕾,直接影响产量。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集中烧毁;发病前用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或45%咪鲜胺800~1000倍液喷雾,兼治黑斑病和菌核病。 2、锈病:2~3月始发,低温高湿有利发病,主要危害叶片。防治方法:用0.4%种子量的15%粉锈宁拌种;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500倍液、40%晴菌唑1500倍液喷施;现蕾肥控氮增磷钾。 3、枯萎病:花期遇低温阴雨时严重,危害全株。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病穴用石灰粉消毒。用1:1:12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选用无病株留种。 主要虫害及防治 1、红花实蝇:以幼虫危害花头和幼嫩种子。防治方法:清洁田园;花蕾现白期用灭蝇胺、啶虫脒、斑潜净等药剂喷雾。 2、钻心虫:对花序危害极大,一旦有虫钻进花序中,花朵枯落,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在现蕾期选用灭幼脲喷雾防治2~3次。四川的川红花 收获加工 川红花3-4月开花,初期为**,后变成桔**,即可采摘,一个花蕾可采摘4-5次,不失时机的采摘是红花增产的关键。红花采摘后,置通风干燥处凉干。花采摘后15-20天,种子即成熟,可收割打籽。 品质分析 川红花品种的有效成份**素和红色素含量高,其吸收度分别为0.614和0.844,符合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要求,并高于其它同生态条件种植的非地道性品种,其水溶性黄酮苷类的含量也高于其它品种;在不影响**素和黄酮苷类含量的条件下改进采收加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红色素的含量,吸收度可达1.271,对红色素工业化提取极有利用价值;川红花药材的主要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均明显低于国家药材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实施川红花规范化栽培及按GAP要求建立生产基地后将进一步提高川红花的品质,增强川红花的国际市场竟争能力。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红花是活血药,也是止痛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二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静脉曲张属湿热血瘀型,以红花加上牛膝引血下行而活血,加上苍术清热利湿消肿,搭配黑木耳有益气和血、祛瘀生新之功效,此药膳能疏通血管瘀阻。 静脉曲张属气虚血瘀型,以红花加上当归养血和血、黄芪补气消肿,搭配洋葱,其含有前列腺素A,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能降低血管阻力与血液黏稠度。 川红花
中药京京花的学名是Lonicera japonica Thunb.,属于忍冬科忍冬属的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京京花在中医药学中常用作清热解毒、散风止痒、消肿利咽的药材,主要适用于热毒、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病等症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