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随着气温升高,周铁镇洋溪村的蔬菜更为热销。每天,从这里运出去的蔬菜有100多吨,品种有几十个。村主任陈敏强自豪地说,种菜只要种出特色,照样能增收。去年,全村每亩种菜效益超万元的就有286户,种菜净收入超过3万元的有500户,种菜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规模优势转为市场优势
洋溪村地处太湖渎区,当地独特的“夜潮地”特别适宜蔬菜种植,“洋溪大白菜”、“洋溪萝卜”等蔬菜在市场早就有名。但是,由于原来种植面积少、规模小,大多数蔬菜只能靠农民提篮小卖上市场。近几年,洋溪村开始做起“夜潮地”优势文章,在尊重农民种植意愿的前提下,把蔬菜作为当家作物来培育,科学搞规划,有的放矢地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使蔬菜的种植面积猛增到3980亩,一年四季每天都有近100吨蔬菜可供上市。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产出量增加,洋溪村的蔬菜规模优势很快转化成了市场优势。现在,当地农民再也不用提篮小卖上市场了,而是坐等经纪人上门收菜,洋溪蔬菜也依靠经纪人走出宜兴,进入了无锡、常州、南京、上海等大市场,其中“春甘蓝”等一些特色蔬菜还打入了北京市场。
科技优势成为竞争优势
菜好卖、价格高,是当地种菜大户张祝军这几年最深切的感受。他说,自己种植的20多亩蔬菜每亩收入能超万元,除得益于当地蔬菜种植的规模优势外,科技含量高是一个主要原因。他种的番茄要比常规栽培的早上市一个多月,番茄采摘结束后及时种毛菜,毛菜收完后又种小松菜……一茬接一茬。据了解,这几年中,当地政府在菜农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三项更新工程”,特别是在设施蔬菜基地的建设中,引进了标准钢管大棚、防虫网等设施,不仅使主要蔬菜基地全部实现了沟、渠、路等设施配套,而且为大面积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创造了条件。同时,他们还在市农林部门的指导下,普及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广生物农药,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为保障蔬菜的食用安全,村里还建立了上市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与菜农签订无公害蔬菜种植协议,对上市的“洋溪牌”无公害蔬菜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维护了洋溪蔬菜的名声。
种植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现在,洋溪蔬菜从种子引进、基地种植、产品销售,全部实行了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大多数农民引种不用出村,销售就在田头。全村从事蔬菜种子的经销户就有10个,他们分工合作,挂靠科研部门和制种单位,承担了试验示范的职能。从事蔬菜经销的经纪人有80多个,特别是由农民经纪人吴文南牵头组建的“宜兴市太湖蔬菜营销合作社”,专门设立了蔬菜批发市场,确保每天有18车、80多吨地产蔬菜销往全国各地。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形成,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思路也在进一步拓宽。目前,该村的蔬菜基地又与江苏华地股份有限公司、宜兴万昌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流通企业和外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放大蔬菜产业优势,形成新的产业链。
目前,中国萝卜的年种植面积2004年为117.09km2(《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04》,2005),居各种蔬菜种植面积的前列。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蔬菜中,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大白菜,是秋、冬季市场供应的主要蔬菜之一;而且,春季和夏季也多有种植。在中国南方,一年中可多茬栽培,其中冬春萝卜用来渡春淡季,夏萝卜用来堵伏缺。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04》,2005)统计,全国萝卜栽培面积最大的省、自治区主要在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山东、广西、江苏等地,2004年上述7省份的萝卜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萝卜栽培面积总面积的53.86%,萝卜产量占总产量的56.68%以上。其中,山东省萝卜2004年产量约达374.1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近10.0%,平均每公顷产量约49.95t;全国萝卜平均每公顷产量为32.73t左右。
中国萝卜的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各地的地方品种收录在《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一册,1992;第二册,1998)的总数约有近2000个,编入《中国蔬菜品种志》(上册,2001)的萝卜品种为289个,是中国蔬菜种质资源中最丰富的蔬菜之一。